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16-05-30吴建明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体文本

吴建明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性过程。要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实际,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作品、获得体验。

一、立足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不能用第三者的理解去代替阅读主体自身的理解。如读《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可透过字里行间来体会关羽武艺之高强,这和别人讲给自己听是全然不一样的。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即习惯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讲授的方式来告诉学生,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立足学生主体,就是要改变这种观念,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来对待,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本阅读过程中。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在文本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方法,比如一些学生会通过对段落的整理来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随着知识的丰富、经验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自主阅读中获得初步感知。如阅读《一个人的遭遇》,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初步了解小说的情节,为课堂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一是要对文本涉及的背景进行了解。如阅读《我与地坛》,就必须了解史铁生双腿残疾这个背景,这样才能在阅读中理解作者为何会对生死产生如此深刻的反思。二是要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如《雷雨》人物关系复杂,学生在读的时候能否围绕周朴园把情节梳理清楚是自主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自主学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交流。

二、关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个主体主动参与的过程,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兴趣会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但从以往的高中阅读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并不重视这一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以情境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目的是要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起更好的桥梁,让学生能自主去阅读文本。

以《江南的冬景》为例,若教学中教师直接讲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屋外、植被、江南的雨,那么,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也就是在听而已。若课堂中借助话题方式,先引导学生说说家乡冬天的景色,再以问题“郁达夫所写的江南的冬天的景色有何特点”作为引导,引出“明朗的情调”,再辅以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追问:“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由此,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说起,在直接感知中体会,在问题的启发下进入文本阅读,学生的兴趣自然变得浓厚。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要注重摒弃两个极端,一是不能太夸大情境的作用,整个情境都在借助多媒体或活动,这样很容易占用课堂时间。二是时间不能太长,不能因为情境而引导整个课堂活动的设计。相反,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而选择相应的方法。如学习《肖邦故园》时借 助肖邦的音乐作品导入后,就应及时补充肖邦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

三、优化课堂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阅读自然要重读和理解,但从以往的阅读教学来看,重讲轻读,课堂沿用的是教师讲授的方式。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就是要从这种模式中解放出来,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本阅读过程中来。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是较为有效的做法。

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导入后以问题“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来引导学生交流,并找到“琼珊、苏艾、贝尔曼”等人物,简单介绍。作品的标题是“常春藤叶”,文章中所写的人物和常春藤叶有着怎样的关系,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找出联系,并用“数、说、画”来归纳。文中三个人同藤叶紧密相连,但三个人所见所想又不一样,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人物进行表达,如“苏艾说藤叶”“医生的嘱咐”“病中琼珊的玄想”“‘我的担忧”。

小说的结局是不是在情理之中,琼珊是画家,为什么没有识破最后一片叶子是假的?贝尔曼突然去世可能吗?贝尔曼冒雨画叶子可能吗?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含泪的微笑的深意所在。当然,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要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来丰富阅读体验。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要根据课堂发展变化情况,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美与丑的对比,要结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再点拨。如对加西莫多的分析,他虽然外表丑陋,却有善良的人性。围观的群众是丑的,他们自私冷漠,没有同情心。如此,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四、丰富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设计也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从以往高中阅读教学的练习设计来看,以课后的阅读为主,多是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阅读后完成练习题。这种练习方式对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但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要丰富阅读训练的练习方式。尤其是在课堂中,要注重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首先,在阅读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练习来促进学生对作品经典句段的理解和掌握,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如阅读小说时,当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人物对话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方法写一些句子。

其次,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如阅读《雷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最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课堂向课外延伸,由阅读向体验转变。如阅读《我与地坛》之后,知道了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就学生自己而言,是否有过对人生如此深刻的思考,如果有,是如何思考的。如此,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效果会更好。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阅读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参与阅读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去读、去理解、去体验,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有效。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主体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