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地区边远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2016-05-30李雪华

科教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小学教育

李雪华

摘 要 儿童诗歌通常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通过简单、韵律的语言展示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儿童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育、塑造和培养儿童基本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章驮乡塘房小学为例,按照“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要求,认真调查了解教学现状,从对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来查找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儿童诗歌 小学教育 教学现状 原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9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儿童诗歌教学是小学诗歌教学的一个分支,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儿童诗歌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从反映内容、艺术构思、语言运用、语境意境等方面,有着区别其他诗歌的明显特征。因此,在儿童诗歌教学中,老师要通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音律和谐、充满儿童情趣的儿童诗歌,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美好的意境空间,从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审美体验,提升审美素质等。因此,在小学生审美观形成的初期阶段,儿童诗歌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儿童诗歌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成效也并不明显,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传统的“朗读-讲解-背诵”三步曲教学模式,缺少对诗歌本身意境理解上的“引导”、拓展学生个体思维方式上的“认同”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上的“尊重”。本文以滇西地区临沧市章驮乡塘房小学为例,在充分调查了解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要求来看农村小说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相关对策,使学生素质得到更好地提高。

1教学仍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诗歌情境体验

“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①作为教师把美带给学生也是教师的职责,儿童诗歌恰恰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少美的享受。学生也希望在学习儿童诗歌时,教师能为他们创设美,能在美的意境中体验诗歌的美。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代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的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②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儿童时代没有给孩子带到美的世界,没有给孩子形成审美观念,那是教师的失职。从临沧市章驮乡塘房小学课前集体备课,课堂听课,课后评课等环节中了解到多少教师在教学儿童诗歌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相对简单传统。主要采用以讲授、背诵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缺少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也很难体验到诗歌中的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

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10条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本校有9个语文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有6个,30岁以上的教师有2个,刚从专科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有1个。从总体看,教师队伍趋向老龄化,很多老师要教学岗位上工作15~20年之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相应地桎梏他们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的种种变化更让这些年纪偏大的教师束手无策。不能很好地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设计课程。有些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虽然结合了新课标,但教学时仍以教师为主,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学校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11条明确规定: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塘房小学教学条件较差,整个学校有一台电脑但因为没有教师会用、去用而被闲置,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教师上课时仍采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比如在《我多想去看看》这首儿童诗歌教学中,由于没有多媒体的展现,教师只能用讲述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北京城的样子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学生虽然听得很入迷,但没有多媒体逼真的展示,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之感,就很难体会到作者向往见到北京城和天安门升旗仪式的急切之情。这根本无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

第三是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塘房小学老教师占较大的比例,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年轻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指导启发不到位,学生很少有审美体验。诗歌《中华少年》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但教学中,年老教师滔滔不绝地灌输着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和民族历史的苦难,年轻教师则将重点词句讲透,只要求学生将课文背下来就可以,对学生就没有多做深入启发,以至于在这样一篇激情赞美祖国的诗歌学习中,却很难调动学生的激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很难影响到学生,更不消说走进学生的心中。

2教学仍以服务考试为主,诗歌内容呈现较单一

儿童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心灵美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诗歌中的生活美和自然美能帮助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审美的心灵来看这个世界,诗歌中的音韵美可以帮助学生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塘房小学教师在儿童诗歌教学都比较重视字词句,很少渗透美育因素,诗歌中人物的心灵美、情境美和情感美都被埋没在了背诵默写中。

造成现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塘房小学地处偏远山村,学校教师较少,每一个教师要承担一个班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就用音乐、美术和体育课来上语文数学,很多儿童诗歌在教材中只是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所以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字词句的背诵默写,而不列入考核的审美情感体验,审美意识的形成自然就被忽视了。像五年级的两首儿童诗《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带着万缕阳光,悠出声声的歌唱”。本来很优美充满想象力的诗歌,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把诗中的情感、意境都抛弃了。

3学生缺少实践,情感体验较少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也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也能将知识与生活融为一体,体验诗歌中的美、生活中的乐,激发学生的热爱生活的情感。

首先,塘房小学围绕儿童诗歌开展的活动较少。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③儿童诗歌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诗歌通过句式、韵脚的变化来体现它的音乐美,形成一种回环的旋律美。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在具有回环节奏的诗歌阅读中无意识地就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例如,以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为主要对象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以a为韵脚,一韵到底,学生在阅读时朗朗上口,诗歌中所表现的节奏感,能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像唱歌一样,并且能给人以明快感觉,很容易获得美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这种阅读不仅课堂上要做,而且还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但塘房小学由于活动场地有限,学校或班级内很少开展关于儿童诗歌的活动,偶尔在诗歌教学中会穿插诗歌朗诵比赛。例如:在学习了诗歌《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后,教师随堂组织了关于春的诗歌的朗诵比赛,朗诵比赛结束后,活动就没再进行下去,像模仿写诗、自由写诗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在诗歌上得到更多的实践,投入和体验更多的情感。学生对儿童诗歌的实践机会较少,学生没有能真正体验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也无法激发学生自己的审美情感。

其次是学生缺乏教师的启发指导,对一些诗中出现的问题不太理解。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能阅读到课本以外的诗歌,知识面狭窄。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只是为了赶课程进度而不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启发,采用“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还有就是各个老师没找到正确的适合学生的诗歌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健顺.吟诵——中国式读书法.小学语文,2011.11(59).

[2] 藤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齐鲁书社,1981:12.

[3] 江柳.诗歌美学理论与实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228.

[4] 柴文会.提升教学语言的技艺.小学教学语文,2011.12:35.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小学教育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