APP下载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培养创造力的心理学依据

2016-05-30李赛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李赛

【摘要】: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天性以及想象能力。他尊重他们提出的不同寻常的问题,并且肯定他们想法的价值,使其潜在智慧、能力得到自由的发展。在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是被奥尔夫视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创造心理学;兴趣心理;机能主义心理学

奥尔夫是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每个孩子都具有音乐感受力和表达音乐的才能,他利用奥尔夫乐器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努力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变得更富有音乐感的同时,唤起他们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一、“创造力”的概念及心理成分

对于创造”一词,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或定义,牛津英语词典把它描述为“富于想象力

和创意,导致存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①

创造力的心理成分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发散思维,第二种是辐合思维,在一项创造活动中,人们需要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第三种是远距离联想能力。另外,创造力除了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责任感,自信心等。

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时刻都在鼓励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天性以及想象能力。让每个孩子能基于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最大程度的想象发挥,在奥尔夫教学过程中没有“错误性的评价”,不机械否定学生的任何创意,使其潜在智慧、能力得到自由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是被奥尔夫视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培养创造力的心理学依据

1、创造心理学

创造心理学不仅是一门研究人在创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心理学与多种科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学科。英国的高尔顿在1870年发表了一本《遗传的天才》,这是创造心理学的第一个科学文献。他第一次成功的应用了经验推理和统计数学的方法,把创造性才能作为一种可测定的人类的心理特征来进行研究,这一应用具有划时代意义,高尔顿方法被视为人类研究创造性才能的第一个里程碑。1908年,佛洛依德提出了升华说。以佛洛依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说认为,创造性才能是人潜意识的升华。1926年,美国心理学家沃勒斯提出创造包括准备、孕育、明朗、证实四个阶段。 1945年 ,以韦特海默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以动物实验为基础,系统的研究了创造性才能。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创造性才能是对问题情境的顿悟,由此创造性才能与人的认知有了关联。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指出对创造心理研究的不足,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以《创造性》为题的演讲,标志着人类创造心理研究进入系统化和科学化阶段。他用因素分析法,对创造性才能进行研究,他对创造性才能的一系列问题做了创造性的回答。因此,吉尔福特的研究被认为是研究创造性才能的第二个里程碑。

20世纪60年代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与发展,心理学家对创造性研究的对象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一种继续的过程而不是全有或全无的品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特别注重认知、环境与人格的因素对创造过程与创造性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研究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提高,创造力的研究进入了繁盛期,主要表现在:第一,天才或资质观念的转变。第二,研究方法的新进展。19世纪中叶以前,对创造性问题的主观认识使研究方法只能限于猜测与观察之中,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在研究方法上人们也不断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造力研究的不断繁荣。

2、兴趣心理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人们历来很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人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兴趣和追求。第二类是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学习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最终获得成功。第三类是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个人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社会兴趣指社会成员对某一领域的普遍兴趣,或社会某一领域对社会成员的普遍需求。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对象或内容产生了兴趣,激发自我能动性,学生们才会持之以恒,才会不断探索与创新,打败困难走向胜利。

3、机能主义心理学

奥尔夫认为让学生们尤其是儿童在教师的安排和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唱、奏、动作和表演,甚至创作、去做、去学,那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和再创造。这一观点涉及到了杜威的思想“从做中学”。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實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杜威也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之一,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一个流派,主要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其自然科學基础,以代表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人的行动、信念和价值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把获得"效果"作为最终目标。虽然实用主义关于“现实生活”“行动”“信念”和“效果”等都以利益为指向,但是却反映出美国人开拓、务实和努力追求成功的精神。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直接体现了实用主义。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是威廉詹姆斯。他在1890年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指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他还主张意识的功用是指引有机体适应环境,强调意识是流动的东西,称为意识流。他的这些主张成为后来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条。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使他们争论的焦点。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奥尔夫认为,儿童并不是都喜欢用唱歌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因此他用奥尔夫乐器来启发孩子的音乐天赋,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努力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变得更富有音乐感,从而达到唤起他们潜在的创造想象力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儿童音乐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注释:

①《牛津英语词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李坦娜,修坦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蔡觉民.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外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04).

[3]魏抗美.论创造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J].江汉大学学报,2005(02).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奏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新篇章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融入戏剧声乐中的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舞蹈学专业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
论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与影响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奥尔夫教学法在中职幼师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