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应用探讨

2016-05-30朱宗文

写作(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写作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朱宗文

摘要:“微写作”是由微博发起的一种微型文学作品写作形式,近年来回归高中语文教学中来,被视为改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局面的有效措施。本文阐述了“微写作”的写作特点,并对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

一、“微写作”的写作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微”作为一个时代符号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对我们的思维、写作和阅读等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写作”既然是由微博或者说“微博体”演化而来,那么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微”,无“微”不至,不在于字数,也没有什么格式的限制,精炼无比的文字来自于瞬间的灵感。灵感是文学写作的内驱力,通过“微写作”培养学生的灵感,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如今,“微写作”回归了高考,成为高考一项新的写作形式。相比传统写作,“微写作”对学生的文字精炼度和文章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立足于生活并以精炼的文字将生活中捕捉到的瞬间灵感叙述出来,所以在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方面更加有利。

二、高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认真审题,选准视角

“微写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任何时候产生的灵感都能作为“微写作”的内容,较大的自由度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选题自由绝非降低了写作难度,实际上是对选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以真实生活为参照物,说真话,才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所以“微写作”要认真审题,找准角度,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理解选材的内涵,那么就写不出一篇文字精炼、结构严密的文章,就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审题立意。首先,要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以合适的角度认识题的内涵;要让学生多结合材料进行训练,要求从实际生活出发,立题有新意,反复磨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审题能力,在写作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灵感爆发出来。其次,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许多学生在“微写作”中不自信,一方面因为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质疑;另一方面害怕作文得不到教师青睐。所以培养正确的写作观念非常重要,教师要在平时多鼓励学生,只要立题鲜明、审题明确、思维清晰、文字精炼,就是一篇好微作文,不会因为教师个人喜恶而随意评分。

(二)彰显个性,以理悦人

“微写作”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要求写作中凸显个性,能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做到以理悦人。因此,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而不是整齐劃一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首先,教師要引导学生全方位理解作文内容。比如在学习散文《荷塘月色》时,学生不应是为了读而读,也不应拿着教参上的解读去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人文精神角度来解读,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进行个性化解读,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以更好地体验和享受思考的乐趣。通过日常实践,学生在“微写作”时就会有更高的悟性,便不会机械理解。其次,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问题引导策略。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偏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他们看待事物有更多新奇的表达和见解;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因为本身语文基础较弱,所以应偏重于对实际生活的真实体验,写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以课后作业形式对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如教《荷塘月色》后,为学生布置作业:谈谈对“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和“作者在结尾引用古诗句”的理解,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之一写一篇微作文。

(三)反复锤炼,以情动人

“微写作”字数较少,没有精炼的语言是极难引起读者共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锤炼语言,以情动人。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古诗文教学。古诗文的语言不仅精炼,更是精华,多让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微写作”的写作能力。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果在“微写作”中恰当合理的运用,那么就犹如画龙点睛一般,为整篇作文增色不少。比如学生在表达对世界万物的情感时,可引用《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恰当的情境和精美绝伦的诗句,不仅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让作文尽是满满的诗情画意。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美读吟诵”的好习惯。如果单纯靠自己精炼语言,那么学生的成长速度是很慢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美读吟诵”的好习惯,反复朗读一些好的语句,体会语句中深蕴的人生哲理,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微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能将平时积累的语言运用于“微写作”之中,那么便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得到认可。

(四)善于积累,提高实力

“微写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检查,虽说寥寥数字,但对学生的文学功底有很高要求。文学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学生平时加强锻炼。学生语文素养不仅要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加以积累,还要突破教材局限,多读、精读一些课外的作文,甚至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广纳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开放个性,不读死书,也不做井底之蛙;要适当调整课程进度,多为学生留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其次,要让学生读一些哲学、历史学方面的书籍,因为哲学可以开阔视野,历史可以使人明智,将哲学、历史学的思维运用于“微写作”之中,写作便会更加通透,更引人发醒。

总之,“微写作”讲究以生活入题,语言精炼,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符合高中语文的发展要求。“微写作”彻底改变了传统写作形式化的问题,更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熊芳芳.高考微作文[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程继伍.在深化课程改革中优化微文写作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5(01).

[3]韩宝江.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5(06).

[4]漆永祥.“微写作”仍然是写作,不是知识问答——再谈北京卷语文高考中的“微写作”[J].中学语文教学,2016,(10):12-20.

[5]高月轩.高中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6]白璐.“人教版”与“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微写作练习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微写作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