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理论力学课程建设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16-05-30杨亚平赵伟东高士武张添渊王雪李秀莲郭晓菊万朔
杨亚平 赵伟东 高士武 张添渊 王雪 李秀莲 郭晓菊 万朔
摘要:从青海大学理论力学教学特点出发,结合理论力学课程的再建设,通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果,该课程建设的成果必将促进我校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理论力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56-02
一、引言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严谨、推理严密而又广泛联系工程实际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各力学学科分支的基础[1],是我校工科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每年学习这门课程的本科生约960余人。由于本课程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力学素质的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等均有较大的作用而受到师生的重视。因此,在2009年12月《理论力学》被我校确定为三类建设课程[1]后,于2013年12月又确定为我校二类建设课程。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整体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彼此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深入理解课程建设的内涵,处理好课程建设各项内容的相互关联,才能使课程建设事半功倍[2]。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学科的建设问题,而是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的综合建设。
二、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抓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支强的教学队伍做基础支持[3]。要形成以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的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逐渐促使梯队的各种结构科学合理,提升梯队的教学及科研水平[2]。必须建立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高的教学队伍。课程建设关键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提高
影响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优劣。力学课程的教师,要有丰富的力学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为此,我们注重教学队伍建设努力创造条件,使教师结构及整体素质提高。目前,我校理论力学课程组教学队伍形成了有11人组成的相对稳定、具有良好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有竞争力的团队;是一支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专业素质高、年轻化的力学教学队伍。理论力学课程组授课教师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大大提高了课程组教师的学历层次。课程组完成了教师的合理配置,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年龄结构:45~50岁2人,30~45岁5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7.9%,这一层次结构完全满足教师队伍梯队建设,有利于传、帮、带,保证了《理论力学》课程的后续教学及可持续发展。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课程采用主讲教师负责制,负责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要从事教学研究和示范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效果。教师队伍已成为青海大学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对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科研工作需要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课程组采取传、帮、带的办法,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在学生中有影响力且有很高的威信。要求青年教师随堂听指导教师的授课;参加每两周一次的课程建设研讨,并由指导教师检查青年教师的备课和科研情况等。通过一对一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近年来,已先后有2位教师分别获得青海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优秀奖,2名教师获得校级青年教师微课竞赛二等奖、5位教师获得院教学竞赛二等奖。3位老师到清华大学学进修学习,其余老师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各种培训,获得了宝贵的理论力学教学经验。
三、全方位发展,促进课程建设不断深入
在教学中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指导思想,紧密跟踪国内外力学发展的动态,在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中,以培养服务于青海经济建设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全方位发展促进课程建设不断深入,突出了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特色。
(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明确课程的任务及其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2013年进行二类重点课程建设后,为适应工科类各专业课程的需要,根据现有学时数和几个专业特点,我们修改了教学大纲,将《理论力学》课程中的静力学改为28学时,运动学16学时,动力学20学时。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由浅入深的掌握理论力学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组织。
在理论教学中,按照从“基本概念”到“基本结构力学模型”再到“工程问题的力学分析”的方式组织和设计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基本概念;第二层次为基本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第三层次为工程问题的力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以板书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采用“黑板+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并通过“教学动画视频+示教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抽象到具体,使学生加深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
(三)习题集建设
习题与试题是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入和提高,通过习题与试题解题过程的训练,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使学生明确教学基本要求,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发挥教与学、导与练、学与用的桥梁作用。为满足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发挥理论教学与课外作业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组教师依照教学大纲,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青海大学生源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宗旨,参考大量资料,精选典型习题,编写了对应十三个理论授课章节的《理论力学习题集》,《理论力学习题集》紧密配合理论力学课程教材,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所选用的符号、术语和计量单位前后贯穿一致,便于学生学习。《理论力学习题集》的编写考虑了教学的要求,反映了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深入浅出,着重从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出发。该习题集用于2014级学生的教学中效果良好。
(四)试题库建设
课程组利用课程建设的机会,建立了符合青海大学实际教学情况的《理论力学试题库》,试题库建立和修订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章节编写了知识点,知识要点覆盖了整门课程,试题编写时依据知识点进行设计,做到了题型新颖、题量丰富,考点明确;试题的难度分为四个等级,即:较易、易、难、较难,做到了有难度有梯度;使用时可按各专业方向不同的教学要求组卷,利用试题库系统抽取试题时可以设置考试范围、题型和难易程度,这样就能确保抽取的试题能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出卷时可以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如果试卷生成发现问题可进行再次调整,通过试题库抽取的试卷能做到题型丰富、结构合理,满足本科教学的要求。
自试题库系统建设以后,2013-2014第二学期、2014-2015第一学期我们使用了试题库出题,涉及机械工程、测绘工程和过程与装备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数百余名,在应用的过程中未发现出题不合理、知识点未涵盖的现象,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普遍认为出题合理、难易成都适中,真正做到了教学手段的创新,为课程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然试题库的内容也是需要及时更新的,否则出题的要求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每年都在进行更新和补充,以后还会继续完善,确保试题库的更新和应用。
(五)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课程网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能完整展现课程全貌。是学生、教师学习观摩的一种示范与交流平台,也是资源共享的重要窗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课程建设的水平[4]。我校理论力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主要由以下七方面的内容构成:课程信息、课程负责人、教学队伍、基本资源、扩展资源、课程建设规划和网上问答。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网络课件、参考书目、录制的动画视频库等均已经上传并开放;实现了课程网站的动态化,实现了网上实时课程咨询、答疑,网络畅通、安全,学习资源丰富、并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该网站建设使学生基于这种平台可在课堂之外通过对各种资源教学文件的阅读,获取更多相关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了辅助学习的功效。
四、结语
通过近两年的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理论力学教学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理论力学的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我校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推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课程建设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继续努力,扎扎实实地把课程建设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断提高理论力学的教学水平。力争使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亚平.理论力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92-93.
[2]李英杰等,本科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5):172-1740.
[3]张永红.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研究,2013:66-67.
[4]黄海午.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1,(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