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音乐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6-05-30席红
席红
【摘 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愉悦幼儿的心情,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它是以教育为目的,以幼儿为对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音乐教育早期开发是幼儿情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影响着幼儿成长,而且幼儿时期是最容易接受的时段。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可使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并能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反思;方法研究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美”的内涵,从而使幼儿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之美”。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和体会音乐之“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教学反思:
1兴趣是快乐教学进行的前提条件
一节音乐活动从导入到基本部分,我想方设法去调动幼儿的兴趣,不断让幼儿有眼前一亮的惊喜。歌唱活动《小鼓手》的导入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我这样说:有一面大鼓,他走累了,谁愿意为他敲敲背?很自然地引出活动内容。为了使幼儿在学习节奏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我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如拍手、拍腿、拍肩、拍头、拍其他物品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拍什么地方都是幼儿自主选择的,这样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上,他们更加有兴趣了。在学习歌词部分,我将歌词描绘的情景:“太阳听了微微笑,花儿听了点点头,小朋友听了跳起舞。”用绘画展现在幼儿面前,当幼儿听完歌曲后,我还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你听到了什么?”不去计较答案的先后顺序,这时幼儿争先恐后的举手,活动的气氛极其热烈,幼儿的兴趣极浓。在设计活动时,我时时将如何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作为目标去实现,只有这样音乐活动才能顺利进行,音乐活动才有意义。
2尽量让音乐活动形象化,直观化
这是一节大班的歌唱活动《柳树姑娘》,我根据歌词画了一幅幅连环画——柳树长长的辫子、长辫子被风吹进池塘,好像一位爱美的姑娘一样洗漱打扮。看到连环画幼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先让幼儿认真观察,再让他们说。幼儿有了这样的感性经验,当他们听歌曲时,很容易地记住了歌词,这样便省去了反复跟唱歌曲的乏味。这是一首三拍子节奏的歌曲,需要让幼儿感知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我在设计图谱时想到这样一个办法,在每一小节的下面贴上三棵柳树——一棵大一点的树,两棵小一点的树,图谱形象生动,浅显易懂。我一边领着幼儿打拍子,一边出示图谱,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图谱,认真打着拍子,不用老师用语言去讲解三拍子的特点,他们已经很自然地分清楚了强弱拍。就这样我把美术和音乐恰当的融合起来,力争将音乐形象化、具体化,容易让幼儿接受。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思维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儿童,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这时,像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可以将音乐直观化、趣味化。
3通过音画转换,让幼儿快乐想象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能力。在音乐欣赏《田园交响曲》中,可采用“音画转换”的方法:先不急于告诉幼儿欣赏的主题,而是放录音让幼儿闭目想象,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幼儿丰富的想象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因为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音画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而且能让幼儿情不自禁地借助画笔的翅膀飞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神奇。
4用绘画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创编
在歌唱活动中,出示不同的图画可以使创编活动更容易、更生动有趣。在歌唱活动《两只老虎》老师在引导幼儿创编歌曲时,出示了画有不同特征的两只小动物的图片,如两只小兔子一只在画画,一只在睡大觉等等。当幼儿看到这些生动的画面后,想象力自然会被激发。因为绘画作品的提示降低了创编的难度,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再例如在教歌曲《表情歌》时,待幼儿学会唱“我高兴,我高兴,我就拍拍手,看大家一起拍拍手。”之后,我便利用画有不同表情的挂图提示幼儿填编新歌词。结果,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非常顺利地填编出了生气、快乐、害怕时的各种新歌词。
5鼓励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创编歌曲
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中老师通过拍击身体、捻指、跺脚等声势,进行教学。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对幼儿来说简单易学。如《听》这首歌,幼儿唱了几遍后兴趣就不大了。老师就对幼儿说:“你不仅可以用嘴巴唱,还可以用你的身体来唱。”幼儿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有的幼儿边唱边高举双手左右摆动,有的幼儿边唱边旋转身体,就好像风儿真的吹来似的。又如歌曲《小海军》,它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首歌,特别是一些男孩子,很快就学会演唱了。当唱到“敌人胆敢来侵犯”时,他们一手叉腰,一手握起了小拳头,一幅愤怒的表情。当唱到“打得他呀海底沉”时,整只手有力地指向地面,就像真的把敌人的船只打到了海底。
在创编活动中,我不规定幼儿按照统一的模式来做,重要的是让幼儿自主地去感受,去表现,在学习过程去体验。当孩子们富有个性的理解以及创造性的表现方式被教师肯定时,他们会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这种正面的情绪会激励幼儿更加热爱音乐。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幼儿的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幼儿快乐音乐教学”正是注重幼儿的感受将”享受快乐”放在了首位。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我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我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在欣赏活动中我让幼儿想:”感觉到了什么,还感受到了什么?”结果他们真的什么也没有感觉!在韵律活动中,我对动作的到位要求很严,因此机械的练习消磨了幼儿的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快乐”又从何获得呢?
新《纲要》中强调: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张辉.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小学音乐高段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J].北京:教育学术月刊,2008(1).
[3]刘小倩.谈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北京:沈河教育,2006(6).
[4]孙默.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