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搞好中学德育工作

2016-05-30蔡发基

写作(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社会家庭

蔡发基

摘要:是否搞好中学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在课改深入推进期间,搞好中学德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搞好中学德育工作有赖于学校管理者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认识的改进与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家长、学生的协助与正确的引导,也有赖于社会各种力量的帮助与支持。

关键词:中学德育;学校;家庭;社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中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加强中学德育认识

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的现状与潜在的问题,要加强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首要问题还是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认识,使其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在和今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命运。我们要用十八大的会议精神来提高大家的认识,并把它作为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指南。

二、发挥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发挥学科教育“德育”功能并不是要求所有教师在所有课堂教育教学中喋喋不休地重复某一条文,因为那样未免流于形式或过于粗浅,而是要努力挖掘学科知识中具有审美的价值的核心内容,概括出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东西,并把它贯穿于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中,这种有机渗透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和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譬如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共產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识,受到一定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评价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中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抓住学生年龄阶段的活泼好动,兴趣横生等特点,不限制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引导他们通过参加学习受到思品教育,另外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思品教育,不可“公式化”、“一刀切”,应该有针对性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素养

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重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学生个性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起作用的不仅是教师的学识与教学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生态度。这里就涉及到教师的素养,归纳起来就是三个“重”。一是“重德”,拥护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热爱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二是“重业”,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重视教育成效,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三是“重行”,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起到表率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做到“三重”,作为教师来说,首先,要树立时代感、历史感和责任感,这是能否提高教师素养的前提,只有认清形势和明确时代赋予的责任才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意识,做到提高自己;再次,还要不断增长自己素养方面的知识,达到意识清、方向明。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

四、加强德育活动的开展

学校要精心设计各项教育活动,既要体现鲜明的教育主题,又要研究教育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德育管理中,可抓住重大节目向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向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利用“三五”奉献日和“三十二”植树节等法定活动日,向学生进行学雷锋,讲奉献,植树造林,绿化校园,建设祖国教育;利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法定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教育学生尊敬老师、热爱劳动、热爱党、热爱解放军、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常规教学中抓住主题班会、升国旗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感;在课外开展影视教育活动,结合教科书上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组织开展影评活动,强化教育效果。

五、注重校外德育工作

除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外,还要抓好家庭的育人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道德风尚、生活方式、语言行为都不断地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想对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向上的正面的影响,就必须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这主要靠父母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可以向家长传授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其次,召开家长会,互相了解学生在校内、家庭中的思想变化情况,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共同教育;第三,定期与不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接受家长教育情况,促进学生自觉接受家庭教育。

总之,德育工作不是简单易行的,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孟凡和.中学生德育之我见.《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

[2]沈秋平.中学德育教育探讨.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1.

注:本文属于关心下一代十三五国家教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中学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ZGKYZ156。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社会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微德育”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