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I理论视域下学术英语读写教学研究

2016-05-30姜有为

科教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读写大学英语

姜有为

摘 要 本文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的课堂教学研究,将CBI教学理论与学术英语(EAP)教学理论相融合,应用于大学英语提高阶段本科生学术类英语拓展课程里,着重分析了教师指导对学生学术英语读写能力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从教学材料的选取和分析,教学过程的分步展示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多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有益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学术英语 CBI 读写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27

0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开局,对我国培养国际化复合人才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在培养国际化复合人才的高校里,以掌握语言共核(language-core)为教学目标的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已经不再能满足部分广大优秀英语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英语拓展类课程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关注与研究。①

由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掌握语言共核为教学目标的通用英语为主,主要涉及的内容还是以人文素养为主,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几乎不会涉及,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经常会面临这样两难的尴尬:一部分优秀的英语学习者由于课堂教学内容达不到他们的预期,以至于轻视甚至放弃大学英语的课程学习,但进入高年级后,这批学生却对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以及英语论坛与讲座望而却步,他们听不懂专业讲座,写不出英语论文,更无法用英语参与学术研究,甚至连做笔记,写摘要的基本学术能力都不具备。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严重脱节现象务必要引起教育者的重视。高年级英文讲座,国际英语论坛,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的查阅对学生的毕业后的继续深造、出国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必须要求用英语撰写,绝大多数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的宣读也是要用英语,即便是在普通的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也需要提供一些基本的英文信息。因此,学术英语对英语语言学习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语言与技能要求,而这些语言与技能要求即便对于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也要经过专业的指导与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尝试将内容教学法(CBI)的教学理念与EAP教学理论相融合,应用于大学英语提高阶段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里,即学术英语类课程,并把它作为重要的专业英语拓展课供大学英语学习者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1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质性个案研究方法的课堂教学研究。本研究将深入分析“学术英语(理工)读写课程”以教师指导下的以CBI为依托的学术英语课堂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读写能力,以及教师指导下的CBI教学在学生能力提升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研究对象为选修笔者所授的“学术英语(理工)读写课程”大学二年级本科学生。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学术英语阅读和写作训练,也没有得到过教师的专业指导,笔者将学术英语课堂教学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记录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的小组与协作学习行为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反馈等信息,以便笔者今后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2 课程设计

“学术英语(理工)”课程是笔者为重庆理工大学英语教学分级A班(高考成绩在120分以上,并且CET-4成绩均在425分以上)开设的读写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模式,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为理工科大学高年级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语言基础的英语教学。②笔者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基本的英语学术规范,形成良好的学术素养并能为今后的独立学术研究打下基础,主要包括文献查阅、文献综述以及基本英语论文写作。在课程的难度把控中,笔者坚持“难度适中,深入浅出,实用为主,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中要特别注重难度适中,并且注意文献的时效性,每个学期的教学文献会有所变动,添加最新的英语国际论文。在学期中留出一周的时间给学生分组分批上台用PPT的形式将所小组阅读的文献进行综述,学期末留出一周的时间给学生分组报告小组英语小论文,检查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果也供学生们相互学习。

目前“学术英语(理工)”课程的总体教学框架已趋于稳定,学期总课时32学时,平均每周2学时,第一周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框架,并介绍指定的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点分组;第二周至第七周,以特定阅读材料为例,给学生讲解学术英语论文的整体构架及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包括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研究、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相关讨论以及参考文献,并分析每一部分的阅读特征与写作特点,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写作结合,任何一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密不可分的,语言输入可以成为语言输出的基础,语言的有效输出可以反过来促进进一步的语言输入;第八周带领学生分析四篇文献综述; 第九周学习文献综述的写作特点;第十周学生分组分批上台用PPT的形式将所小组阅读的文献进行口头综述;第十一周至十五周,指导学生学习基本论文写作语言及技巧,包括摘要(abstract)、引言(introduction)、正文(body)、结论(conclusion)以及参考文献(reference)五大部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课时有限,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协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多种练习和展示的机会,并将学习活动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因此,笔者每周重点分析学术论文中五个重点环节中的一个,并留给他们相应环节的小组作业,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分析。这样的小组任务设计做到了注重课前—课堂—课后的密切结合。最后的第十六周要求学生分组报告小组的共同成果,即一篇1200单词左右的英语小论文,但要求是完整的论文格式。

3 教学方法

尽管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是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却很严重,本能地觉得学术英语比大学通用英语难度大。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第一周,笔者首先通过介绍一些有名的学者的学习经历以及自己学习的经历来降低学生学习学术英语(理工)课程的畏难情绪,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逐渐适应课程节奏后开始介绍学术英语阅读及写作的总体框架,利用“总—分—总”的图示方法给学生介绍论文的主要构成部分及所占的分量。在学生对学术论文的框架有了整体了解后笔者笔者借鉴了Swales(1990)的文体分析范式,引导学生从最初的根据兴趣和专业特征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然后通过广泛阅读文献发掘本领域的研究盲点,最后深入研究本领域的研究盲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抽象的研究理论和学术框架具体化,并应用在指定的阅读文献中加以具体说明,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特征具体化。在课堂上,笔者经常通过讲解一些著名文献背后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小组作业要及时审阅和反馈,通过在学习网站发布的形式将部分优秀作业公开,供学生间互相学习。

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必须基于大量真实语料输入,总结并归纳,逐步积累以高水平的国外期刊论文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通过文献的阅读,学生要熟悉学术论文的整体结构框架,句式特点以及语言特色。③教师必须提供大量阅读优秀的论文资料,并在语料中归纳、总结和领悟。比如在讲解英语的参考文献时,笔者为学生精选出近50条真实的参考文献,先要求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并猜测具体的文字,数字和符号。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总结出参考文献的要求和规范,并总结出英文标题要求,标点符号的用法,中英文版参考文献表达差异,撰写的规范和特点。教师甚至还可以从以前讲解过的教学材料中选取部分语料作为授课素材。

4 结束语

全面提高学术英语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必然要求。④尽管学科间的巨大差异是阻碍学术英语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学习者是可以在短短的一学期内学会阅读英语文献,并初步掌握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应遵循学以致用,难度适中,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教师需要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具体路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并对所选取的特定阅读文献进行深入剖析。在保证课程的实效性方面,教师要注重课前—课堂—课后相结合,小组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作业要及时反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内化课堂教学内容。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于CBI教学理论的学术英语一定能跨越大学通用英语和英语专业课的鸿沟,更好地满足广大学习者的需求。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读写大学英语
EA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转型刍议
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古诗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有效的“读写”习惯培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初探
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
研究生英语基础与EAP能力培养之关系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