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6-05-30鲍侠
鲍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高中语文的教学重心转移到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学审美取向上。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思、入情入境、边读边写的学习方式感知文本语言美、体验文本意境美、创造文本情感美。通过阅读教学,塑造学生的艺术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多读多思——感知文本语言美
语文有别于艺术类学科,其美学表现形式并不像音乐、美术那样直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文本语言美的挖掘。其中,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声情并茂的朗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学美的表现形式。朗读可以让学生进入到语文课堂的良好氛围之中,进入到文学鉴赏的状态,让学生受到文学的强烈感染,从而引发心灵共鸣。
例如,《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描写了江南的冬景之美,但是整篇课文却没有出现一个“美”字,这是怎样实现的呢?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品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如何描写江南冬景之美的。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江南冬景的特征,通过对江南 植被的细节描写勾勒出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语言之美有了近距离的触摸,实现了深度的审美体验。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文本朗读之中,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朗读,建立评比制度,让学生自己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在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文本品读和交流能力。在品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谈一谈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对文章的体会和感悟,借此让学生带着审美的眼睛去感受,效果会大不一样。
二、入情入境——体验文本意境美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之作,这些课文具有深远的意境。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意境美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方式走入课文,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文本蕴含的意境美。高中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成长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审美欣赏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长江三峡》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长江三峡壮阔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在声色之中启迪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江三峡的壮美,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对文章内容的枯燥讲解。在真实的意境中去感受阅读学习的魅力,有利于高中生在这个过程中欣赏文本的意境美。
可见,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课文情景,能够引导学生融入到文本意境中去,从而在课堂上欣赏文本的意境美。教师应当顺应学生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欣赏美的机会,提供欣赏美的方法,不再为了提取语文知识而将课文肢解得四分五裂。为学生提供从整体上感受课文之美的机会,有利于审美化阅读课堂的构建。
三、边读边写——创造文本情感美
高中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审美教育强调的是要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与欣赏美,最终成为美的创造者。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富有情感的文字,这些文章或有激昂之情,或具悲壮之感。引导高中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仿写活动,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细致的阅读与思考,创造属于自己的情感实录,从而成为阅读学习中的审美创作者。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课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某个景点,给他们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将阅读所学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应用到实际表达中,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立体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文本情感美的体验是到位的,同时让他们经历了创造美的活动,从而使阅读教学更高效。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对于这些情感丰富的课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美,更要让他们通过文本仿写创造情感美,让文本阅读更高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从而让审美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行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加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应当认清目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审美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塑造,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之中的文学美。尽可能做到教学形式丰富化,教学手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之中的自然美、心灵美和人文美,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