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探讨需求分析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2016-05-30田红宁姜才胜张翠平

科教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

田红宁 姜才胜 张翠平

摘 要 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是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它为探讨我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该理论,然后尝试性地将此理论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相结合进行了研究,得出此理论对分级教学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输入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59

0 前言

教育部在2007年9月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采用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遵循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①因此,我校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确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在2013年对13级全体本科生进行了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

如上所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遵循课程教学要求“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合理安排师生资源,提高教学成效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②但是,经过两年的实践,分级教学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医学问题,例如,各校分级教学没有科学的标准,学生对分级教学不太重视,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时单一片面等等。 因此,本文拟以 Krashen(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依据,针对我校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了合理科学分级教学的必要性,为今后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帮助。

1 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包括五大假说,③其中,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作为此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克拉申认为,二语习得是潜意识的行为,学习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习得语言。他们可以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的语言,但前提是只有在自然语言的环境下取得。那么,怎样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呢? 其实就是克拉申提出的语码输入量,即,“i+1”的公式,其中“i”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英语水平,“+1”指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层次。④因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他的英语水平应该和语言输入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有一些内容对学习者来讲具有挑战性,他们不太理解,这样也是可以的。

什么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呢?我们知道,学习者虽然接触了许多可理解性的输入,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习得语言。一个人的自信心、他的学习动机、他是否焦虑等等情感因素同时也影响着二语习得的获得。比如,当学习者处于情感过滤状态极低的情况下,学习动机极强,很积极、很乐观,他就容易吸收可理解的语言,这样就能增加语言的吸收量,加速语言的习得能力。二语习得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启示作用。

2 实践研究

2.1 问卷调查

我校对2013级学生采用“三分法模式”⑤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即A班,B班和C班。我们以学生入学前的高考英语成绩和他们入校后的一次英语统考成绩为标准,将2013级全体学生分为了1个A班,10个B班,4个C班。笔者针对2013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即:

(1)你是否了解分级教学的目的?

(2)你是否适应目前的分级教学?

(3)分级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分级教学对英语成绩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5)分级教学管理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课堂是否有吸引力?

(7)如果让你自主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教学班?

(8)分级教学对你的心理是否产生正面影响?

(9)分级教学打乱原班级对你是否有影响?

关于“学生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看法”,通过问卷调查,几乎占5%的学生完全了解分级教学的目,对分级教学目的不了解的学生有将近30%。虽然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分级教学,但是其实不到30%的学生则认为分级教学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分级教学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可以推断出,我校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不很认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关于“学生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看法”,通过问卷调查,肯定分级教学管理有一定作用的学生占多数,他们说分级教学能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对在其吸引力方面,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少于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因此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分级教学的关键。

关于“分级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通过问卷调查,认为分级教学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正面影响的学生占三分之一,几乎一半的学生没有对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复。也许因为调查对象主要是新生,所以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他们没有造成心理上的直接影响。

此外,问卷调查又涉及了几个简单而笼统的问题,它们是:

(10) 你赞同还是反对分级教学?

(11)你认为根据英语入学成绩进行分级教学合理吗?

(12)你认为分级教学的利弊关系?

(13)你是否赞同这种“滚动式”的分级模式?

本次问卷调查是在2013年新生入学军训后进行的,问卷的回收率为100%。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赞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他们认为根据高考入学英语成绩和英语入学考试成绩两者进行分班是合理的。针对“滚动制”的分级模式,绝大部分学生也赞同。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但是,不少学生希望能在教学中加强“听力和口语”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学生还普遍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重要。

2.2 实施办法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2013级一个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分级班的大部分学生,没有二、三年级的学生,因此样本不大,但是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系和专业,所以比较全面,可以反映我校学生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因此此次问卷调查可以为我校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能够促进我校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和完善。

由于我校采用的“三分法模式”的A级班和C级班所占比例较小,部分学生对此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以一次考试成绩进行分级教学是不合理的。比如,英语基础很好的学生也很容易从A级班下滑到B级班,英语基础偏上的学生却不容易从B级班上升到A级班,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分A级,B级和C级班时,各个级班的比例应该重新调整,A级班可以占25%~30%,B级班可以占40%~50%,C级班可以占25%~30%。这种分级方式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有利,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创造性;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也有利,给了他们一个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样也非常有利。这种个性化的分级教学模式遵循了二语习得规律,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3 结论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和精髓。它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着这个理论依据,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两次英语考试成绩,又要照顾到他们潜在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应该在学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学习态度和兴趣、以及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风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以便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需求,以达到教学大纲的所规定的要求,⑥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
年龄与二语习得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基于输入、输出假说的中职英语听说教学探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