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2016-05-30冶金芬

写作(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培养小学语文

冶金芬

摘要: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培养激发和引导而产生的。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和激发诱导着手,使孩子们学得生动活泼。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教学; 培养

一、把握时机,渲染课堂气氛。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二、交流情感,激发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歡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收到良好的成绩。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我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的同时,总是要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发法。语文习得研究证明: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些条件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五、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利用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教师又让几个学生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是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生活情境,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2、拓展学生识字空间。一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识字。例如:第一组课文学完后,教材安排了找春天这一内容,我组织学生带着教材中的问题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家里、学校、野外找春天,并要求學生把找到的“春天”表达出来:自己动手做成卡片,卡片上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写出来,或用图片代替,或让爸爸妈妈写出来,学生课余互相交换卡片,互相做小老师一起读一读,学生从中可以巩固课上学过的字,也可以新认识一些字。二是把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生活中自主识字。教材源于生活,教材离不开生活。如读了《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称象》《看电视》等课文,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观察,或动手做一做,在实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巩固生字。再如提示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注意路边的广告牌、节假日记住节假日名称。注意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用语文,课内所学在课外得以巩固,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

六、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到“要学我”,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编辑语文学习园地或办语文壁报,解决疑难问题、分析常见错误、辨析词语用法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小诗歌、谜语、典故、趣闻、学生日记等;可以适当成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表演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语文竞赛,如: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出版社,2008.2.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培养小学语文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