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抒性灵 智趣表达
2016-05-30谢海军
教学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我首先让学生“裸读”文本,谈初读印象及感受,学生交流展示时,普遍感到平淡,没有什么能够一下子打动自己的。其实汪曾祺的这篇小说很具特色:平常之中有奇崛,清淡之中蕴智趣,叙述之中显旨趣。鉴于此,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教学正是提升学生阅读的鉴赏能力,分析小说特色,了解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清淡风格及其通过乡土生活题材凸显其性灵的教学契机。
汪曾祺小说《鉴赏家》与我们平常所阅读的小说相比,其独特之处是没有激烈的明显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多少扣人心弦的紧张的故事情节,一切显得那么淡然,如话家常,但细细咀嚼品味却有很丰富的内涵意蕴。我曾经按照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去解析《鉴赏家》,叶三身份普通,小说情节简单,自然社会环境也很简朴,课上得也是了然无趣。那么,汪曾祺先生的这篇小说该如何教,该教给学生什么,教学该抓住的重点是什么呢?
对于这篇小说,学生在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很容易读懂,但是对这篇小说的表达特色和主旨的抒发方面学生理解得却很浅显不能深入。于是,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两个方面:1.表达技巧:品味汪曾祺小说的清淡风格,解析小说在选材、构思等技巧方面的特色;2.主旨抒发:洞察小说看似平常的生活,挖掘作者抒发的旨趣。
汪曾祺在《岁朝清供》中说: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惟悠闲才能精细。不要着急。汪老以其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展示的生活画面,没有轰轰烈烈的心灵震撼,没有故作姿态的矫揉和做作,甚至没有严谨的结构布局。他小说序言里声称:“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的。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更多的是乡村风味和乡土人情,他毫无矫饰地娓娓道来,乍看无甚味道,但通过细品、咀嚼,我们会品评出汪曾祺在选材时对人物选择之“智”、行文构思之“趣”及其在小说的智趣表达中蕴涵的旨趣。所以,对《鉴赏家》的教学我试着抓住以下三点进行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一、选择人物之“智”,平凡中的“这一个”
小说的创作,对小说人物的选择无疑是一篇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对表现小说主题,凸显社会风貌,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方面当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汪曾祺选择了一个怎样的“叶三”呢?
对于小说人物叶三形象的教学,我没有按部就班地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解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人物的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分析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技巧,从其智慧选择人物的角度去解读赏析,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自然领会分析出人物性格。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较为充分的阅读、讨论、交流,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叶三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商贩,小的甚至连一个摊位都没有。无论是他的身份还是地位,可以说是卑微得作为一般人都可以鄙视他、漠视他的存在。在社会生活中,以金钱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小商贩、小人物众多,汪老却选择了叶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普通人”,说他普通,是因其营生,说他不同,是因其追求上的超脱,叶三离我们如此之近似乎离我们又很远。然而,这样一个小人物身上闪现出的光辉,足以打动读者。叶三以他的言行,以他的质朴和善良的品质,体现出人性的美好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叶三让我们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汗颜,他身上有出于世俗而又超越了世俗的别样精彩。从叶三身上,我们品味到了其远离世俗的艺术般生活的美。
通过以上的教学探析,学生既弄清楚了汪曾祺选择人物的智慧正是以这样一个独特而又富有个性的小人物来表现出人性的伟大,又分析出了叶三的性格特征,一举两得。
二、行文构思之“趣”,无巧不成“文”
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还体现在其作品的精巧构思上,构思手法诸如:巧设悬念、抑扬相生、渲染衬托……,均能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突转的意外效果,从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鉴赏家》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又有何特色呢?
客观地讲,汪老的这篇小说还真没有悬念、抑扬等我们常说的写作技巧,這也给对这篇小说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局限于此。而是通过阅读引导分析,让学生在对叶三这个人物双重身份的比较中及其在故事情节的意外融合的分析中,了解这篇小说行文构思的趣味。
在课堂阅读分析交流中,学生这样说:《鉴赏家》构思之巧,“巧”在把商贩和“鉴赏家”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进行了意外而巧妙地勾连、融合,在行文中读来既亲切自然又毫无雕凿做作之感。商贩──鉴赏家,两者角色反差之大,身份差距之远,汪曾祺把两者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那么,为什么叶三这样一个果贩子能够成为鉴赏家?叶三的果贩生活充满了各种情趣,叶三评画也充满了智趣,叶三与季匋民的交往以及叶三去世之后的带画入墓等故事情节更是充满了理趣。
学生还特别指出了画家季匋民死后的一些情节:叶三对季匋民的祭奠及其对画的珍爱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逢年过节,叶三必然带上新鲜的果子去季匋民的坟上看看,季匋民的画也成为珍品、神品,甚至有日本人出高价购买。然而,叶三不为所动,决然把画带入坟墓。这些看似突兀却是合乎情理的情节,显然突破了常人的思维范畴,而这些恰恰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鉴赏的地方。当然,从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读出:正是因为叶三其出自内心深处的对季匋民的欣赏以及出于其本真的纯粹的对精神生活的渴望,造就了叶三“这一个”别样的鉴赏家。季匋民离开了叶三,他是孤独的;叶三离开了季匋民,他也是孤独的。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对这篇小说的构思特色的教学,我没有囿于常规,而是另辟蹊径,换一种新的视角,让学生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三、性灵抒发之旨趣,诗意地存在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带有一定时代的、地域的社会生活印记。作品写作的时代和社会生活背景。对于身处于当今的中学生来讲,因为他们身处当今社会,有着较为现代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那么他们对作者创作的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主题的理解和认识自然也不尽相同,因而,学生对于作品主旨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
同样,学生对《鉴赏家》这篇以乡土生活为题材,反映乡土生活主题的小说的理解也存在相当的难度。作品作为作家个人气质的折射,无论怎么写,都会带有作者的情感倾向性和志趣追求。作者的真性情已然转变成了作品的思想感情、志趣追求。汪曾祺以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同时渗透着传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情感,通过叶三这个人物引领读者到达精神世界的一片净土。通过本篇小说的阅读和学习,学生既可以让自己浮躁的心灵得以安静的回归,又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自然的涤净。
对于《鉴赏家》小说主旨的理解学习,我着重在于让学生体味、悟出作者想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乏味的现实生活,重在赏评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情趣和情感内涵从而品味出小说在性灵抒发中所蕴含的旨趣。
学生在品评交流中,逐步深入作品,走近作者,走进小说人物的生活,让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在品味交流学习中也高贵起来。他们说:汪曾祺给我们展现了日常生活状态下的一幅幅唯美质朴的画面和可以涤荡我们心灵的小故事甚或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这些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在封闭落后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有富足的尽享天伦之乐的美好生活;更是告诉我们,生活哪怕是最普通平凡的生活,只要心存美好心有所往,那么,我们就可以而且是绝对可以把普通的生活变成艺术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生活的精神贵族。重要的是与人交往得有信任、真诚、淳朴、善良、执着等来自人心底的良善品质;对待生活得有切身的生命体验和对美好生活艺术的执着追求,只有这样,人的生活才会有由世俗到艺术的蜕变,由平凡走向华丽。学生通过阅读品评交流从叶三身上感悟到了普通人身上健康的人性及普通人的艺术生活,体悟出生命的崇高生长在人的灵魂中。
汪曾祺在他的《晚翠文谈》中曾说: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在一个作品里必须具体化为对所写人物的态度、感情。也许作者正是通过展现鉴赏家叶三的形象,传递着所有平凡人以及作者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即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普通的生活也能够创造出不一样的“智趣”人生──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在对小说《鉴赏家》主题的探讨中,我结合小说情境引导学生从作者对叶三的态度和感情出发品析出作品的旨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生境界。
谢海军,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