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30李爱萍
李爱萍
【关键词】 班级管理;精细化;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形象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30—01
低年级的班级精细化管理要在人本主义的理念下,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张扬教师魅力,落实细节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对小学生行为最大限度地量化,才能实现管理的最大功效与最优影响效果。
一、管理与制度精细化,从点滴中感受人本
1. 常规管理精细化,行为养成人本化。良好的习惯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年级刚入校,孩子们思想、行为习惯都处于游离、散漫状态,于是我就从关注细节,抓点滴小事,组织好学生纪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让常规管理更精细,行为养成更人本。比如,桌椅摆放横竖对齐、前后靠线有标可依;学习用品有序摆放、集合排队整齐划一;时刻提醒培养学生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保安全的良好习惯。
2. 责任明确具体化,班级事务人本化。刚入校时,孩子们总是“各扫门前雪”,似“一盘散沙”,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班级管理模式上我实行全员参与制。设立了小岗位、创建了小公司,让班中的每一项事务都由不同的学生负责。如,请不同的学生分别担任眼保健操、红领巾、讲台、电脑桌、书架等方面的岗位负责人;根据班级日常工作的性质和劳动量,创建了“地面保洁公司”、“室外环保公司”、“黑板美容公司”、“文明用语公司”等,将班级事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勤罚懒,这样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而且在相互的监督、竞赛中繁琐的班级事务也变得井然有序了。
3. 细化制度抓落实,促进班风良好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也是如此。为此,我依托《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反复修改,制订了《班级法典》,实施班级量化管理,使《班级法典》从学习、纪律、卫生、安全、文明、礼仪方面反映绝大多数同学的意志,让学生的行为有“典”可依,让班级的日常工作有法可依,使《班级法典》成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成为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石。
二、评价机制精细化,在竞争中体现人本
1. 展开个人与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我让每个学生自己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在铅笔盒上贴上竞争对手的名字,竞争对手之间比学习、比安全、比体育、比纪律、比卫生,获胜者可以赢走对方一朵小红花。实行“一帮一、一盯一”活动,开展“最佳表现小组”、“富有挑战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的评选。另外,为了便于竞争,我进行合理人本的分组。在班上只设一种一旦建立便“永久”不变的综合小组,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卫生小组,又是体育小组,还是纪律小组……之所以将小组固定不变,是为了让小组在不断的竞争中增强凝聚力,并看到自己的发展情况和努力方向。由于是综合小组,因此在人员编配时,应尽量考虑各种“人才”的和谐搭配,使竞赛的客观条件尽可能统一。除此,竞赛全面,规则统一,进行客观、公正、有效的评比。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团结、互信、支持的发展。
2. 目标小化,评比客观有效。“教育需要理想”。我把对孩子们的期望转化为一张张让他们渴望伟大的标签贴给他们,让孩子们在这种渴望中去努力,在努力中去实现,让孩子们把老师的理想当成自己的目标。如,我把月目标分化成几个小的周目标,再把周目标具体细化到每天的目标,让学生把目标就当成小小的理想去实现,只要做到就是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很高兴,天天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觉得原来理想实现起来并没想象的那么难,只要用心努力了就可以实现。
三、精细中塑造教师形象,人本中赢得学生信赖
1. 教师品格活化教育。班主任良好的品格能使学生产生敬畏感,并产生积极作用;不良品格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恶劣影响。因此,我在学生面前努力表现出一自觉、二自制、三坚持、四果断的良好品质,对学生热情关怀,耐心教育,严格要求,全面关心;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言而有信,仪表端庄;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纠正错误。时时、处处、事事当学生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的道德得以升华。
2. 教师行为榜样引领。在班规、班风形成过程中,我始终身体力行,用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比如,学生帮我拿东西,我不会忘了说声谢谢;看到走廊有纸屑,我会马上弯下腰捡起放进垃圾桶;每天早晨我都早早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认真晨读;搞体育活动时,我会主动对孩子们说:“你脱下来的衣服,我帮你拿吧!”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