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中渗透生态文明观的探索

2016-05-30赵鹏程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生态文明

赵鹏程

摘    要:本文通过提升教师自身、技术创新、制度方法等方面提出六点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旨在深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意识。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生态文明;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生态文明旨在处理好人类、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的重要方针政策,体现了我国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大国理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渗透生态文明观,不仅是落实新课程教育目标的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美丽“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1. 生物实验课堂中渗透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

准确、科学地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是将生态文明观融入生物实验课堂的前提。如今,我们已切身感受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人口暴增、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乱丢垃圾、浪费成灾等生态不文明现象,这已与经济、社会、政治、法制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佛道儒思想格格不入。生物课和生物实验课堂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和保护生态良好行为的主阵地,在生物实验课堂这样的“阵地”中渗透生态文明观,就要把握好以下内涵:(1)以人为本、以人为先;(2)节约优先、保护优先;(3)绿色实验、循环发展;(4)可持续发展;(5)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2 .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2.1 深析教材内容,注重挖掘实验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衔接

教材知识体系可帮助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人与最大生态系统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普通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共设计19个大纲实验。教师需要深析教材内容,挖掘实验内容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衔接点,更好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例如“调查人类常见的遗传病”实验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遗传病产生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可加大人类疾病发病概率;在“探究水族箱中群落演替”实验中,通过学生对水族箱生物群落的变化观察,感受自然生态中物种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等生物和环境共同变迁的过程。

2.2 更新、改进实验内容,从实验准备、过程场景中渗透生态文明观

新课改后教材对生物学基础实验也做了不断改进,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与排放,体现了关爱学生,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观。过去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用丙酮(易燃、易挥发、有毒性液体),现在替换成了无水乙醇(酒精),同时强调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理特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由学生自己选择真正适合本实验的试剂。过去“二苯胺(有毒性)鉴定DNA”的实验在新课改教材已不再是大纲实验。在进行实验准备和过程场景中也可渗透生态文明观,在做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实验中给学生解释本实验的取材过程合理,与科学研究、探索奉献并不矛盾,引导学生不乱捕杀虐待小动物,培养学生辩证理性的生态文明情怀。

2.3将条件允许的生态学实验带入室外,感受自然生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是学生能直接感受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科学。在实验室研究神奇复杂的生态系统内部关系,不妨将学生置身自然生态系统中去亲自感受、去探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赋予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浪漫情结,如果让学生真正嗅到泥土芬芳的味道,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可或缺地位自然会理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孤秋寂寥之美,在学生捡起片片红叶,不禁不煞风景的问道:“冷秋时节,吸收绿光的色素去哪了?”置身一片茂密树林,为什么明显感觉湿润和神清气爽?人工农田生态系统为什么很快演替为荒草丛生之地?城市人口的剧增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是什么……这些触景之后对现象提出问题的心灵碰撞,可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

2.4 通过研究性课题兴趣学习活动渗透

研究性课题兴趣活动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指导学生实施的课余学习活动,它是对知识体系的完善过程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精神的有力手段,也是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为校园植物花草命名挂牌,美化绿化校园活动;调查护城河河岸污染物活动;调查植物园物种丰富度活动等,这些课题活动记录整个活动的过程和收获,最后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形成活动调查报告册并在校内交流展示。

2.5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实验的绿色程度

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开展绿色生物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演示实验来完成一些在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实现、无法清楚观察的现象;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实验的技术水平和绿色化程度。例如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用Flash动画展示实验结果和过程,可增强学生对真实实验结果的理解,同时减少实验耗材。

2.6 加强对学生生态危机意识和生态文明制度的教育

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例子在身边屡见不鲜,工业废水染红的河流,重金属有毒物质杀死的鱼虾,畸形的动物……无一不触动每个人内心崇尚和谐自然的神经。不仅仅在生物实验课堂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和生态文明制度教育培养,应将这种教育和意识渗透在身边的每一个地方。

3 .小结

生物实验课堂中应该重视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生物实验过程感受融为一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等融入和贯穿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内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意识形态,树立正确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新课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44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教学生态文明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善用多媒体手段,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