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创新工作室”建设案例
2016-05-30洪蕾
洪蕾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14.141
摘 要:目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层次,瞄准办学定位,通过革新教育理念,采取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通过自身努力,积极探索,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软件创新工作室”建设,建立一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文从目标定位、培养方式、创建过程和主要特色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创业 培养方式 教育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b)-0141-02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层次,瞄准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利用后发优势,汲取老牌本科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革新教育理念,采取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新突破。
1 “软件创新工作室”的目标定位
(1)帮助工作室成员拓展视野、培养兴趣、提升信心、解决难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具有学科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2)组织工作室成员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在积极参与竞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学院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学科竞赛的蓬勃开展;(3)锻炼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专业素质和自身综合素质;(4)锻炼学生的非智力方面的综合能力,洞察能力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5)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研究能力,改善学生认知的效能,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2 “软件创新工作室”的培养方式
软件创新工作室经过几年的创建,形成“1+2+1”三学段校企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如表1所示,参与工作室培养的企业包含中软、软通动力、东软、常州武杰、济南思欧、金智等。
第一学段集中在第一学年,以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型工作室教学为主,辅以在企业进行的专业认知环节,学生首先通过工作室宣传,了解工作室任务,通过选拔加入到工作室中,根据个人兴趣及工作室项目要求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与补充,主要是“以老带新”的方式完成,辅以相应的科技讲座,邀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提供业内新技术指导,最终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与点评。
第二学段集中在第二、三学年,以参与企业项目、竞赛项目、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项目实践型学习为主。学生根据工作室项目基本情况,加入到相应的项目组中进行分析、设计与研发,体验所学知识应用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完成后,或交付企业或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教师根据项目验收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并优先推荐企业实习。
第三学段集中在第四学年,以推荐工作室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主,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带薪顶岗实习,直接进入项目组参与项目的研发工作,在完成实习后根据企业与学生双方意愿选择是否入职。同时,在实习休息期间回到工作室与低年级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完成“以老带新”的工作。该工作室学生在第二学段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在第四年的顶岗实习中得到合作企业的充分认可,优先推荐,高薪入职,更好地促进工作室的良性发展。部分有创新创意项目的学生团队,工作室积极联系,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创业。
3 “软件创新工作室”创建过程
3.1 创建初期
为了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在2011年10月, 学院成立了学科竞赛实验室,配置指导教师1名。从相关专业的高年级中将动手能力强、自觉性高的学生组织起来, 经过考核允许进入实验室。
3.2 创建中期
2012—2014年期间,随着多名指导教师的加入,实验室内学生数量增加,学科竞赛的多次获奖,使得实验室处于较快速度的良性发展阶段,实验室于2014年9月正式更名为“软件创新工作室”。此阶段针对工作室制订了相关的工作室管理文件和制度,专门安排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管理和指导学生。工作室中的人才培养包括:(1)制订严格的工作室作息制度和各种规范的开发流程、开发文档;(2)规定每学期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新技术培训班和新技术讲座;(3)积极鼓励和安排教师,将横向和纵向项目直接放在工作室, 或在工作室中抽取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4)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种科技活动, 如,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
3.3 工作室现状
2014—2015年期间,经过几年的创建,工作室形成“1+2+1”三学段校企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工作室学生完成思欧公司网站及赠与求等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在软通动力工程师指导下参与的竞赛项目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在常州武杰公司的配合下完成《软件需求工程实践教材》的实施验证等。
人员方面,工作室已经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包含学生负责人3人,指导教师6人,学生近百人,工作室能够在学生负责人的管理下正常运作。在制度方面,完善了工作室的作息制度、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建立了工作室的定期学习和讨论制度。
4 “软件创新工作室”主要特色
(1)已形成“校企一体化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在ITSS软件开发职业资格3级即软件工程师标准指导下,饯行新模式下的微创新教学;(2)开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新途径。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做中学+练中创”能力培养新模式,借助于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实施了“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养成计划”;(3)创新教学、管理以及运行方式。创新工作室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协助教师完成一些课题。学生在工作室内发挥想象,提出设计任务,独立完成,最后提交教师评价,成果在院里展示,或是参加学科竞赛;由于工作室在学院是一个新创举,特意腾出专门的实验室供工作室使用,以工作小组为团队开展活动,建立相应的工作室管理制度;(4)重视因材施教,在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软件创新工作室”取得了大量的教学成果,其中主要成果包括各类竞赛获奖10余项,其中获得省赛特等奖1项,国赛二等奖1项等。在参赛的基础上,指导的学生还申报成功软件著作权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同时扶持工作室创业团队3个,其中1个2012级学生团队已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 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84-86.
[2] 周建华,赵义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2012(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