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的高校体育中长跑训练及教学模式
2016-05-30顾志芹
顾志芹
摘 要 体育课程有利于将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有机结合,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课是大学生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目的,以期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素养的重要课程,但是在课程教学中,由于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欠缺以及中长跑项目的特点,长跑逐渐成为了各高校体育课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着手,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适合当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调动学生运动积极性和提高本项目成绩的目标。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中长跑训练 教学模式
1 目前高校中长跑项目的发展情况
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简称,属800米以上距离的田径运动,中距离跑项目有男、女800米和1500米;长距离跑项目有男、女5000米和10000米,另外还有男女马拉松及3000米障碍赛。这是一项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需要人体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速度跑步。由于这一项目对身体各方面素质要求较高,训练内容枯燥,且难以坚持,学生的积极性弱,参与性也不强,使其成为了高校体育各项目中开展教学与训练最困难的部分,因而这一项目的教学水平和成绩也不太理想。
近年来,在体育领域中,人们从以往的教学模式里演化出了一个新名词:体育教学模式。这个新兴的概念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理论指导,将已经通过长时间实践检验的各种优秀的体育教学活动和教学范例,进行简化并加以稳定的展现。通过体育教学模式,我们将以往的经验加以高度概括,并对各种教学理论进行具体化,在体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紧密相连的整体策略。
2 目前我国高校中长跑项目教学、训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训练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高校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模式还基本停留于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最基础模式,严重缺乏学校相关部门的整体配合以及相应的科研部门的有效指导与建议。受制于资金不足,教师教学能力有限,相关的训练监测设备的缺乏等等问题,整个训练过程缺乏合理的周期制定,对训练状态的确定,运动后恢复调整,训练模式的对应安排以及对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测工作都未能妥善完成。
2.2 忽视训练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中长跑教学中,常常受制于传统的训练观念,仅仅重视对学生速度与耐力的训练,而将更为重要的技术训练抛之脑后。这就导致了赛场上运动员的跑步姿势常常不标准。但实际上,中长跑项目中,跑步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可以提高速度,增强耐力,更表现在可以帮助运动员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完成相等的运动距离,总之可以使得运动员的能量储备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因此,要想真正提高中长跑项目的成绩,加强技术层面的交流学习,更新技术观念是重点。
2.3 对学生运动后进行恢复以及健康训练的指导工作不到位
由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半专业层次,往往对学生运动后进行恢复以及健康训练的指导工作做得都很不到位,因此常常出现训练效率低下,运动员因训练受伤的情况。实际上,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才可能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可见运动后的恢复及健康训练对于中长跑训练是多么的重要。这些合理安排中应当包括运动后的恢复以及健康训练的指导工作,这是保证训练质量和之后的训练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在训练结束后教师及教练一定要有意识地组织运动员进行恢复及健康训练,当然也可以在训练中穿插一些运动后身体恢复的指导,在运动结束后运动员也可以借助已经学习的知识自行地进行按摩等恢复工作。总之,这些工作也可以很好地帮助运动员恢复身体状态,避免高强度运动带来的损伤。
2.4 忽视训练后的营养补充
由于中长跑项目的特殊性,对能量的消耗非常大。因此必须适时适量的补充水、蛋白质、糖类等等被大量消耗的能量物质。但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组织的中长跑训练中,却往往只给运动员提供矿泉水,运动员本身也没有这种营养补充的意识。忽视训练后营养的补充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中长跑训练效果,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
3 构建高校中长跑项目训练及教学模式的依据
3.1 构建高校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及教学模式要有科学依据
在构建训练及教学模式的时候,不能随意选择,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持。在进行日常训练的时候,教师及教练一定要依据科学的指标(生化指标、身体机能的评定等等),来制定训练内容并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要定时对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训练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训练结束之后,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监测,可以结合此指标选择膳食并对其进行搭配,更好地补充运动员所需要的营养。其实,不论是中长跑训练还是其它事情,都要符合科学依据才能更好地进行,如果只是随心所欲地去做只能“事倍功半”,永远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2 依据高校中长跑运动员实际情况
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在训练的时候采取统一的训练模式,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训练强度不够,一部分学生训练强度过大。因此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因材施教”。如果每天的运动强度较大,那么调动中长跑远动员的积极性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训练项目可以很好地激发教练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弥补中长跑本身的缺憾。在选择训练模式时,一定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中长跑运动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3.3 根据中长跑训练的规律来构建训练及教学模式
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中长跑的训练也一样。我们一定要在尊重中长跑训练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或教练在日常训练中不仅是指导学生掌握中长跑技术,还要不断思考、总结发现训练中存在的规律,例如,学生在训练中哪些地方最容易犯错。这样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4 科学合理的高校中长跑训练及教学模式
4.1 中长跑训练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在长跑项目中,高校要想真正实现运动成绩的提高,就必须避免只重视身体训练所带来的弊端,我们应当做到将实践能力培养与理论知识教学相互结合,理论知识的增加可以更好地为实践训练提供指导和预测。无论是教练还是运动员,都应当自觉提升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与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实现两者互促发展从而带动整体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4.2 针对比赛的具体训练及教学模式
高校进行中长跑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其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并为学校创造更好的比赛成绩。因此,在训练与教学的安排上,要明确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提高比赛成绩作为根本目标。
4.3 综合训练及教学模式
在上文我们提到了很多的训练模式,虽然这些模式有很多优势,但是每一种模式在使用的时候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们可以把各种模式的优点都整合起来,并通过各个模式的优点弥补其它模式的不足,而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这里要介绍的综合训练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训练的内容、中长跑运动员的素质)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相结合。
4.4 情感体验训练及教学模式
学生在长跑训练中由于训练量大、要进行反复练习,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及教练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之后的练习效果,教师要在训练中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让学生可以在一个积极的氛围下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训练的乐趣,提高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观能动性。教练可以有意识地和运动员进行沟通,在沟通中排解运动员心中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可以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语,或者是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训练(例如,运动员之间进行竞赛、小组接力赛等),通过这些方法来弥补中长跑训练本身乏味的特点,排解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以此改变运动员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训练中更多地体会到快乐、满足、充实。
5 优秀高校中长跑训练教学模式案例
5.1 长短距离结合训练模式
课程开展的初期,由于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限,教学目标应当定位在帮助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其耐久力,加强身体素质。因此在训练安排上可以采取多种距离结合以及变速跑的训练方式,在短距离训练上注重对速度的要求,并逐渐增加训练距离。这样的训练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快速适应训练强度,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他们对比赛的适应力。当学生最终可以很好地适应中长距离的耐力训练后,教练就可以开始进行专项距离的具体训练,在反复的训练中纠正学生的跑步姿势,以短跑促进长跑能力,以长跑训练短跑速度,逐步提高整体的运动速度。除此之外,教练还可以偶尔安排超长距离的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耐久力。在各项训练当中,教练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跑步的节奏性。在具体的训练中,推荐每周进行两次长短距离结合训练,每次跑三到五组,每组都以400米与1600米的反复跑训练模式为主,每跑完一组安排5分钟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内注意提醒学生进行慢走而不是坐下或者躺下。坚持这样的训练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也会随之不断提升。
5.2 渐进训练的模式
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它项目,训练量较大,对学生体力要求也较高,如果教师急于提高训练效果,把大量的训练任务集中在一个时期,会让学生吃不消,造成学生训练压力过大,最终在训练中产生消极应对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可以采用渐进训练的方式,所谓渐进训练就是逐步加大训练的任务量,最终达到训练的目标。例如,在进行5000米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完5000米,然后再规定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让学生跑完5000米,接着逐渐缩短到达的时间,以此来逐渐提高学生跑步的速度,让训练压力不至于过大,通过这样的方法逐渐加重任务的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5.3多次课训练的模式
一些教师在长跑训练中,喜欢把一个任务集中进行训练直至学生在这项任务上有所突破。这样反复练习容易使得学生认为训练十分枯燥,多次课训练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多次课训练就是把一个任务分散到多次训练中。在这里,我们介绍两个具体的多次课训练的形式:第一种就是把过去3节课的训练内容分散到6节课或者是更多次的课程中。例如,要进行10000米的训练,可以把这10000米训练量分散到三次课中,第一次课2000米,第二次4000米,第三次4000米。第二种形式就是把一次任务与其它任务结合,例如,教师想要训练学生的起跑动作,在一节课前25分钟进行起跑训练,在抽10分钟进行耐力训练,最后10分钟进行放松训练,多个任务交叉在一起,可以让训练的内容更加丰富,让训练不那么枯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5 结语
中长跑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中长跑运动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期高校体育中长跑项目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改变训练中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对中长跑训练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达到不断提高本项目成绩的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