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州文化及雷州人的人格特征

2016-05-30邱婷婷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格特征

【摘要】雷州文化是广东四大区域文化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本文在描述雷州文化之余,对雷州人的人格特点用心理测验的方式进行测量,并与另外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和客家人的人格特点进行对比,试图对雷州人的人格特点进行科学的阐述。主要采用卡特尔的16PF人格问卷,对来自雷州市本土的大学生进行测量。

【关键词】雷州文化;雷州人 ;人格特征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u Tingt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Leizhou Culture is one of the four regional culture in Canton Province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Leizhou culture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Leizhou peoples personality was test and contrast with the other three people systerm -- Guangfu, Chaozhou and Hakka people. 16PF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wa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charicteristics from Leizhou city.

Key Words: Leizhou Culture , Leizhoues, Leizhoues Personality

雷州,地处雷州半岛南部,中国大陆最南端,滨临琼州海峡,与海南岛隔海相望。雷州,狭义上指现在的雷州市,广义上指行政区划的雷州建置。而雷州半岛是一个地理概念。雷州文化,作为区域性文化,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的“四大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枝。雷州文化主要由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不同成分融合而成,有浓厚的当地特色。雷民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邱鸿钟院长曾在《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一书中发表《广东汉族族群的人格特征》一文,以卡特爾16PF人格问卷对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大学生进行施测,得出以上三民系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数据。本文拟对雷州民系进行测查,对广东汉族族群的人格特征进行补充。

1 历史沿革与气候环境

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雷州已经有人类活动于此。夏商周三代,雷州半岛主要是骆越(亦称“西瓯”)族聚居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秦朝时期的岭南三郡,这里属象郡。至西汉,雷州为南越国地,属于伏波将军所设合浦郡的一部分。三国时期的吴国珠官郡,晋朝的南合州,隋朝的海康,唐朝的东合州、雷州——雷州一名一直沿用到清代,或称雷州军、雷州路、雷州府。而雷城一直为郡治、州治、军治、路治、府治未变。1994年,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康县,设立雷州市”,由广东省直辖,委托湛江市代管。

地理气候环境方面,雷州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雷琼气候区,具有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特点,具有“漫夏无冬春秋短,雨量充沛雨季长,春秋季节多干旱,夏季台风较频繁”的四季特征。

2 民系文化组成

雷州文化主要由本地土著文化——俚僚文化、福建莆田文化、中原汉文化和海洋文化等四部分融合而成。有学者将雷州半岛文化的发展分为史前时期、开疆时期、雷州府时期、广州湾时期和湛江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民系组成与移民情况。

2.1 俚僚原住民

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雷州半岛属于百越族系的南越族中的骆越一支。古越人断发纹身,或“椎髻箕踞,错臂左衽,饭稻羹鱼”。晋代以后,古越人逐渐演变为俚人,亦称“俚僚”。俚人继承并发展了古越人的语言和风俗,以狗、狸为图腾,至今在雷州还随处可见的石狗雕塑群,成为俚人文化流传至今的最活跃的因素。俚人演化成后来的瑶、侗、壮、黎等民族,并于唐宋后逐渐外迁。

2.2 福建莆田移民

从秦朝所设象郡开始,雷州进入雷州府时期。从福建莆田来到雷州半岛的移民自唐代开始逐渐增多,最为集中的时期为唐代、南宋末年、元末明初、明朝中叶和明末清初。而与此同时,原居住于此的古越人外迁,这使得莆田人逐渐成为雷州人口的主体。笔者的外祖父负责村里的族譜记载工作,整个村子的祖先正是来自福建莆田。莆田文化是融合了古闽越文化、汉唐中原文化和宋元明清时期东渐的欧洲文化等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独特的区域文化,具有农商并重、尚武冒险、注重地域血缘宗派、诸神并奉等特征,而雷州文化也大体保留着这些特征。

2.3 中原戍卒与汉越大融合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将雷州半岛纳入中华统一版图,并派遣50多万秦军到岭南,与当地各民族杂居通婚。而秦末汉初的南越王实行的“和揖百越”政策,促使了汉越民族大融合,杂居期间,语言逐渐沟通,中原人教越人耕种、制作鞋帽,建立学校,学习礼仪,并且通过媒娉通婚。西汉至五代,中原汉族移民大量迁入雷州半岛,以避战乱。

2.4 海外文化的影响

雷州的海洋文化包括汉代的航海贸易文化以及“靠海吃海”的捕捞文化。雷州以南的徐闻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主要出口丝绸、陶瓷等,入口明珠、壁琉璃、奇石异等物。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国在不同时期的往来,带来了海外文化。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先后传入雷州半岛。

3 雷州民俗

3.1 雷州方言

雷州话是一种独特的方言,有其特有的阴阳八声调,具有特色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形式和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形象性,区别于闽南、粤东闽语。雷州话是雷州半岛通行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覆盖了雷州市全境、徐闻县全境、遂溪县全境和其他地区的部分镇区,操雷州话的人口占湛江市人口的51%。有学者用语言学的方法,从语义、语音和语法等三方面,结合史料记载,证明雷州方言正是闽南语的一支,而雷方言区是闽方言区的一块“飞地”。根据《万历雷州府志》记载,雷州话有官语、客语和黎语三种。官语为中州正音,士大夫及城市居者能言之;客语与漳、潮大类;黎语为琼崖临高之音,为雷州半岛原住民的土著语。有学者认为,雷州方言产生形成于古越语,兼容中原汉语与闽南语音,最晚可形成于明代。

3.2 石狗崇拜与雷祖崇拜

雷州本土有着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的石狗崇拜现象。石狗根据其造型与供奉地点,有司生育的、司风雨的、司丰收的、司福禄寿的、镇邪护法的以及主正义的等。有的具有明顯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特征,也有的具有盘瓠崇拜的特征,还有的具有历史阶段的特征如海洋文化、各朝代中原汉文化的特征。雷州人民将石狗视为“守护神”与“吉祥物”,石狗习俗经历了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守护神的发展过程。城乡人民普遍在门口、巷口、村口、路口、井口、河口、庙前、墓前祀立石狗,其奉祀方式有一般性的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加以拜奉,也有祈求送子、祈求降雨、祈求宽恕、让小孩契石狗为父母等方式。

有人说,石狗崇拜的远源为盘瓠图腾崇拜。盘瓠为帝喾高辛氏的“龙犬”,因有战功而娶帝喾之女为妻,居于深山,生六男六女,自相夫妻,号曰蛮夷。图腾有三种涵义:图腾是血缘亲属,图腾是祖先,图腾是保护神。盘瓠,即为南蛮的图腾。狗具有既忠诚温顺又凶猛的双重性格,地球上的每个人类社会上人类都有狗的伴随,狗不仅是个保护者、狩猎的好帮手,还是个共情能力绝佳的伙伴。人们以狗为图腾,绝非偶然。而雷州石狗文化的近源被认为与雷祖陈文玉的身世有关。《雷祖传》称,雷祖陈文玉由“猎犬获卵,卵育而生,雷霆而出”。这个传说将狗图腾与雷图腾的崇拜柔和到了一起。

雷州本地还有浓厚的公祖崇拜风俗。公祖即一个地方的保护神,每个关都有自己的公祖。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祭拜公祖,也向公祖进行占卜、求子、求平安、将小孩契给公祖等活动。公祖庙的对面常设戏台,在公祖生日期间则请歌班来唱戏给公祖听。

4 人格特征测量与对比

在黄淑娉编撰的《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一书中,邱鸿钟院长曾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对广府、潮汕和客家的大学生进行测量。笔者在此研究中也选取来自雷州的大学生用《卡特尔16PF人格量表》進行测试。取样标准为:祖孙三代都讲纯正雷州话。共选取30个样本,其中男18人,女12人,男女比例为6:4。平均年龄为23.17岁。表1列出了各性格因素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2显示了雷州大学生与其余三个广东汉族民系大学生在16PF各因素上的比较结果。

结果显示,雷州大学生在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适应与焦虑、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等6个维度中,平均分都显著高于其余广东汉族的大学生;而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实验性、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等8个维度中,雷州大学生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其余的广东汉族大学生。

雷州大学生在幻想性与创造性上的高分可能提示较强的艺术性人格特征,而同时具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有研究者认为,雷州人性格上具有悍勇好斗、谦卑好学、安逸固守等特征。在恃强性上的低分,以及在敢为性维度上并没有明显的高分,都不能证明雷州人性格的“彪悍好斗”。实验性——亦即改革性,在这一维度上的显著低分与雷州人的固守而不开拓的性格描述相呼应。较高的幻想与焦虑,较低的乐群性、稳定性与兴奋性,让人对雷州人的内在资源、职业倾向、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互动过程、家谱图等方面产生了好奇。一个文化的共同神话、所经历的文化创伤和共同的心理历程,亦十分令人心往神驰。

参考文献:

[1]刘福瑞,李纳.雷州文化的地位、内涵与外延——2012年雷州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173-176.

[2]黄战.论雷州半岛文化特色的形成及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4):42—45.

[3]蔡平.雷州文化及雷州文化的人本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10):20—25.

[4]王钦峰.雷州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脉络[J].岭南文史,2013(6).

[5]刘佐泉.雷州半岛石狗文化探源[J].岭南文史,2012(12).

[6]陈志坚.雷州石狗文化初探[J].岭南文史,2004(9).

[7]蔡平,张国勇.区域文化研究的新视野——以雷州文化研究为例[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4)

[8]黄淑娉.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凯瑟琳·M.罗杰斯(美).第一位朋友:人与狗的历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牧野.雷州历史文化大观[M].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11]黄小玲,李雄飞.雷州文化语境下的民间传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1)

[11]李炳海.雷州半岛的雷神话与东夷文化[J].学术研究,1992.

[12]刘刚.简论雷州方言与闽南方言的文化渊源——以语音、词汇、语法和古文献[13]为视角的考察[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10)

[13]刘岚.雷州半岛民风悍勇成因探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4)

[14]孙建华.寻源问曲话雷歌[J].人民音乐,2009

[15]王宇,蔡举坤.雷州鼓文化与“雷州换鼓”辨议[J].岭南文史,2007(12).

作者简介:邱婷婷,女,1985年10月,广东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

猜你喜欢

人格特征
交通事故致残后患者抑郁症状与人格、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一线员工人格特征与计件工资激励效果关系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客家神婆的人格特征研究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丝绸之路视角下士人的人格特征
大学生网络消费类型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短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