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文化创生:基于协同教育的审思

2016-05-30胡英

亚太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协同教育家校合作

胡英

摘要:践行协同教育必须要关注系统之间的文化创生力,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文化创生既是对传统教育文化的传承,又是对新教育文化的创造,促使教育系统有序运行。家庭文化作为一类教育文化也具有巨大潜在的创生力,其在协同教育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本文主要是在协同教育视域下对家庭文化创生力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文化创生力的核心概念、家庭文化创生的内在要求以及家庭文化创生之于协同教育。

关键词:文化创生;家校合作;家庭文化;协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71-01

一、家庭文化创生的核心概念

(一)文化创生的意蕴。文化创生实际上是指文化力实际上可以作为一种创造生产力的工具,它是以精神形态出现在社会当中,具有巨大潜在的精神力量,其功能主要在于开发及创造出人潜在的意识力量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文化这类精神状态的形式生产出物质性的活动,以人类实践作为特征,即是“创生”活动。创生具有的创造性与生产性的相互统一的特性,是人以某种精神状态通过实践活动生成为物质现实的事物。文化创生力也就是文化具有创造力与生产力相互连接、相互贯通的特质属性,是人文性、社会性文化创造生成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人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人通过文化的集聚发展,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创生具有社会性、物质性、精神性、文化性等多方面特性。其中,文化性是各种创生结构的前提,以学生为中心的创生结构,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三维互动的创生格局。教育生产的现实使命,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创生结构,激发学生的创生力。

(二)家庭文化的意蕴。家庭文化是在家庭成员经历的基础之下,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从家庭要素中为文化产出的对象。家庭文化具有产生于家庭内部、为家庭各个成员而服务,即形成文化本体化、本体文化的特质属性。家庭是社会整体的基本单位,是构成整体社会的基本要素。据此,家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现代社会当中。文化通常以人类精神意识的形式,是认识流动与实际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创生能力的凸显,是人特有的活动。家庭作为人们流动的基本场合,也就是文化消费的基源仓库,是文化创生的首要地点。文化是从人类最根本的流动场合——家庭伸展而出,人们必然从家庭领域进入社会流动的范畴,据此,人类的文化创生活动顺其自然从家庭文化领域展开到社会文化领域。家庭是人类文化最为根底的创生地带,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源头。

(三)家庭文化创生。家庭文化不仅仅是家庭物质生活方式的体现,而是重要的是家庭的精神生活方式显现。家庭文化创生力也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功能出现在家庭文化当中,文化的创生力影响着家庭文化的发展,同时家庭文化同样影响着文化创生力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质量的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为家庭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创造了充分物质条件。因此,家庭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的趋向。家庭是学生的学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家长也因此成为学生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家庭在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态度等方面,都成为学生最基础的教育影响点。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对于协同教育的态度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缔造出来的家庭文化也独具特色。

二、家庭文化创生的内在诉求

(一)发展合作文化,共创教育新时代。首先,利用学校文化促进家庭文化创生。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是协同系统中作为三个支点的载体。学校文化总是处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之下,社会文化的变化都会地反映到学校文化中,学校文化也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基本精神。同时学校文化促进着家庭文化的创生,学校联合家庭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家庭文化融合学校文化服务于儿童和家庭。因此,家庭文化创生必须结合学校文化,促进自身文化更长远发展。其次,利用社会文化的促进家庭文化创生。学生处于社会化生活中,社会生活生产中的每一类文化都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自身的文化意识。在当代,大众传媒作为最为广泛的文化载体给学生带来了各种各类的文化意识。对于这些文化的抉择,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选择理性的、先进的社会文化,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文化熏陶,营造和谐的家校共育的环境,为文化创生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

(二)关注生态文化,构建和谐新面貌。发展中个体不是由着所处文化环境完全塑造的,而是处于成长过程中多个生态文化环境共同产生影响的生命动态。个体与周围文化环境之间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互动性。据此,对学生行为的发展研究,必然要将研究对象放置于赖以生存的相互联系、相互稳定、相互影响的生态文化环境中去。学生的发展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同时在与周围人以及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存在并发展的。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大多数来源于学生与人交互的过程中,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交往所呈现出来特定的文化关系。这些不同的文化元素组成了各异的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通过自行组织重构,形成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完善的生态文化系统。每一类人文特征都源于特定文化环境下,并在该环境中展现并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了解,以进一步完善家校互动、亲师互动的生态文化的内涵。

(三)明确角色文化,生成家庭新风气。社会角色理论认为,个体是经过学习、扮演其社会他人的角色发展起来的,是别人对自身认识的总和,是各种角色的总和,代表对具有社会地位的人所冀望的行为。对于家庭来说,家长角色显示了个体在特定的家庭关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折射出社会和家庭成员对家庭个体的期望以及要求,规定了家庭本体与社会地位相适应的行为准则。[2]家长角色的主要承担者是父母。父母作为家庭中的成员,是家庭文化创生的核心力量,他们对角色认知、角色扮演的方式和技巧,反映出本身素质,同时在对子女角色交互中产生社会化影响。家长需要明确家长的角色职责,建设好家庭角色文化,促进家庭文化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养成良好的品行,身正为范。明确家长角色,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发展家庭文化,促进家庭文化创生。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苗启明.论创生力及其激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关颖.合格家长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2007(7)

猜你喜欢

协同教育家校合作
小学教学与认知心理培育的协同教育思路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协同教育模式构建
会计专业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协同教育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