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舞蹈创编教学改革研究
2016-05-30孟凡翠
孟凡翠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为舞蹈教学改革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契入点,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创编的教学实践,以期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舞蹈教学寻求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关键词:多元智能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改革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改革的最显著的特点。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和模式等亟需改革和创新。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一致,对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该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物潜能,是多元的、平等的、可开发的。每个人不同程度的拥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九种智能,由于存在智能尚处于研究阶段,所以又称为八又二分之一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强调“智能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可见,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
二、高职高专舞蹈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幼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舞蹈教9币要有全面的能力,尤其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跳舞”的老师已不能满足越来越聪明的孩子的需求,舞蹈教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高专舞蹈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舞蹈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认真梳理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元评价学习效果,才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培养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达到。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个性,教育要面向每一个人,重视培养目标的多元性,促进每个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第一,正确认识舞蹈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舞蹈是高职高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主干科目之一,同时,作为一项专业能力,又是未来学前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从事学前专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教学、表演、创编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多元智能得到开发、培养,人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认真梳理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技能且标:适应当前学前教师舞蹈教学的需要为前提,学生掌握一定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舞蹈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并能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简单的学前舞蹈创编。过程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根据自身特点运用多种策略进行舞蹈学习,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情感目标: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得到激发,增强学生师范的意识,热爱未来的工作,且能为之献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三,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口传身授法仍是当今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大胆的创新,例如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乐舞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网络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习过程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其舞蹈素质与师范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培养。
第四,多元评价学习效果。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需要树立多元的评价观。不仅注重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而且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创造的能力。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本原则
第一,基础性原则。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必不可少。学生能够清楚的掌握舞蹈基训,要学习代表性民族民间舞,学习儿童舞,欣赏优秀舞蹈、学习创编的基本技法。激发其对舞蹈的热爱,为舞蹈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师范性原则。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因而,学生要有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舞蹈的教学要与实践需要高度统一。在“教”与“学”中,在平等的氛围中,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掌握教学方法,增强其师范意识,培养其实践运用的意识,激发其献身于幼儿舞蹈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三,创新性原则。将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创造实践性情境,注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应用于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注重民族舞蹈文化的原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舞蹈语汇,而且具有增强其身体的协调性和表现力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舞蹈、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舞蹈创编积累下丰富的素材。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相关理论的支撑
(一)中国本原哲学理论。以《易经》《河图洛书》等经典著作为代表所构成的中国本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极”说的就是事物的相生相长的关系,事物是可以变化发展的,“人道”要符合“天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依据这一理论,舞蹈创编要在科学的规律下进行,必能达到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目标,这为多元智能理论的“人的智能是可以开发的”观点奠定了中国本原哲学的基础。
(二)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所谓心理表征,即心理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的规则和形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也为多元智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改革实践探究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舞蹈教学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承认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平等的,智能是可以得到激发的。这与学前舞蹈教学改革的思想和原则具有一致性,即实施教育革新和人的全面发展。舞蹈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能力的参与,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舞蹈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根据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如何运用、开发与培养多元智能的相关策略:
第一,语言智能指的是“涵盖了口语及书面语的敏感程度,在能力上表现为学习各种语言以及用语言来实现一定的目标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激发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往往关注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等能力的开发,而对语言智能的重视程度往往还不够。要把语言智能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把握和运用三种能力即:交谈的能力、舞蹈构思的表达能力、评价的能力。这在舞蹈教学中,即在舞蹈基训、舞蹈创编、舞蹈排练及舞蹈演出中来达到这个目标,舞蹈所具有的优势是别的学科不可比拟的。
交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途径来实现:舞蹈构思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文字表述及口语表达等途径来实现:评价的能力主要通过对舞蹈精品的评价、对自己和同学舞蹈构思和作品的评价的途径来实现。
第二,音乐智能指的是“音乐表演和作曲以及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往往被比喻成孪生姐妹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对于“真正懂得音乐的舞蹈家,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灵魂,它已成为舞者灵魂的呼唤”,这句话告诉我们,音乐与舞蹈在感性上和理性思维上具有一致性,二者相互之间具有“通感”的美妙关系。音乐能力在舞蹈教学中占有较大的份额,音乐智能的培养和开发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智能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如下几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节奏感、舞蹈音乐的鉴赏、舞蹈音乐的选择。通过舞蹈教学达到这一目标,是有着舞蹈的一个显著性特点。
节奏感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节奏类型的变化以及多种节奏类型相互穿插的变化来达到:舞蹈音乐的鉴赏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各民族舞蹈精品的鉴赏、根据音乐的情绪摆造型、做动作等途径来达到:舞蹈音乐的选择可以通过舞蹈创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二度”音乐创作以及根据舞蹈作品的需要进行取舍剪辑等途径来达到。
第三,数理逻辑智能指的是“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人们对于从事舞蹈工作的人员常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舞蹈和别的艺术门类一样,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需要创造力的。数理逻辑的能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舞蹈教学中,这种能力必不可少。幼儿情节舞蹈的结构、计算与定量幼儿舞蹈的长度等。
第四,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身体运动能力是与运动直接相关的能力”,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幼儿的动作、动作的提取、舞蹈动作示范等途径进行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
第五,空间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通过幼儿舞蹈的舞步的设计、舞蹈运动的路线、舞蹈的队形及舞台调度等途径进行空间智能的开发。
第六,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依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创编、幼儿舞蹈排练与演出等途径进行这种智能的开发。
第七,自我认知智能指的是“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通过思考自己或他人的幼儿舞蹈作品、表达情绪的即兴舞蹈等训练达到。
第八,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舞蹈创编教学可以通过走进大自然、用身体表现自然中的生物等途径进行智能的开发。
第九,存在智能指的是指的是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通过思考幼儿舞蹈的存在意义等途径进行开发。
(二)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乐舞融合的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音乐的美感与舞蹈的美感相互叠加,让音乐与舞蹈相互结合,达成视听的完美结合。“通感”理论告诉我们,艺术是相通的,乐舞从古至今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模式上的支持。
第二,舞蹈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示范、练习、实训项且,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第三,“慕课时代”的网络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网络教学可以是课堂舞蹈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舞蹈的学习、交流等。可以跟踪学生舞蹈学习效果及反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使多种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和利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慕课时代”的到来,为舞蹈的学习提供了更多元、更便利的模式。学生通过学习,通过教师的有效的课堂指导,可以更好的学习舞蹈,并有效的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发展和培养自身的多元智能。
第四,舞蹈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按照不同的舞种进行分组,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专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分为民族民间舞、爵士舞、拉丁舞、儿童舞蹈、街舞、古典舞等兴趣小组。通过互助互学,使学生们的舞蹈技艺和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加强舞蹈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出新产品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在舞蹈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学的内容才更丰富,知识得到迁移。舞蹈实践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更有价值。
舞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环节,舞蹈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情感和创新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的幼儿舞蹈教师,就应该重视综合性的舞蹈实践教学。
舞蹈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舞蹈节目的排练演出、参加比赛和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或实习。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课堂教学的积累。要想在未来胜任幼儿舞蹈教学得工作,则必须鼓励学生参加舞台实践活动和进行实践教学的体验。为学生发挥其多元智能提供空间,为实现发展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提供条件。通过实践的检验,利用、发展和培养自身的多元智能,从而创造出新产品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多元评价学生的舞蹈学习
舞蹈教学要树立多元的评价观,因为评价具有导向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用标准化来衡量。“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评价的最大贡献在于建议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标准化测验的最大缺陷在于要求学生们以一种狭隘的方式来展现在学年中学到的东西……另一方面,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了这种观点即学生们应当采用多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某种具体的技能、科目、内容领域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如同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出的,任何教学且标可以通过至少用八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授,这意味着任何科目可以通过至少用八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评估时,必须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在传统的观点看来,与舞蹈密切相关的是身体运动的能力,但是,我们还可以从音乐节奏的能力,空间运动变化发展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等至少八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估。
我国传统的舞蹈教学评估方式主要是教师打分,以学生在舞蹈技能上达到的程度来作为衡量学生的舞蹈成绩的标准,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艺术教育的评估必须包括和使用的特定智力,应该评估那些对于艺术欣赏和创作来说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的发展的”。因此,传统的舞蹈教学评价是片面的,不能体现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的发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革新舞蹈教学的评估,使用多种评估的方式,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信心。
除了教师参与评估,还可以将艺术家请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过程和舞台实践进行多元的评价。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会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导向,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只有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估,才可以全面、综合地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舞蹈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高职高专的舞蹈教学评估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
六、结语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使得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显现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势必要进行相关的改革。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描绘出我国高职高专舞蹈教育的新的蓝图。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舞蹈教学改革,以期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舞蹈教学寻求更广阔的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