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

2016-05-30左瑞宁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效学习预习兴趣

左瑞宁

【摘 要】高效学习是从课前预习的落实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效学习    预习    兴趣    方法    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整个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复习、巩固相关旧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新教材,并找出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温故而知新”,高效学习是从课前预习的落实开始的。

一、培养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预习兴趣、态度及方法,设计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及作业。

(二)指导学生具体可行的预习方法。

(三)多途径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尤其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督促,使他们也能产生预习的成功喜悦。

二、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另一方面在平时的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要将预习情况落实到预习作业中,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总结。

(一)语文学科预习的步骤要求

1.总览单元内容目标。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有其共同的知识点和规律。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课文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克”课文的有利地势。

3.辨析文章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4.了解作者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

5.熟读预习提示。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预习课文的“钥匙”。“提示”一般提供以下信息: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结构安排、艺术特点及语言风格等。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朗读感知课文。阅读中遇到的难字生词应查工具书,生动而典型的句段要反复阅读,进而阐明和作注。

7.思考课后练习。对课后的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二)布置多样化预习作业,设计、提供丰富多彩的预习形式

1.收集资料型预习,拓宽学生视野

如学习《香菱学诗》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香菱的身世,把握她的性格。这样的预习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更深的感悟,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表格型预习,让学生自主掌握课文要点

利用表格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能培养学生自己抓住重点、细心观察的能力。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预习表格:

内容比较

时间比较 生活环境 社会地位 处世态度

中举前 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中举后

3.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同的课文,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有一个不变的问题就是:“从这篇文章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在预习时提出,可以使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

(一)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预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都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正确导向,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交往合作能力。

(二)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在听课的时候,自己的解答到底是否正确,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学生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三)掌握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

(四)人人获得展示机会,实现学习“高效”。如果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其他学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预习之后,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导学单,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学习的质量也就相应提高了。

(五)培养阅读书籍的兴趣,丰富课外知识。青少年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有的可能在课堂上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学生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这时,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欲望,他们将投入到大量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预习”这一环节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真正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袁玉红.做高效课堂教学的践行者[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7).

猜你喜欢

高效学习预习兴趣
探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巧用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灵活提问、高效学习的探究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