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大学生就业实践研究

2016-05-30赵凌飞肖源鸿王鑫

科教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等学校

赵凌飞 肖源鸿 王鑫

摘 要 战后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投资人力资本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加倍增长。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由于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全员参与的统一的就业制度”,参与各方包括高等学校、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当然还有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本人等。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高等学校 政府机构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03

1 问题的提出

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领土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6亿。

日本GDP增长率,2000年为1.0%,2001年为-0.8%,2002年为-1.3%,2003年为-0.1%,2004年为1.0%,2005年为0.0%,2006年为0.6%,2007年为1.2%,2008年为-2.3%,2009年为-6.0%,2010年为2.4%,2011年为-2.3%,2012年为0.8%,2013年为1.0%,2014年为1.6%。

日本大学分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三种,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以东京大学为首的帝国大学,著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

2 政府机构与大学生就业

日本是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而其经济发达的关键因素就是拥有众多的优秀人才。日本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人才资源几乎成了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因此珍惜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共识。

日本政府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统一部署、宏观调控,已经建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制和体制。日本政府从教育、人事、政治、户籍、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保护机制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日本政府“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援总部”,由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劳动局、高等学校等组成,负责调查统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全国所有用人单位的信息检索系统,建设各都道府县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网站,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实时的就业咨询和信息服务。

日本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或者前往特定的用人单位,如私营用人单位、中小用人单位等,或者前往特定的地区,如乡村、基层、西部等,或者前往特定的岗位,如医护人员、基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等实现就业,并对这样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差异,进行政策上的合理补偿。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职后频繁跳槽的问题,日本厚生劳动省设置了“就业促进稳定补贴”,规定再次就业的人如在半年时间内工资一直低于上一份工作的工资水平,在个人提出申请、政府进行资格审核后可以为其提供补贴。日本厚生劳动省还有“求职者支援制度”,对没有失业保险的求职者实施免费职业培训。

日本厚生劳动省通过“青年就业基础能力支援项目”,对日本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调查,并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基础能力”包括资格取得能力、沟通能力、职业人意识、基础学历、商务礼仪。并设立相关的课程,通过考试或者认定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发的能力证明证书。

日本厚生劳动省管理着包括雇佣开发协会、雇佣信息中心、招聘信息协会、人才派遣协会、人才介绍协会等就业相关机构。比如,人才介绍协会在日本有400多个分社,几乎每个日本城镇都有分社。而人才中介、职业介绍、就业咨询、资格认证、人才测评与职业培训等一系列与就业相关的工作也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管辖范围之内。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全国主要城市都设立了“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是日本政府负责安排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政府办事机构。毕业前,大学毕业生可以在“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进行登记,详细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简历等,并提出自己期待的就业地点、行业、具体岗位等。然后“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会根据每个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和特点,为大学毕业生介绍适合的工作岗位。如果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还会为大学毕业生组织各种职业培训和实习活动。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大学毕业生生活的充实方针和政策”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培养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判断能力,在就业指导方面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高等学校为大学毕业生制定生活规划,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促进高等学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支援,鼓励大学毕业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日本的互联网十分发达,已经实现网络全覆盖。对于大学生求职,网络信息的作用十分明显。在网上,日本用人单位都有自己的主页,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会在网上公布,求职者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申请即可。而报纸广告也是日本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只需按照报纸上的联系方式,便可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络。

3 高等学校与大学生就业

较高的就业率,优质的就业质量历来是吸引学生报考大学的重要因素。日本高等学校,尤其是私立高等学校,为获取更多的优质生源,已经把提高本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日本高等学校努力从大学毕业生能力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在课程设置上,高等学校采取多样化标准,对于以科研为主的大学,和以教育、地方人才培养为主的大学,分别设置不同的授课内容。

日本高等学校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并努力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向用人单位推介本校大学毕业生,帮助大学毕业生赢得更多受欢迎的工作岗位。日本高等学校建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体验制度”,以帮助大学毕业生真正认识社会的职业需求,了解目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邀请知名企业家、社会名人、政府官员等对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的演讲和讲座,让社会团体、政府、用人单位等走进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为提高对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日本高等学校建立了设施齐全、技术一流的实践基地,以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实践技能基础。学校还着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研修,借以增加学生的职业经验,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日本高等学校不仅要求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用人单位实践活动,而且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社会实践的锻炼。在校期间,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也包括志愿者活动。此外,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等,搭建各种平台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日本高等学校均设置了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部门,帮助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就业岗位信息的索引,搜集职业生涯规划的资料。从事服务的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极高,他们会针对每个大学毕业生进行充满个性的全程服务与指导。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须具备大量关于社会团体、事业、用人单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日本高等学校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形式,包括常规性活动、就业指导讲座、个人化指导等等。常规性活动主要指信息传递,即及时将企业招聘信息以网络、邮件或者海报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就业指导讲座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以便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业种;进行行业研究和企业研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内容;笔试对策指导,简历制作指导,面试指导等。个人化指导包括各种个性化的求职问题咨询、模拟面试等。

1 问题的提出

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领土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6亿。

日本GDP增长率,2000年为1.0%,2001年为-0.8%,2002年为-1.3%,2003年为-0.1%,2004年为1.0%,2005年为0.0%,2006年为0.6%,2007年为1.2%,2008年为-2.3%,2009年为-6.0%,2010年为2.4%,2011年为-2.3%,2012年为0.8%,2013年为1.0%,2014年为1.6%。

日本大学分国立大学、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三种,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以东京大学为首的帝国大学,著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

2 政府机构与大学生就业

日本是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而其经济发达的关键因素就是拥有众多的优秀人才。日本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人才资源几乎成了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因此珍惜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共识。

日本政府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统一部署、宏观调控,已经建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制和体制。日本政府从教育、人事、政治、户籍、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改革,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保护机制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日本政府“大学毕业生就业支援总部”,由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劳动局、高等学校等组成,负责调查统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全国所有用人单位的信息检索系统,建设各都道府县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网站,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实时的就业咨询和信息服务。

日本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或者前往特定的用人单位,如私营用人单位、中小用人单位等,或者前往特定的地区,如乡村、基层、西部等,或者前往特定的岗位,如医护人员、基层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等实现就业,并对这样实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差异,进行政策上的合理补偿。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职后频繁跳槽的问题,日本厚生劳动省设置了“就业促进稳定补贴”,规定再次就业的人如在半年时间内工资一直低于上一份工作的工资水平,在个人提出申请、政府进行资格审核后可以为其提供补贴。日本厚生劳动省还有“求职者支援制度”,对没有失业保险的求职者实施免费职业培训。

日本厚生劳动省通过“青年就业基础能力支援项目”,对日本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调查,并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就业基础能力”包括资格取得能力、沟通能力、职业人意识、基础学历、商务礼仪。并设立相关的课程,通过考试或者认定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发的能力证明证书。

日本厚生劳动省管理着包括雇佣开发协会、雇佣信息中心、招聘信息协会、人才派遣协会、人才介绍协会等就业相关机构。比如,人才介绍协会在日本有400多个分社,几乎每个日本城镇都有分社。而人才中介、职业介绍、就业咨询、资格认证、人才测评与职业培训等一系列与就业相关的工作也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管辖范围之内。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全国主要城市都设立了“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是日本政府负责安排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政府办事机构。毕业前,大学毕业生可以在“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进行登记,详细介绍自己的爱好、特长、简历等,并提出自己期待的就业地点、行业、具体岗位等。然后“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会根据每个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和特点,为大学毕业生介绍适合的工作岗位。如果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毕业生职业中心”还会为大学毕业生组织各种职业培训和实习活动。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大学毕业生生活的充实方针和政策”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培养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判断能力,在就业指导方面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高等学校为大学毕业生制定生活规划,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促进高等学校就业指导的制度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支援,鼓励大学毕业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日本的互联网十分发达,已经实现网络全覆盖。对于大学生求职,网络信息的作用十分明显。在网上,日本用人单位都有自己的主页,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会在网上公布,求职者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申请即可。而报纸广告也是日本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只需按照报纸上的联系方式,便可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络。

3 高等学校与大学生就业

较高的就业率,优质的就业质量历来是吸引学生报考大学的重要因素。日本高等学校,尤其是私立高等学校,为获取更多的优质生源,已经把提高本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日本高等学校努力从大学毕业生能力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接轨。在课程设置上,高等学校采取多样化标准,对于以科研为主的大学,和以教育、地方人才培养为主的大学,分别设置不同的授课内容。

日本高等学校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并努力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向用人单位推介本校大学毕业生,帮助大学毕业生赢得更多受欢迎的工作岗位。日本高等学校建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体验制度”,以帮助大学毕业生真正认识社会的职业需求,了解目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邀请知名企业家、社会名人、政府官员等对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最新发展状况进行的演讲和讲座,让社会团体、政府、用人单位等走进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为提高对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日本高等学校建立了设施齐全、技术一流的实践基地,以帮助大学生打下扎实的实践技能基础。学校还着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研修,借以增加学生的职业经验,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日本高等学校不仅要求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用人单位实践活动,而且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社会实践的锻炼。在校期间,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也包括志愿者活动。此外,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等,搭建各种平台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日本高等学校均设置了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部门,帮助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就业岗位信息的索引,搜集职业生涯规划的资料。从事服务的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极高,他们会针对每个大学毕业生进行充满个性的全程服务与指导。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须具备大量关于社会团体、事业、用人单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日本高等学校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形式,包括常规性活动、就业指导讲座、个人化指导等等。常规性活动主要指信息传递,即及时将企业招聘信息以网络、邮件或者海报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就业指导讲座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以便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业种;进行行业研究和企业研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内容;笔试对策指导,简历制作指导,面试指导等。个人化指导包括各种个性化的求职问题咨询、模拟面试等。

参考文献

[1] 梅欣.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分析及启示.价值工程,2015(1).

[2] 祝金旭.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中国职工教育,2013(8).

[3] 董亮.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与奉系军阀时期的东北大学教育.兰台世界,2013(4).

[4] 董亮等.日本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及其启示.教育探索,2012(9).

[5] 曹瑞明,邵妍.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11(5).

[6] 陆小玲.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教育探索,2011(3).

[7] 邹满玲,安锦.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开发现状与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8] 向琪.就业工作的特色与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高等学校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