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如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16-05-30孙艳
孙艳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网络形势从学生求知需求,日常需求,精神需求和发展需求四个方面针对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相关建议,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信息媒体,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每家每户,全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成为了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并针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確提出要求。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在“互联网”+时代,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只能符合学生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網络特点,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互联网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努力使学生成长成才每个环节都从网络获得资源,思想行为每个方面都从网络获得引导。这就要求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思想动态,善于利用新媒体终端,在网络上传递正确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接受正面信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点对点心理及思想的个性化分析辅导。
一、汇聚网络热点,服务学生求知需求
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出现的新型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时效性强等特点。大学生会从网络上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实事动态,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力不强,容易受网络舆论的影响。高校应该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围绕网络热点、学生关切精心策划议题,组织网上辩论和引导;对于网络上的噪音杂音,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反馈,及时澄清真相,使主流声音形成优势。高校可以设置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健全网络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或专栏,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事件进行互联网改造,成为网络平台上的学习素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形势政策教学、讨论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鉴别,并就具体网络案例开展互动讨论,切实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高校在互联网时代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推陈出新,在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人生观、道德观。高校可以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对网上德育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政策性指导,方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举办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论坛、建立德育内容丰富的专题网站,提供相关的德育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资源选择;构建教师的个人网站,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开设网络行为道德讨论等虚拟社区,将社会道德、传统美德以生动的形式传播给学生;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等网站,结合热点事件,建立师生对话,在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的思想认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整合文艺资源,服务学生精神需求
网络阵地要想成为“战场”必须先成为“市场”,成为学生喜欢、爱进的“市场”。学校应该鼓励支持学生主动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网络应用和优秀文化作品,增强校园网络文化吸引力,为学生制作原创微电影、微音乐、微课堂、微软件等微产品提供服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题材的网络形式的学生活动,抓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校园好声音网络大赛等系列活动,以学生喜爱、能黏住学生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学生提供便利以及人文精神服务的同时也可能使大学生陷入网络文化的误区的,导致的人格障碍和心理障碍。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重视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上设立心理咨询专家的电子信箱与聊天室,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提供便利资源,服务学生日常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日常生活、关注日常生活, 促进校园网络健康发展,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可靠、安全的网络服务。这就需要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为学生提供校园一站式服务,将学校的学工、宣传、教务、后勤、图书等系统和互动社区实现双向对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黏合度和使用影响力。
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共同营造活跃的校园气氛,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登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科研网站,如英语四六级、考研,各种层次计算机学习指导网站,进行自学辅导、作业测验、大考冲刺、升学模拟考场等;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提供购物、餐饮、二手物品交易、在线心理咨询、就业实习指导、奖助勤贷办理等校园贴心服务,为师生提供快递自提、就医挂号、充值缴费、火车票代购、自助银行、勤工助学、场地预约、失物招领、就业实习等多项智能服务,切实为师生生活学习提供便利。
四、丰富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学生发展需求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考虑到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宽丰富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在就业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上,纳入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事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与服务,在就业创业教育的教育内容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关创业知识技能培训,使其传就业创业观念,激励就业创业积极动机,以创业就业教育为核心,以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为抓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培养良好的就业创业心理和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诚信创业就业。
国家开展“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工具得到了普遍推广,使大学生更加全面了解世界、认知社会、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不良信息掺杂其中,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产生着负面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打破桎梏,在“互联网+”时代顺势而上,关键在于对互联网与教育深刻结合中的认识。在互联网时代,要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应该充分重视和认清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紧抓机遇,应对挑战,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契机,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03):10-11.
[2]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王怀民.积极反馈: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N].中国教育报,2010-04-12.
[4]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72-74.
[5]苏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5-02-5.
[6]陈志勇.网络新媒体视域下以文化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