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评价研究

2016-05-30时霞

艺术评鉴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学前教育

时霞

摘要:声乐课是中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从业技能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培养其从业技能实践、增强其从业技能意识、保证其从业技能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课是“专业技能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由此,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其教课评价系统进行研究。文中简要阐述了对其教学评价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并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与评价和新型声乐课评价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专院校 学前教育 声乐课程 教学评价

建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评价工作的初衷,并不是通过其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选拔或者淘汰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相反,其评价工作是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学习声乐课的热情、学习声乐课的兴趣得到激发,通过评价来刺激学生的进取心,增加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动力。而现阶段的声乐教学评价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评价工作会对教师的声乐课程内容编排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声乐评价系统。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课程学习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艺术创作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但因为我国教育体制所致,国内大部分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农村,并不具备音乐基础,音乐综合能力差,文化知识结构单一。因此,其教学评价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有位教育评价工作专家曾经提出,应用形成性评价体制,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佳方法。在传统声乐考试中,仅有少数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偶体会到声乐学习的快乐,而那些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其自身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而新兴声乐课程评价工作中使用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声乐教育评价系统中存在的不足,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声乐课的学习兴趣。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与评价研究

(一)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原理

若想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课程学习评价工作进行更加合理的改革,就需要从学生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如何变更相关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本文中提出的新型声乐课学习评价体制,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信息化科学化处理学生评价内容、多元化发展学生声乐学习评价方式三方面着手。通过合理处理学生个体差异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声乐课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声乐课程评价信息实现系统化管理,能够使考核工作成果获得充分利用,以此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系统多元化发展,能够使其评价工作更加全面,从而使乐学习评价工作所得出的学生成绩的参考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和评价体系内涵

从现阶段我国此项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相关声乐课程,存在授课时间不足、教学涉猎项目繁多、集体教学质量偏低等问题,导致其实际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其教学评价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兴声乐课程评价体制对声乐学习内容中每门科目进行独立考核。这种考核模式在提升声乐评价工作深入程度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自身不足之处有更加充分的了解。此外,声乐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专业性较强,需要学生完成大量系统练习,学生的练习量也是评价其课程学习质量重要项目。出于这点考虑,新型声乐课在学生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就会对其学习内容进行测评,促使学生提高对课后练习的重视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给学生。

(三)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和评价体系建立方案

新型声乐课评价体制中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基本原则:

1.明确要求:在进行其声乐专业课程考核前,教师应当在声乐课学习中,渗透有关和平日作业内容与考试相关的内容。此外,教师需要告知学生其声乐课考试大致方向,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声乐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时需要进行一定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式,进而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练习或无益练习。

2.重考制约:部分学生在考试时会因为缺乏练习(声音训练)或学习能力不足(音不准、跑调),无法顺利通过考试,这时教师需指出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为其日后学习指明方向。此外,要严把重考学生的考试质量,作为教9币,不能因为学生重考而较低其具体要求。

3.分数标准:教师需要对学生平日的学习表现和考试结果两方面综合考虑,给出学生学习分数。因此,教9币应该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并且需要保证其标准实用性,使其评价工作能够真正做到如实反应学生学习成果。分数差异不明显,评分制度不公平的考核标准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使部分学习态度较为被动的学生产生蒙混过关的想法。

二、新型声乐课评价方式研究

(一)新型评价体制与评价体系指导下的评价方式综述

学生刚刚入校时,声乐课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新型声乐课程评价系统,会在学生刚入学时对其进行音乐素养摸底,并将其评价结构保存到学习此项科目的的档案中。随后在课程学习一段时间后,声乐教师会根据学生入学时的相关测评结果与目前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方式分析学生进步程度。这种测评模式在能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升学习声乐课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对其自身声乐学习提出更高要求。

在学生升学学习期末测评时,使用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等诸多评价方式相结合,完成其分数测评工作。在评价工作完成时,也需要将其分数结果保存至学生档案中。其档案能够客观真实地放映其学生在声乐学习各阶段中的具体表现,与努力情况。与此同时也能对学生在声乐课学习中反映出的心态,以及接受能力进行进一步分析。该档案只有校内教师与学生自己可以打开查阅其中内容。这种档案处理方式,能够在使双方了解其声乐教学发展情况的同时,对学生的隐私进行一定保护,避免学生因为其档案分数偏低,导致其自信息受挫。综上所述,新型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评价体系,其旨在通过实现以人为本的学习成果评价工作,来使校方、家长在了解学生声乐学习情况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个体差异的保护。

(二)新型评价体制下的可操作性评价方法

新型学生声乐学习评价工作,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考试学生的紧张感,使教师得出最为客观的。对学生的声乐评价,应用班级声乐鉴赏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展现自身音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给出相应评价。为了使学生声乐考核成绩的全面性,以及测评工作的稳定性。应该在其声乐鉴赏音乐会中,加入多种声乐演唱形式,比如学生独唱、对唱、重唱、小合唱以及大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声乐能力评价工作。这种学生声乐测评模式,在提升其测评结果准确性与全面性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舞台表演力与随机应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其评价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声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出,以便为其声乐教育教学工作的下一步发展拟定基本方向。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声学课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班级声乐鉴赏音乐会结束后,评选班内“最佳歌手”之类的荣誉奖项。设立这类奖项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竞争意识,利用学生对荣誉的追求,提高学生学习声乐课的积极性和对声乐课的学习热情。

除通过在班级内开办学生声乐鉴赏音乐会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考核学生在幼儿歌曲演唱中的表现,来给出学生的声乐考核分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课,其最终目的并不是成为一个专业歌手,而是培养一个能够担任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的幼儿教师。而幼儿音乐教育阶段的最大问题不是在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不足,而是幼儿教师很难将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来。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拥有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儿歌演唱能力。儿歌演唱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嗓音基础,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肢体表达能力。进而使学生通过富有童真的儿歌表演唱,来使幼儿愿意与教师互动。在教师考核学生儿歌演唱能力时,应重点关注学生设计的舞蹈动作是否简单可爱,能够让幼儿掌握:在其演唱时是否面带微笑,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气质。此外,教师在教授儿歌时,一般需要使用钢琴或电钢琴为幼儿提供伴奏,所以其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乐器演奏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声乐评价时,也需要融入乐器演奏技巧考核。为了能够使学生乐器演奏能力能够在考试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教师应当拟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弹奏曲目,而不是简单的儿歌弹奏。学生在弹奏这类曲目时,会呈现出明显的能力差异,进而能够使考官对学生弹奏能力的了解更加充分。

(三)评价方式的具体操作建议

1.以考核学生知识使用灵活性为出发点:学生能否在日后将学校中学到的声乐,运用到实际幼儿音乐教育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将在校学习的声乐知识灵活运用。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声乐教学内容不可能满足其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所有相关内容,因此,学生们需要灵活使用在学校学到的声乐课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变通能力。

如,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小白船》这首儿歌,但学生学习过《让我们荡起双桨》,两首儿歌内容中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创编此儿歌,以此判断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变通能力。

2.评价工作的综合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和课堂教学,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既为托儿所、幼儿园、学前教育保教工作培养一线能唱能教会创编的教师,又为其输送幼教管理人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唱、弹、跳”等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能力。由此,教师在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学生声乐学习情况,为学生各项能力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以幼儿歌曲《数鸭子》进行学生音乐考核工作为例,为了能够从多方面角度深入考核学生对儿歌的掌握情况,学生需要完成儿歌表演唱、自编舞蹈表演、儿歌弹奏这三方面的考核内容。学生如果能够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完成这三项考核内容,说明学生能够满足其自身日后进行儿歌教学工作时所需要的全部音乐能力,更好的胜任社会、幼儿园的各种声乐教学活动和与之相关的工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需求。

三、结语

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学能力,是其从业所需的重要能力组成部分。作为校方,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提升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希望本文能够通过对其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评价研究,提升相关高校在学前教育这一专业中学生声乐学习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国家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为我国整体学前教育工作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学前教育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