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2016-05-30杨晓丽
杨晓丽
摘 要: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辅导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辅导员的发展面临多种尴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一线的重要队伍,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学院的发展。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困惑;对策
辅导员是教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承担了高职院校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工作,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胡锦涛、吴邦国、李长春、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高校担任过辅导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职能、出路和保障都有相应的规定,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范围不断拓宽,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也为辅导员工作划定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即便是有了政策的支持,目前辅导员队伍仍然还未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未来将何去何从,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寻求发展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困境
1)具备明确规定,但现实定位模糊。教育部24号令曾明确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这个规定中,辅导员的定位是“教师”和“干部”,双重的身份反而模糊了辅导员的角色,使得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承担大量的行政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工作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都是聘任新进的教师作为辅导员,干满一定年限之后可以转岗担任专业课教师或进入行政管理岗位,这就让辅导员工作成为过渡性的岗位,很难让辅导员产生职业归属感,容易造成这支队伍心理上的不稳定,把这份职业当成工作来完成,而不是作为事业来发展,很难培养出行业的专家和精英。
2)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倦怠感明显。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知识面及视野开阔,需要辅导员具备为他们解决学习、创业、就业、心理等各种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的个人业务水平与工作要求要相匹配。但是因为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都是大学毕业就走上这个岗位,没有太多的专业背景、生活积累和实际的工作经验,也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很难完成对学生的辅导。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宽泛,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寝室管理,从心理辅导到违纪处理,都被圈定为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缺位,而本该属于学生自我管理的方面却被辅导员过多干预,辅导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效却不明显,容易引发对职业的倦怠。
3)岗位职责泛化,很难在工作与家庭中找到平衡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了辅导员应该承担的职责,共八个方面,但是现实状况是很多高职院校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来完成的。工作职责的泛化使得辅导员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事务性的工作中,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生活,更无法主动去研究和学习学生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创新模式,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寻求出路
(一)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辅导员标准
高职院校在聘用辅导员时,既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专业发展要求和学生层次的具体情况,又要考虑辅导员是否具备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能力,需要制定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辅导员标准,按照需要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募。一般来说,辅导员应该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扎实的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基本知识包括科学、文化、心理、教育、管理等方面;学生管理能力包括语言沟通、心理辅导、组织协调、创业就业等方面;政治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只有制定符合高职院校实际需要的辅导员标准,才能把好入口关,才能组建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二)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
学校应重视对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让辅导员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着正确的认识和规划,才能消除对岗位的迷茫,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目前多数辅导员所学的专业不一,不一定都具备担任这项工作的基本素质,工作效果也会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院相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制定全面的辅导员培训计划,让辅导员得到全面的专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岗前培训、学校制度、学生心理、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职业道德等。
(三)制定切实有效的辅导员激励及考核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而应该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方式和措施。目前很多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明晰的岗位发展方向,学院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辅导员激励及考核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学院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现有政策范围内,拟定以下制度:1)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科学合理的薪酬,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让辅导员感觉到自己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收获是成正比的。2)健全考核评估体系。明确考核的目标、内容、对象,考核结果直接与职务聘任、奖惩、升职定级密切挂钩。3)完善辅导员晋升体系。允许辅导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评教师职称及行政职务的遴选;适当兼职少量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参与专业研究;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后,如表现优秀,可以申请转岗到其他岗位。
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提高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根本解决方式还是要依靠学院制定切实有效的辅导员激励及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3] 何智明.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困境与出路.教育与职业,第769期.
[4] 王虹,张箴.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5] 付正光.新形势下对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