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5-30连景伟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衔接高中数学问题

连景伟

【摘要】 高一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受环境、思维方式、教材结构及课时和学习方法变化的影响,导致初、高中数学知识在衔接中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做好衔接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 衔接 问题 对策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的改变对学生有影响

初中学校与高中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完全相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或大或小,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大家熟悉以前的校园、以前的人际关系、以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纪律要求。但进入新校园后,校园环境不同了,同学不同了,新学校有新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具体纪律要求。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新的学校,这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使得高中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比较头疼数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一些原来在初中是班级的佼佼者、教师的宠儿的学生,或者是中上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发现自己没有优势可言。随着所处地位的改变和课程负担的加重等原因,可能出现适应不了新的学习环境,心理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困惑、失落、焦虑、胆怯等不良心理现象。

(二)初中与高中在思维方式上差异较大

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而且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这就更加强化能力培养。在高中数学语言更加抽象。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函数语言等,一下子难以互相转化。

(三)教材结构不同,知识跨度大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变量也不多,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初中课改教材很多内容作了改变,有的内容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大大降低要求,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是高中还认为学生在初中熟练掌握了。随着近几年新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还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新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初中比较注重基础,常识性的介绍较多;高中知识则强调逻辑性、系统性、研究性,越来越接近科学体系,难度相应地增大、加深。

(四)课时和学法的变化

新课改之后,有的学校数学课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放在学习上的精力明显会少很多。在初中,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少,教师讲得细,有足够的时间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典型例题,一般都能熟练应答取得不错的成绩。中考数学考试时,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多同学在一个小时的时候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大题,在高考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一个小时内学生完成前两个大题就算好的了,也就是说至少还剩四个大题。因此,初中时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因为即使不独立思考、不归纳总结,老师也会一再强调直到你做熟练为止。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題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有的地方说“双基”,这里就不争论了。这就导致在以前好几天学习一个知识点,一个题型翻来覆去的作很多遍;在高中就变成了一天学习好几个知识点,有的题型做到两三遍就已经是很重要的题型了。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的学法,还在“等”、“靠”老师总结、老师布置相应的练习一一对应那些知识点去练,致使学习困难较多,个别同学完成当天作业都比较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的对策

(一)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每年新高一开头的几节课,数学老师间的都比较别扭,在讲授新知识时,一些原本应该在初中掌握的知识点,发现学生大多只掌握了很浅显的内容,稍微深一些的内容,学生就说没有学过。有的高中必备知识、公式,以前初中应该教,高中默认你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有的学生却没有一点概念。还有的知识一部分学生学过,一部分听说过,还有根本么听过的。要求最好在开学前对这部分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必备的知识自己先有所了解并将它强化。因此,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二)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

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有质疑和解疑的思想,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碰到比较难理解的地方,一是反复多看,二是放一点时间在回过来看。以前学习遇到的难点,现在看起来可能就很简单了,小学的数学题你现在就不屑于做了。尽量缩短理解的过程,比如函数,两三天理解了还行,两三个星期再理解基本概念,那落下的就很多了。定义域、值域、求解析式、单调性、奇偶性、图像的变换一堆东西都学过去了。

(三)重视培养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讲、作业、总结这些每天做好就是了。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解题后,积极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在单元结束时,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综上所述,要想使初中到高中的数学知识有一个科学的衔接,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能做好开学时对知识变化上的心理准备,做到学习时认真,学习后及时归纳整理,这样,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猜你喜欢

衔接高中数学问题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