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6-05-30吴国锋陈纯洁葛静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转型升级

吴国锋 陈纯洁 葛静华

摘 要:五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产品的自主研发,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多数企业认为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型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紧迫感与压力感不如中小企业强,但小微企业的条件不足,反倒是中型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积极性较高。多数企业的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并着力改进技术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五金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高技术创新人才和高管人才匮乏、融资困难、市场风险大、企业家信心不足等问题的困扰。

关键词:转型升级;五金企业;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6-0008-05

一、调研背景与研究方法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波及实体经济领域,国内大部分出口外向型企业面临市场萎缩、经营困难的局面。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涨价、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国家限制“三高”企业发展的多重制约下,许多制造型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和发展困境。

自2000年开始,中山市小榄镇政府致力于五金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打造“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产业”的“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践行由一般产業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跨越的尝试。为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其具体的措施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系统;适时地推动产业转移;实施区域品牌战略。

调研重点考察了中山市五金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原因、类型、影响因素、效果,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讨论分析以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数据资料的搜集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先按照企业的从业人数为标准筛选出大型、中型和小微型三类企业,然后分别在这三类企业中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要借助问卷形式,再配合访谈、网上调查、电话调查等手段,基本上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受调查企业的情况。

二、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8份,回收率89.33%;其中有率问卷为242份,有效率是90.3%;调查的有效样本总量为242家企业,其中大型企业30家、中型企业70家、小微型企业142家。关于企业类型的界定依据(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所规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文章中所指的企业类型仅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来识别,即大型企业指大于等于1 000人的单位,中型企业是大于等于300—1 000人的单位,小微型企业指小于300人的单位。

(一)企业的经济类型

由于所调查的242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国有或集体企业,因此在分析时做了适当的删减与处理,比如删除国有与集体企业两个变量,而将台资、港资、日资以及其他国外的投资形式统称为外资。调查数据显示,大型企业以民营、合资和外资的经济类型存在;中型企业以民营和外资形式为主,分别占到41%和35%的比重;而小微型企业中私营经济成分占居了55%,外资经济成分占到了28%。据此可以认为,大中型企业的经济类型比较合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可小微型企业中私营经济成分占比过高,不符合现代企业的未来发展。

企业的经济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转型升级的观念、人才战略布局情况、资金投入情况、资源整合与使用效率。通常是合资或外资企业有超前的眼光,对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较强,能站在国际的视角来布局企业未来的人才战略,资金流比较充沛,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效率相对较好。

(二)企业的经营模式

调研表明,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以“生产+销售”型或“设计+生产+销售”型这两种类型存在。无论是大中型或小微型企业有近40%以上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产品设计。由此可以推断,五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产品的自主研发,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

(三)企业的生产类型

按照生产要素划分,所有五金企业的生产类型近50%以上为劳动密集型,有30%左右的企业为技术密集型,中小微型企业中以原材料密集型为生产方式的也占近20%的比例。由此可见,五金企业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依靠劳动力和原材料的高投入来分享价值链上较低的份额。

综合上面企业的经济类型、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的生产类型三个层面分析,五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产品的自主研发,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但其生产方式又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由此可以判断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总体水平弱,层次低;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档次低。

三、五金企业转型升级的情况

(一)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企业是否有必要进行转型升级,对于“您认为能带来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的主要原因有,选三项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结果(见表1)。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必须从过去依赖经济环境良好、原材料与人力成本低廉的模式变为依靠技术创新、促使产品与服务升级、提高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很显然,转型升级对今天的五金企业来说已经非常之必要。

(二)转型升级的现状

调研结果表明,30家大型企业中,有12家回答是,另18家回答否;70家中型企业中,有55家回答是,15家回答否;142家小微企业中,其中69家回答是,73家回答否。由此可以得出,大型与小微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看法与中型企业差异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型企业因产品成熟,市场稳定,生产经营正常,所以暂时还没有压力感与紧迫感;而小型企业也想转型升级,但由于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缺乏,因而没有能力进行转型升级;相反,中型企业的压力感与紧迫感比大型企业强,资源又较小型企业充分,于是推动了更多的中型企业加快实施转型升级。

(三)转型升级的背景

问题:转型升级中的企业都是基于什么情况的考虑(见表2)。

表2中的数据信息表明,转型升级的大型企业主要基于提高产品附加值、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招工困难等几项主要因素。中型企业主要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几项主要因素。小微企业主要基于创新品牌、经济环境变化、招工困难等几项主要因素。综上所述,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是因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上这几年招工困难,企业为了谋求可持续发展,不得不借助转型升级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和产品附加值,缓解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

(四)转型升级的类型

企业不同,所选择的转型升级的模式是不一样的,调研表明,大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是技术改进、科技创新和产品换代升级;中型企业主要是技术改进、管理转型和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主要是产品换代升级、科技创新和管理转型。比较大中型企业的情况,二者较为相似,技术改进占多数,这与两类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这些企业通常有自己的品牌,更需要的是提高技术水平以改善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而小微企业通常生产的是面临淘汰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多数企业都没有自主品牌,故产品换代升级与科技创新显得尤为紧迫。总的来看,企业的转型升级将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并着力改进技术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

(五)转型升级的现实意义

调查统计表明,转型升级的136家企业,有125家认为转型升级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提高;有121家认为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63家认为使得产品成本下降。总之,转型升级使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四、五金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一)产品设计研发与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在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六种生产要素(普工、资金、人才、企业家才能、技术、土地)中,大型企业认为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程度最大的是人才,其次是技术,再次是普工。中型企业的排序是人才→资金和普工→技术。小微企业认为技术是第一位,人才是第二位,普工是第三位。总体结果表明,影响企业转型升级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有36.67%的企业将人才放在第一位;第二位重要的是技术,占23.33%的比例;第三位重要的是普工,占18.33%的比例。由此可以说明,为什么有些企业不敢进行转型升级或担心转型升级可能带来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人才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二)资金缺乏,信贷门槛高

调研访谈中得知,处于转型升级的企业或正在考虑要转型升级的企业,大部分表示资金投入大、市场风险也大,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并且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家金融机构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像五金这样传统的生产加工制造型企业,贷款门槛设置较高,放贷量不大,出现了“政策上的宽货币,事实上的紧信贷”现象,所以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人才资金不足,人才政策与制度难以落实

调研发现,中小微型企业中普遍存在人才资金不足,人才政策与制度难以落实的情况。原因之一,部分中型企业和多数小微企业在管理上不规范,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或者建立了规范和制度,但是执行不到位甚至不执行。原因之二,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微薄,本想充足人才资金,但力不从心。

(四)企业家信心不足,高端管理人才缺乏

企业界一度流传这样的说法:“不转型升级等死,转型升级找死。”反正都是一死,又加上近几年世界经济一直低迷,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故许多企业的老板在要不要转型升级面前,举棋难定、信心不足。另外,本土企业大都长期依赖经验管理、家族式管理,不善甚至不敢雇用职业经理人,而是通过自我判断或提拔有经验的工人来进行管理,而这一方面使得管理无法专业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又使得很多专业管理人员无法进入真正的高层管理领域。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中山市五金企业的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第一,總体而言,五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产品的自主研发,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是,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总体水平弱,层次低;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档次低。第二,多数企业都认为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大中小微型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看法差异较大,大型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紧迫感与压力感不如中小企业强,但小微企业的条件不足,反倒是中型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积极性较高。第四,企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受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的共同作用。第五,多数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并着力改进技术水平,实现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第六,五金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高技术创新人才和高管人才匮乏,融资困难,市场风险大,企业家信心不足等问题的困扰。

针对中山市五金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对政府的建议

1.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谋划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强化需求导向,促使企业尽快转变传统增量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抓紧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传统产业集群式“走出去”。

2.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强化创新能力建设。采取更加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尽快从传统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成套服务提供商转变。深入推进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和知名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联动机制。将“引智招才”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大规模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3.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指航引路。及时捕捉国际金融市场环境改善的有利契机,吸引国际资本长期稳定地流入,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使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不断开拓新的空间。

准确地传达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实现信息交流共享,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诉求。邀请国内外部分知名专家作客中山,开展一系列涉及经济、产业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划,走出当前经济低迷时期的有效做法,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实施等专题讲座。

搭建更多跨省产业信息交流平台,拓宽五金产品内销空间与市场。在调研与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五金企业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外汇变化的影响较大。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主要是面向珠三角以及海外市场,很少涉及国内其他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企业难以全面了解市场信息,从而不敢轻易主动出击。由此,如果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国际市场所带来的冲击,也会间接推动五金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借鉴温州的金融改革,着力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金融综合改革,着力破解经济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资金投资难的问题。完善融资渠道与项目,简化审批手续。扩大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项目等相关政策的覆盖面,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继续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科技和金融结合服务模式,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

(二)对企业的建议

1.抢抓机会,坚定信心。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很多企业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订单压力凸显、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资金紧张、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不足、节能环保责任加重、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不管愿意不愿意,中国企业在挥手告别天然的“价值洼地”的同时,不得不通过转型升级,闯出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整合产业资源链向以高端、节约型技术为主的产业发展,加重服务型企业的发展,从重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升级。

2007年9月24日,温家宝同志在纽约的讲话中曾说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加重要。”要坚定自己转型升级的信心,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风声鹤唳,从而致使企业一片哀鸿。

2.优化产品结构,争创名牌,提高产业层次。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五金企业,积极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要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在技术上要有突破,并形成自主品牌;要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拓展价值链,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设备提升制造技术,促使产品向技术链高端拓展;另一方面,尝试着将产业链向下延伸。

品牌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内容,所以大力培育和创立全国区域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当本企业已经发展壮大起来时,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获取稀缺的资源,可以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并使其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3.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从分散型技术创新转为集成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从分散型技术创新转为集成创新,从被动模仿转向主动创新、主动进行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传统五金产业模式向高技术含量的现代五金工业为主的转变。企业应加快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与传统五金产业的改造、优化、升级结合,采用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的变革和交易手段创新。中小企业在大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下,可实现创新的途径包括:一是核心大企业向中小配套企业直接提供技术指导。作为利益共同体,双方通过生产合同明确规定大企业帮扶配套企业创新,通过技术培训、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二是通过大企业对供货商的质量筛选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大企业在配套生产合约中通过质量标准、技术约定促使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三是通过核心大企业自身持续的技术创新,激励、鞭策配套企业不断创新。

4.建立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机制。树立合作、创新、民主的企业氛围,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增强其对人才吸引度的同时,又促进了人才潜力的发挥。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不断增加其竞争力、加快转型,唯有让人才在一个相对民主的环境下,激发其创新精神,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实施公平公正的用人体系。广泛地招揽贤德,不唯亲是用、不论资排辈方是用人之道。此外,切不能怀着“文凭至上”的原则来选拔人才,应从学历、能力、品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才能真正引进有用之才。

实施完善的薪酬和绩效体制。完善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往往可以更好地激励和引导人才的发展,并且通过一定的有效的奖惩措施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使其为组织创造更好的效益。

其次,在加大人才引进的同时切不能轻视对人才的培养。调查得知,一些企业担心因为人才的再度流失而造成本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变成“为他人作嫁衣”,从而对人才的培养只停留在表面,不敢深入和持续。这其实是一个理念的误区:第一,对企业员工进行培养可以提高人才素质,促使其更好地為企业转型服务,其效益和收益远远大于其成本和风险。第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有其特殊性,是结合了企业自身的情况,所以培养的人才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即做也只是做一件只适合自己穿的嫁衣裳。第三,倘若每个企业都能敞开胸怀,不遗余力地对人才进行培养,并建立和谐合作的社会氛围,摒弃恶性竞争,将会大大促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转型升级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