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艺术初探
2016-05-30姚曼
姚曼
【摘 要】师生互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高水平的课堂师生互动艺术,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美感,更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架起了一座桥梁。所以,教师要灵活掌握师生互动艺术,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生机。
【关键词】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创意教学 讨论教学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师传生授,是我国教育沿用已久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它无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活动过程,严重阻碍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方式必然发生变革,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师生互动指的是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对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互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中尤其需要师生互动。
在职校的教学中,怎样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进行创意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观念要转变。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观,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教学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动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两个主体。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促进高水平思考技能的发展。教师改变抽象说教的方法,巧设教学突破口,使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及自身对教学的新认识,反思教学行为,在研究的基础上,变革教学过程,寻求富有艺术个性的教学创意,灵活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对话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进行讨论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当前课堂的缺憾在于教师包办代替过多,学生人人参与带来的个性表现不够。教师若能把自己的教较多的让位于学生的学,用自己的教把学生的学有机串联起来,师生积极互动的教学局面就可形成。
课堂讨论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结合讨论式教学的模式和特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学生梳理出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期间既有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有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这种形式,可以大面积、高效率地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一教学形式要求教师以自己深切的感悟和独特的发现为契机,提出富有新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学习是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探究行为。教师要努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使得学习在一种放松的、友好的、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形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互动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要把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上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改善学生心理环境,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互动中来
职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课堂氛围要和谐。课堂上学生“不动”,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给他们“动”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在于学生不敢“动”。试想,教师在课堂上满脸严肃,冷若冰霜,学生稍“动”一下,“动”得稍不准确,就横加指责、大加训斥,学生“动”了一次之后还会再“动”吗?作为一名职校教师,课堂外要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堂上要表现得热情、真诚、幽默,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能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失误,巧妙化解学生的尴尬,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让课堂和谐温馨,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教师在进行师生互动时,要以学生为本,动学生以情;维护学生的自尊,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用耐心激励学生,并用诙谐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做到善于评价,灵活掌握师生互动艺术,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苏立康主编.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