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30陈二月
陈二月
摘 要 小学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小学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为例,探究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提高 小学高年级 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47-01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小学的基础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家长所重视,也是“赢在起跑线上”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促进了小学阶段基础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但就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还处于探索的道路上,并存在诸多教学方法上的不足,降低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跟不上数学教师的讲课进度,从而降低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上,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甚至是没有交流和互动。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教师一言堂。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说”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还不够成熟。对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不能完全理解。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数和百分数》中,分数的概念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如果直接的让学生理解,学生最直接的疑问就是“单位1”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会将“单位1”理解成“1”。因此,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对概念的理解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数学概念。让学生“说”出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或语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说”加以引导和纠正,从而使得学生真正的理解和领悟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引入情景教学法
在传统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数学学习呈单向式吸收状态,其主要以教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并且使得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出来。从本质上来讲,教和学相互依赖的同时又互相作用。而教学艺术的核心就是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做事的热情和动力。因此,对于教学而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上的活跃气氛,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想象和联想,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用方程解决问题》中,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你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呢?从而引出方程问题:某三种果味混合的冷饮35g,当苹果味、香蕉味和草莓味配料比为1:2:3时,口感最好。你认为这个冷饮中的苹果味、香蕉味和草莓味配料分别是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数学课堂不是单纯数学知识被动灌输,而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生学生数学能力。
(三)引入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从而指导并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帮助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性,使得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用情景教学法引入“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需要多少分米彩绳?”列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在学生们列出算式后,并让学生试着算一算,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要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武友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王媛.小学数学教师“三阶段”提问策略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