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人文教育为语文点盏明亮之“灯”

2016-05-30缪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人文梦想

缪琴

文学首先是人学。探讨挖掘文学价值意义的语文应该发挥基础性载体作用,让学生在自由遨游的过程中感受人类智慧与文明。回归语文本位,应该在关注生活元素的基础上,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人文教育真正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在水乳交融中沉淀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为此,很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呼吁关注语文与生俱来的人文性,让语文教学在富有开放性、人文化的探究中不断前行,使得课堂富有生气与活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以“文”载道,悟人文之魂

自古以来,“文道合一”是语文教育界倡导的重要教学原则,也是学生感悟人文之美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体验机会,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教育熏陶过程中明白道义的价值与意义。

无论怎样的语言文句,都不可过度解读,但隐藏其中的人文之魂则不可不悟。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我给了学生这样的思考题目:你的梦想是什么?并通过视频资料展现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演讲时的情形,让学生透过现场演讲来感受作者表达的平等愿望。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进行比较,让他们通过对比感受其中的深刻人文内涵。有的学生认为,梦想是灯塔,给自己指明了目标方向;有的学生说,梦想是一条船,是到达目的地的需要,等等。这些不一样的见解,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体验。

将“道”融入教材文本中,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深挖一步,使学生主动发现其中的精妙。从教材文本中摘录一定的语句,引导学生在感受其中多元化美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真、善、美,在批判假、恶、丑中生成更多的人文情感与价值意义。学生主动和文本中的人物或者情境进行对话,主动接受教育熏陶,在捕捉美感的过程中获得升华。

二、以“和”为贵,显人文之义

和谐是建构人文课堂的重要阵地,更是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依托。走出传统的教师讲解模式,给学生减压,让学生在松绑的过程中主动放下包袱,自由遨游于知识海洋,使课堂更有情境趣味。多给学生尊重与信任,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越是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越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如在《荷塘月色》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轻缓、宁静的氛围,我通过播放凤凰传奇演唱的《荷塘月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描述的景象与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相同吗?你认为作者在开头提出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对本文有着怎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认知感悟,学生借助同伴沟通、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探寻其中的意义,摸清作者的写作初衷。在学生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深思:如果能有时空穿越的机会,你遇到了朱自清先生,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和朱自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知体验。让学生从和谐的环境中带着激情主动探寻文本,在充满人情的氛围中获得不一样的感知。

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在活化资源和过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主动探学语文。在指导运用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关怀 ,建立融洽、平等、宽松的互动交往氛围,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多给学生肯定和表扬,让他们获得更多关怀,主动调整策略方法,让他们在不断展现中增强自信心。

三、以“读”鉴赏,品人文之果

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获得更多经验的最直接渠道。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无不集中在文学巨库中,尤其值得教师和学生去拜读,需要我们主动感悟获取。

如在《项链》教学中,我建议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他作品,感受其“19世纪的法国小人物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悲剧现实”。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围绕项链,针对小说反映的故事情节、人物思想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帮助学生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及内心世界,让他们在主动认知感悟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体验。

阅读,让语文更有现实感,让学生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原动力与渴望,在主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不一般的精彩。多读书、读好书应该是其中不变的法则,教师不妨多推荐茅盾、巴金、郁达夫、刘心武、蒋子龙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和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让他们真正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指导学生在主动阅读优秀书籍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反思,对帮助他们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定将起到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离开了人文教育,语文课堂定会黯然失色,死水一潭;离开了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就会是水中望月,虚幻一场。走出依赖教师讲解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从人文沉淀中找出精彩,定会使教学更加有滋有味。人文,能在抓住学生所思所感所需的基础上,给他们更多的思维触角,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让他们的语文素养更加厚实、更加丰富。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人文梦想
人文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梦想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