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

2016-05-30陈大伟

艺术评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

陈大伟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得到普遍重视和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弊端,以及如何培养中小学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发挥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综合发展的学习环境和空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 创造力 培养

随着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比例的加重,素质教育也得以在我国中小学受到普遍重视和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有利条件,美术教育担当中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因此,有关教育权威部门高度重视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然而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只是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创造力的发展,结果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发散思维萎缩、自学能力弱、逆来顺受等现象较为严重。作为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美术课堂和趣味课堂教育,开启中小学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开阔他们眼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智力和知识储备对创造力的影Ⅱ向,发挥学生认知风格、人格特质、注意动机等在心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创造力的塑造。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这些个性化教育与发展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我国中小学课程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进行,美术教育新大纲课题改革根本目标提出,要大力挖掘和塑造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还没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体系的地位也是低下的,扮演着一份尴尬的角色,他们对于美术教育创造性教育研究也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系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也不深刻,在理论研究上和美术教育实践方面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有效的学科

纵观中国美术发展史和美术教育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美术的发展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优秀美术作品给人们提供了审美对象,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具有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在一定意义上美术教育等同于审美教育。经科学研究发现,学生大脑左半球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而右半脑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就是为了开发利用学生右半脑形象思维潜能,经过美术训练提高他们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教育可以同时调动左右大脑进行积极思考,最大程度地开发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潜能。美术教育担当着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任,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美术课堂上学生通过视觉、触觉、感知觉等生理方面的刺激,以及在美术老师积极引导下,对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进行分析,大大提高艺术想象力的空间和思考余地,很好地锻炼了大脑左右半球。同时,在美术训练过程中,还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对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耐心、细致与谨慎等个性的提升。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传授技艺,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因此,美术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学生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观察和想象等综合应用能力,尤其对学生的新思维、新观念、新形式、新技法等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教学重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在创作主体的观念上、认知上和对事物独特的见解上。美术教育创新培养主要体现在绘画教学上,在素描绘画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对描绘对象的结构、形象、色彩、表现技法等表现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事物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格外有效。通过对古代和现代经典作品的临摹学习,可以锻炼学生对事物独特魅力形式感的塑造能力。美术教育更善于发现和产生创造力,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后天的开发其艺术潜能,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动机。学生创造力开发离不开客观物象、主体创作源泉和动力,这与学生心理活动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无意识培养,将有意识中的知识内容加工与改造,对于创造力形成大有裨益。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首先,强调顺从性服从教学。当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都是由教育部门和专家决定的,而作为美术教师和学生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权威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这就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强调顺从性的培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按照上级指令完成考核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教条死板的教学内容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压力,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枯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服从性使得教学难以变通,难以符合和完成标准。美术教师画什么学生画什么,老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学生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也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绘画过程中没有了学习乐趣。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要适当减少对美术教师和学生的束缚,提倡有批判性意识和独到见解的课程教学,开拓具有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教学,真正做到教与学互动和相辅相成。

其次,强调竞赛性美术教学。这是由于重视理性、压抑感性思想导致的一种错误行为,推崇理性教育、摒弃宗教和迷信教育,这对于科学技术教育是正确的,标准化技术指标使人的生活更为方便合理。但是对于美术教育来说无疑是有害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以感性思维训练为主,但因其笼罩在教育界理性诉求阴影下,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在其个人情感的体现和艺术想象力的培养,可是在理性主义教育中,学生自由天性发挥受到了严重限制,竞争性的竞赛式创作导致了“千人一面”的创作面貌,带来了可悲的教育结局。在竞争中获取名次的学生和作品永远是学习楷模和范例,可想而知,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创新和创造不受欢迎,真正的创新带不来任何荣誉和利益。因此,必须正视理性与感性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不能强调孰轻孰重,更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最后,重技法轻审美意识能力培养。对于中小学学生实行“技法至上”的美术教育,过分强调写实技法训练,只能培养学生掌握一点“一技之长”的绘画技能,从而缺乏学生内在品格与外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无从谈起情感、审美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技之长,而是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想、精神、情感等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才是最为关键的。依赖经典作品的临摹训练对学生学习绘画技巧是有帮助的,这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教师如何运用好这门工具,让学生在学习绘画过程或习作过程中,体会灵感进发的乐趣,将美术教育变成一个乐趣和成长的学习过程。

三、中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对所学习的东西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时,形形色色的美术流派和怪异造型的艺术作品,符合中小学生时尚心理和追求好奇新异心理,他们就会对这些作品产生强烈的褒贬反Ⅱ向,由于审美的差异性,学生对这些西方美术流派主观审美意识也各不相同,他们就会产生好奇心寻找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渊源,让学生进行点评时,课堂讨论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增加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艺术想象力,这样就带动了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在欣赏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美术作品时,教师采用启发式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艺术想象,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二)精选具有迁移和发散思维作用的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逻辑性,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具备了熟练的绘画技巧、丰富的美术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文化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精选一些教学内容链接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当发散思维呈现在学生外在行为时就意味着创造能力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就具备了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进行创作,从创造性思维的广度、深度、速度、力度这四个方面进行。所以美术教育要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应重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培养,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促进学生多方向、多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中外美术经典作品鉴赏方式,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通过美术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之美和蕴含的意蕴。如在欣赏《蒙娜丽莎》作品时,通过直观感受那神秘微笑让学生体验作品的美感,培养审美能力。欣赏徐悲鸿的马,感受到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欣赏齐白石的虾,体验到艺术灵动之美: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感受新中国成立之时壮阔的画卷:欣赏罗中立的《父亲》,理解作品中那含辛茹苦的劳苦大众的形象,产生一种敬意和尊重。通过优秀艺术作品欣赏激发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同时,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绘画学习和艺术创作等,无疑对学生形成完整、完美、完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也需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得以实现。美术教育还能帮助学生对美术作品创作背景、艺术家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创作经历、思想意识和作品蕴含着的文化内涵等进行简单了解和掌握,通过美术作品中方方面面的学习,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积淀,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

四、结语

中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有意识地增加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比例,培养学生对于美、生活、大自然的认识无疑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发挥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综合发展的学习环境氛围和空间,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改革中小学美术教育,积极培养他们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智商、创造力与创新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