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
2016-05-30祁海生
祁海生
摘 要: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这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共识。在未来建设者的文化素质中,美术素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素质之一。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课程,不仅培养了他们对形体比例、空间透视、色彩感受的认识及初步的表现技能,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心智、健全人格、丰富感情,使之有健康的、美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全面发展;未来价值
新课改之风已吹了好久,大家都在轰轰烈烈的实施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每门学科似乎都有着不少的收获。我是一名农村的美术教师,也正努力的运用课改的新思想进行教学,今天我想谈谈自己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些感想。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孩子们对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1.学习美术可以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
绘画课每天都有新的内容,绘画应该是孩子距离客观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种活动。画画的孩子每天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专门研究不同的观察方法,并切实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描述。如此日积月累,孩子就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孩子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敏感。换句话说,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越来越聪明。
2.学习美术能更好的锻炼孩子的手脑协调性
实践证明,绘画可以锻炼孩子手脑的协调性,用双手制作一件东西对于发掘孩子潜在的天资与无限的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绘画教学中,孩子会用自己的双手接触到不同的笔、颜色、纸……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材料,并在绘画与制作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些材料各自的特点与不同的用法,也许只有在美术殿堂中,孩子才能真的利用他们的双手独立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手脑的协调性强,动手能力也就会加强。
3.学习美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也许是唯一一个永远都没有枯燥的重复、永远都不会出现固定法则的学科。美术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及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让一种优秀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我意识,才算真的具有创造性。
三、改进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让家长配合教师要求落实美术教学
如何让不懂美术的家长,配合教师的美术教学,教学中,我采取以班级为突破口,通过先和学生说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再让孩子回去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们认清美术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占有的份量,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要让家长明确到学习美术,不仅仅是让孩子懂得掌握如何绘画或制作手工的方法,它还能促进学生良好审美素养的提高,知道如何辨别美与丑的道理,以及个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课堂教学,兴趣入手,让学生体验到美术课与其它课不同乐趣
按要求主动准备学习用具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学生对美术学习有兴趣,自然会记得带齐学习用具或材料。在教学中,我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每节美术课的内容感兴趣。因此在每次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花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看书预习,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准备工具材料的兴趣和意识。比如,在执教冀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原色和间色》一课时,我事先是这样引导学生看书预习,让学生们主动学习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三间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拿出画笔画上了,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三间色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学生们都大吃一惊,有的说以后如果我没有了绿色,我就可以用黄色和蓝色加到一起,除了三间色以外同学们试试两种颜色加到一起,还能出现其他的颜色如:粉色、紫色、橙色等等。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好多理论成果,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3.课堂作业,及时点评,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看到自己努力方向
农村小学的孩子由于长期以来,未形成美术课堂作业按时完成的习惯,作业随意性时有发生。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教学中,我采取了面批作业的做法,以点带面的将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予以讲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连一些最基本的美术知识不懂的学生,我采取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做法,对其在绘画或手工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四、我的教学尝试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硬件设施薄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多接触、多感悟优秀作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加强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
新课堂上,尽管自己讲的少了,却更深切地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就要准备好一缸水”,于是我经常翻阅有关新课程的书、杂志,查找有关教学内容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
2.充分利用好美术教材
美术新教材上有大量的优秀作品,要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同时,要引导学生对书中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引导他们体验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
3.广泛发动,创造条件
为最大限度的发揮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我以学校《星星火画刊》为载体,把以往积累的美术资料,学生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发放到各班,这样既能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又能保证学生在课后可以随时翻看。同时发动学生去搜集图片资料、报纸等,同学们相互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
以上是我的点滴看法,难免肤浅偏颇。但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老师不断学习尝试,学生不断接受新事物,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八).
[3]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城子学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