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审计准则下独立学院审计教学问题研究

2016-05-30戈芯刘德光赵郁园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

戈芯 刘德光 赵郁园

摘 要:近10年来我国进行了两次新审计准则的修订和实施,新准则的执行对审计理论体系和审计执业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审计准则所带来变化的分析,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对独立学院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审计准则;独立学院;审计教学模式

一、新审计准则带来的审计体系的变化

我国近十年来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进行了两次新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修订,这两次审计准则给审计准则体系带来一些重要的变化:

(一)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给审计准则体系带来的主要变化

1.新审计准则在准则体系中全面渗透了风险审计的理念。

在2006年的新审计准则体系中风险审计的理念集中体现在1211号准则和1231号准则。其中第1211号准则提出了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第1231号提出在重大错报风险水平确定后针对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后期检查程序。1211号和1231号准则标志着审计过程所采用的审计模式开始从传统风险导向性审计转变为重大错报风险导向性审计。

2.在审计证据方面提出了改进要求

在2006年审计准则的第1301号准则中增加了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对审计证据的界定也更广泛,并强调了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3.新审计准则加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责任

在2006年审计准则的第1141号准则中进一步强调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并有责任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

(二)201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给审计准则体系带来的变化

1.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的目标,重塑审计准则的结构。

2.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更为彻底的贯彻到整套审计准则中,在第1141号准则中针对如何识别舞弊风险和对识别舞弊风险的责任提出了更详细的规定。

3.在第1151号准则的附录中和第1152号准则中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治理层进行沟通方面的要求。

4.在第5101号准则中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的完善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

二、新审计准则对审计行业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审计准则的变化带来了审计体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对整个审计行业产生影响,以下通过财政部近年来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情况的分析对审计行业发生的变化进行探讨。

下列对财政部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结果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及趋势分析。

(一)新审计准则的出台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水平的影响

从表1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

1.2006年之前财政部对会计师事务所抽查的数量很少但被抽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处罚的数量占比却很高,所以我们可以得到2006年之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较差。

2.2006年之后,财政部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情况如下:

(1)财政部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抽查数量出现两次峰值。2007年新审计准则正式实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抽查数量迅速增加,达到2004-2007年抽检数量的第一次峰值,到2008年、2009年重新回落。2012年新审计准则的又一次颁布和实施,使得财政部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抽查数量达到了第二次峰值,并且2012年的检查范围在200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2)财政部对于会计师事务进行处罚及整改的比例在2007年后的一年2008年达到峰值,代表2007年准则颁布后审计体系的变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的要求更高。经过一年的调整后,2009年财政部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及整改比例下降,标志着审计行业的执业质量开始重新好转,与此同时也证明会计师事务所在遵循了风险导向性审计的新要求后执业水平开始逐年增加。

(二)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非证券资格事务所执业质量比较

自2008年后财政部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检查结果中显示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内控比较有效,执业质量较高,受到惩罚的方式多以收到整改通知、接受管理建议书等方式表现,受到的惩罚较轻。而非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较薄弱,审计程序不到位现象比较突出,其受到的惩罚较重,出现没收罚款、暂停营业甚至是撤销的情况。究其原因,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于风险导向性审计理念进行了更有效的贯彻,所以审计质量较好。

三、新审计准则实施后审计行业对于高校培养人才要求的变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和2010年修订的新审计准则出台后,无论是对审计准则的理论体系,还是对审计行业的执业水平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审计理论体系中风险导向性审计的理念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贯彻,风险导向性审计的开展也对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丰富的执业经验、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具备更强的与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沟通的能力和更敏锐的环境分析能力。

四、新审计准则体系对独立学院审计教学影响分析

独立学院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新兴的并且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自脱离母体开始大部分就已经具备了民办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市场敏感性,因此独立学院的审计教学模式需要随着新审计准则实施后审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针对新审计准则的变化,独立学院在审计教学方面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

(一)审计教材的实践性较弱

现行独立学院的审计教材理论性较强,案例分析和实务模拟部分较少,并且案例陈旧。总体而言现行审计教材对于审计过程中风险导向性审计部分的讲述对于初学者而言比较抽象,不够具体化,所以对于风险导向性审计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的判断、分析和控制的学习容易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毕业进入审计类工作岗位后对于新审计准则的适应。

(二)审计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新审计准则的出台对于审计风险新模型的构建,审计风险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评估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方面都有所深化,需要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上加强对于这些内容的关注力度。这部分内容的强化需要与相关的审计教材相配套进行开展。

(三)审计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独立学院的审计学教师普遍存在从校门到校门的现象,即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大学担任教师的情况,中间没有经过审计行业从业的洗礼,所以在审计教学方面理论性强,实践能力弱,对于审计行业从业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判断和处理缺乏实际经验。在新审计准则的实施的背景下,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审计学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目前独立学院的审计学教学中依然普遍采取“一考到底”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这种成绩评价体系已经过于传统,不再与当前审计行业的新的人才需求标准相符合,独立学院需要在评价体系中加入与实践教学相应的成绩评定部分,以提升学生对提高审计实践能力的关注。通过综合评价体系,独立学院可以使学生的审计课程成绩真实反映学生的审计从业能力,也有助于学院对于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及推荐,为独立学院与审计类实习基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五)学生的实训和实习没有落到实处

1.在实训方面,因为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以及社会捐赠体系的不完善性,所以独立学院资金有限。目前能建立较为完善的审计模拟实验室,并拥有相关软件配套资源的独立学院数量较少,实训设施的缺乏使得独立学院在开展实训的过程中困难较大。

2.在实习方面,独立学院普遍对于实习的前期培训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并且因为实习的成本较高,所以独立学院对于学生实习的时间安排一般较短,给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费用较低,因此实习单位对于学生的指导力度较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较少。

五、在新准则体系下独立学院审计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独立学院审计教学目标的确立

从独立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来看,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结合新审计准则所反映出的审计行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来进行。

(二)建立更为完善的审计教学师资队伍

改善教师流动性较高的现状,进一步稳定师资队伍,大力引进审计方面的双师型的人才,逐步建立对审计教师的培训体系,加强教师与审计类实习基地的经验交流,使得审计学教师除了在理论上能够熟悉新审计准则之外,还能在审计实践方面对学生具备较强的指导力。另外独立学院需要逐步建立起适应学生水平的实训类教材的编写队伍,实现独立学院审计类专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三)改善独立学院审计教学方面的教材

独立学院应当按照自身学生的特点以难度适中并且与新审计准则的方向相吻合的审计教材作为其选用的教材,另外选择一些近期的审计案例与实务模拟方面的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所选择的案例需要具有与新审计准则比较贴近并具有一定现实借鉴意义的特点。

(四)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选择与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审计实训类的教材,在学生接受审计理论课程之后划分合理的实训课时对学生进行实训。在实训环节中,独立学院应逐步建立和健全学生审计实训的配套场地、软件和相关设施,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训效果,使得审计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相得益彰。

(五)形成综合型的考评体系

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综合型的考评体系,按照学生在理论考试和实训模拟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逐步建立与输送学生企业的人才选拔相适应的课程评价系统。

(六)与实习环节进行结合,并获取相关的反馈

在学生的实习环节中,尽量提供充足的实习经费,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适当提高实习教师的待遇,对实习单位提供合理的指导经费,提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积极性。另外与实习单位之间建立输送优秀毕业生的通道,并收集后期毕业生工作的状况的反馈意见,结合学生前期的理论和实训成绩进行分析,寻找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总之在新审计准则对于审计行业的影响下,独立学院的审计教学应当紧抓审计行业的变化,综合以上的改进建议,在独立学院中持续积累审计教学经验,争取形成审计教学和毕业生后期反馈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培养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具有一定综合职业素质的审计人才的新型独立学院审计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云艳.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与准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39-153,163-188,197-215,4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43-54,61-71,337-3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2005年-2015年.

[4]田钊平.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新特点对高校审计教学的影响极其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02):206-208.

[5]沈亚飞.审计准则体现变化与审计报告类型[J].西部财会,2015,3:71-74.

[6]张萍、马福全.证监会处罚公告分析引发的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4):73-74.

[7]谢筠.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2,2:106-107.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职业匹配的独立学院就业体系构建
善治理念下的独立学院章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