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效果分析

2016-05-30石玲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例题教学教学效果初中数学

石玲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中对例题的合理选择并加强解题过程的分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到解题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通过例题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71-01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概念及原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时,在教学中,教师也更愿意通过例题教学实现素质教育。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思考,如何对例题有效的进行利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和思考能力。

一、当前初中数学例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传统教学方法仍然被广泛采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对于数学教材而言,其中的例题设置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解释,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例题的这一功能设置并没有有效的利用,只是简单的给学生讲解解题步骤,甚至让学生对例题死记硬背。此外,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而不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没有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常常将学生的分数、及格率等挂在嘴边,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没有足够的引起重视。

2.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正因为这一原因,很多高等院校都将应用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进行设置。而对于很多的初中生来说,对数学没有从根本上进行了解,仅仅只是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如何解题,对其实用性方面的作用了解非常少,尤其是在对一些概念和定理的学习中,往往和相关例题不能联系在异地,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

二、提高初中数学例题教学效果的对策

1.从简单到复杂,逐层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由简单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先从一些简单的例题开始进行讲解,逐步增加例题的难度,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也能够逐步激发起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例题中,要求学生找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使其根和方程6x2+5x-50=0的根为相反數。一般情况下,学生看到这一题目的时候,首先就是对方程6x2+5x-50=0进行求根,然后将两个根取相反数,再得到所求的方程。初次以外,可以利用根与导数的关系来解这一题,设方程的两个根为x1和x2,那么就有x1+x2=-ba=-56,x1x2=-ca=-253。已知条件为所求方程两个根和已知方程两个根为相反数,即所求方程两根为-x1与-x2,那么所求方程两根的关系就有(-x1)+(-x2)=56,(-x1)(-x2)=-253的关系,根据此刻求出方程的表达式。通过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将这个例题的不同解题思路介绍给学生以后,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对所得到的两个方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观察和总结,通过猜想结合例题对学生总结出的结论进行论证。

2.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初中数学教材中,很多例题都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所以,教师首先要对例题的解题方法进行了解,在讲解的时候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尽可能找出例题中所含的隐藏条件,为多种解题方法的实时提供条件。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多种解题方法的了解,学生也能从多种方法中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过点(-2,0),函数图像顶点坐标为(1,18),求函数解析式。最常见的解法就是通过顶点,根据顶点式得到二次函数表达式y=a(x-1)2+18,已经图像过点(-2,0),则可将该点带入表达式,则可求出a=-2,则该函数解析式为y=-2(x-1)2+18。这种方法是最常规的解题方法,根据该题的已知条件,还可以知道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1,又因为该函数图像与x轴交于点(-2,0),则根据对称关系,其另外一个交点可知为(4,0),对这两点的确定,可将二次函数写为y=a(x+2)(x-4),然后将顶点坐标带入该式,求得a=-2,则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2(x+2)(x-4),学生对这种解题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学生如果能使用这种方法解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并鼓励学生在实际解题中多创新。

3.因材施教,结合实际

尽管教材中例题给出了解题方法和思路,但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例题解法都适合,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班级数学学习情况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例如,某题中条件为a>0,b<0,c<0,则求a(b+c)的符号。针对这一题目,教材中给出的解题方法是,按照已知条件知道b和c都是负数,因此(b+c)<0,而a>0为正数,则根据原理正负得负可知a(b+c)<0,是负数。但是由于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这种方法不好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该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让学生先理解满足a,b,c这三个条件的数有无数个,因此可以根据条件对这三个已知条件任意赋值,如a=2,b=-1,c=-2,将这三个值带入a(b+c),有2×[(-1)+(-2)]=6<0,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学生可以更容易对该题进行理解,掌握起来难度也就大大降低。

三、结语

综上分析,例题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用非常大,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例题进行讲解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适时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同时可以采用由简到难、一题多解等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大连嘉汇中学)

参考文献:

[1]顾耀华.初中数学例题和习题教学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5,(25):93-94.

[2]孙丽平.浅谈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技巧[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08):28.

[3]刘翠荣.初中数学补充例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效用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15,(01):21.

猜你喜欢

例题教学教学效果初中数学
探解题方法悟价值取向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