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结构视角下的小微企业管理团队社会资本研究
2016-05-30于林
摘 要:基于网络结构的小微企业管理团队社会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民营小微企业管理团队的团队互动程度、联系程度、网络权力、派系分化、网络规模等社会资本内容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和团队特征的聚类分析,归纳出不同团队的特征,为小微企业管理团队制定决策和资源分配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关键词:小微企业;网络结构;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10-05
2015年中国政府的两会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格局。从现阶段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小微企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就业和激发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发展小微企业对于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小微企业始创团队的社会资本研究,可以优化小微企业的经营策略,提高其获取商业资源的能力[1],挖掘其创业潜力。基于民营小微企业管理团队的团队互动程度、联系程度、网络权力、派系分化、网络规模等社会资本内容进行研究,将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团队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一、案例选取
1.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取不同行业21家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国际物流业、服务业、国际贸易业等)进行调研。在2014年3月针对21家民营企业管理团队共发放问卷260份,到2014年7月31日为止收回问卷206份,剔除无效问卷39份(空白项超过5%的7份,前后回答矛盾的6份,管理团队成员缺失的17份,效度检验后无效的6份,连续7个问题回答同一答案代码的8份),有效问卷160份,分别归属在12个民营企业管理团队里,也就是说只有12个管理团队的问卷回收是完整、有效的。
2.资料收集
资料搜集实施方法是问卷调查与线人法相结合。问卷调查在兼顾学术性和保护被访者隐私的原则下,作者与被访问者单独交流,再填写问卷。为了保证调研数据的可靠性,将有异议的数据通过线人的进一步讲述做了重新修正。为了能够保证调查数据的效度,我们对一些数据进行了重新定义。例如,“对方是交往对象”在“关系矩阵”中重新定义为往来紧密或感情较好或很好,“双方不是交往对象”指的是来往很少、感情很淡,或不认同对方的行为方式、有过冲突,等等。
3.个体编码
鉴于保护受访者个人隐私权的目的,同时也要保证能够直接反映分析结果,我们将用三位数字对被访者名字进行编码。数字代表管理团队编号(第一个团队编号为1,依此类推),字母代表管理者个体,中间以下划线连接,如1_A表示第一团队的第一个成员。
4.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通俗地讲就是对问卷调查所采集结果的可信程度、稳定性程度和一致性程度的检验。中国民营小微企业管理团队本身有其特殊性,可能会由于成员人格特质、心理素质、经济影响因素、政治影响因素等,影响到调研数据的准确性。对本次搜集的评价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就是要排除误差的影响,检验所收集评价数据的可信程度(或一致性程度),做到评价结果可信。稳定性系数又称为重测信度,在该案例中我们采用重测法:针对同一群体,利用同一测量方法,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两次测试。重测相关系数越高,可以得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测量结果的稳定程度也就越高。
首先,对Group(1)两次测得数据进行处理,将12×12的社会网络矩阵转化为144个数据,存在关系的为1,不存在关系的为0,分析两次收集的数据的频率分布是否一致。
二、案例评价
1.团队网络权力
一个社会网络围绕一个中心的紧密程度就是该网络的社会网络中心性。中心性的程度可以衡量社会网络中的一个成员独立访问其他成员能力的高低。社会网络成员的中心性程度越高,访问其他成员的路径就相对较短,获取信息就相对容易[2]。网络的中心性可以保证网络信息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为轻松地传递,对信息的转移发挥积极的影响。网络中心性包括两种情况:群体中心性与个人中心性。以往研究总是喜欢探讨个人中心性。个人中心性归类于个人层面指标,也就是说该社会网络中各个成员拥有大量连带关系,即该网络成员和其他成员间彼此联系情形,个人中心性越高,就证明其与其他成员间的密切关系。群体中心性代表着团体层面的指标,该项指标是计算网络中各成员的最高中心性拥有者与个人中心性间的差距,成为整个社会网络中心性程度的代表。学者们对该项指标内涵的认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Freeman将各学派观点总结分类:(1)群体中心性指标应当反映出成员间紧密程度;(2)群体中心性指标也能够反映出个人中心性彼此间的差异程度;(3)群体中心性可以作为衡量网络内部权势指标,因为一名团队领导者解决问题的速度、效率以及成员满意度,都和领导者在团体中表现的卓越中心性程度有关[3]。
在网络中,每一个单独的行动者为一个节点,两个行动者间的连线代表合作关系。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连接的数量就是该节点的度。每个节点都会处在一个社会网络中,假如这个节点具有较高的度,那么它就会与其他节点之间存在大量的直接联系,在这个社会网络中的关键位置就会由具有较高度的节点所占据,这个关键节点在网络中就拥有更大的“权力”。
Wasserman和Faust(1999)认为,中心型人物往往比其关系网络中的其他主体更为活跃,活动最多,与别人联系的数目最多,因而也是最容易识别的[4]。一般情况下,他们利用网络中的地位积累庞大的权力。这个人在关系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是一个关系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这个主体在网络上较少依赖别人,所以高中心性表示对网络其他个体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其他所有网络成员都需要通过此中心性人物来联系其他成员或从中心性人物手中获取信息。
创始人的中心性水平高低将影响管理团队社会网络的大小和范围。团队社会网络的大小和范围往往是小而窄的,作为管理团队成员可能觉得不必要与其他不同的内部或外部主体进行联系,因此,创始人中心性与团队社会网络的大小和范围呈反向关系。中心性水平高将意味着高管团队成员将更多向创始人征求对重大战略问题的意见或方向。
出于研究的需要,同时计算出管理团队1(group1)的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势和接近中心势的指数,进行对比分析:团队1(group1)的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势和接近中心势的指数。
如表3所示,通过UCINET6.0软件对group1三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图的中心势进行测量,根据得出的数值可以做如下判断:
group1在三个时间点上“接近中心势”数值分别为,出度无(time1);入度13.74%(time2) 、出度20.64%(time2); 入度27.17%(time3)、 出度27.02%(time3)。根据接近中心性计算规定,网络图形必须是完全相连的图形(fully connected graph)才能计算接近中心性,由于group1在time1时,不是完全相连的,所以无法计算出中心势;第二次测量的入度值和出度值相比较第三次的入度和出度值都要小,这说明第三次的接近中心势要优于第二次的接近中心势。
group1在三个时间点上“中间中心势”分别为16.76%(time1)、7.37%(time2)、13.59%(time3),团队在第一次测量时表现最高16.76%(time1),可以将其理解为,团队创建初期,大家各种交流较少,许多信息的流通要依靠几个关键的连接者来完成;随着各种关系的建立,信息的交流渠道增多,关键“中间人”在减少,所以会出现后面的“中间中心势”数值下降的趋势,这也标志着团队内部交流渠道的增多和顺畅。
2.派系分化程度
群聚系数可以衡量网络中各节点之间关系疏密状态,同时也能反映出网络中的资源拥有的平均状态。群聚系数和结构空洞密切相关,在结构洞富有的网络中,群聚系数小于1,当结构洞数量逐步增大时,群聚系数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小,且逐渐接近0;相反,在一个关系密切的网络中群聚系数比较大,当网络拥有完全相互关系时,群聚系数则为1。对网络成员个体的分析结果并没有呈现出宏观的网络结构。聚类分析虽然从总体上描述了分析结果,可是聚类分析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聚类分析严重依赖成对的行动者之间的对比,更倾向于有层次的数据对比;而且进行聚类分析时,还必须有一个假设的前提条件,数据必须具有一维特性。所以,必须考虑用其他方式呈现网络整体结构。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多维量表法(MD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CONCOR(迭代相关收敛法,convergent correlations 或convergence of iterated correlation)、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以及本研究选择使用MDS方法[5]。
MDS 将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截面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同性”模式以二维的形式展现出来。假设分析的是“相异性数据”或“距离数据”,如果两点间的距离越小,那么对象间的相似性越大;两点间的距离越大,对象间的相似性程度越小。假如分析的是“相似性数据”,那么距离越大的点对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越大。
由于MDS 输出的是二维图像,客观存在数据失真问题,然而不可能毫无误差地将数据压缩成二维图像。所以,研究者们给出了一个指数用来描述失真程度,即“压缩指数”(stress),该指数的取值允许范围是(0,1)。研究证明,如果点数介于9—20之间,压缩指数应该小于 0.12;如果点数介于 20—100 之间,压缩指数应该小于 0.2。如图1所示,对group(1)在三个时间截面的“咨询网”进行非量纲 MDS 分析,产生的是邻接矩阵的二维图。
基于分析结果,“压缩指数”(stress)值为0.17699,在失真允许范围之内,符合要求。根据图1可知,点对之间的距离越大则证明相似性程度越低。那么对图1而言,中间区域的点对接近于重合,点对间的距离很小,由此可见该主体之间在网络位置、网络角色方面相似性非常高;而周边两个点与其他点对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远,所以该团队成员之间网络角色几乎没有相似性。从管理团队关系表现出了一定的派系性。对小微企业的管理团队中派系现象应予以重视,假如帮派现象严重则不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基于信息传递的视角,在组织内部沟通应打破帮派限制,使关系较远的高管成员有较多的接触机会等。
3.团队网络规模
纵观企业家网络研究文献,已有一些理论得到验证。企业管理者具有更大网络规模与新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所以拥有丰富的网络联系人与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是相关的。Falemo(1990)发现,扩张型企业的管理者与衰退企业管理者进行比较,管理者和更多公司以外的人保持联系,而这些人能够为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更多资源[6]。
网络外部性的特性决定了个体追求社会资本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增大网络规模。网络外部性,简而言之就是:联接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联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相同行动的代理人数量增加时该行动产生的净价值增量的增加[7]。
管理团队在构建社会关系网络时也要依靠业缘关系,即在市场与非市场活动中与之交往的利益群体相关者包括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新闻媒体等。我们可以将他们看做管理团队所要交往的业缘群体。下面选取主要的7种相关机构进行团队规模分析。
A:媒体、B:科研单位、C:政府部门、 D:行业协会、 E:合作商、F:竞争商、G:金融机构。此处定义网络规模为对网络中每一个行动者接近中心度与其有外部联系的每一个事件的乘积进行求和。
基于社会资本关系和认知的视角,网络密度就是指社会网络中发生在一组行动者之间实际关系数量和其最大可能性数量之间的比率。当关系的实际数量越接近于网络中所有关系的最大可能性,网络整体密度值也就会越大。高度连接的网络大大推进了团队中富裕价值信息的流动。随着网络密度的加大,交流的有效性也会变得越高[8]。小微企业管理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密切程度和交流频度决定其网络密度。网络密度值越大,则反映管理团队成员间的互动程度也就越高。由管理团队成员个体发布的信息能够被其成员和整个团队共享,也是对其身份、能力和社会关系网络认可的正向强化。在第一类8个团队中,团队的互动程度有7组相对较高,1组较低,总体上体现出团队良好的互动态势。在团队联系程度上看,6组数据较高,2组数据较低,体现团队的联系比较活跃。通过前两项可以看到这些团队在对内对外的交流活动中信息的获取较为顺利。
在派系分化方面,除第group(10)、group(11)、group(12)数值稍高外,其他各组数值都较低。数值低则证明了团队内没有明显的派系分化,有利团队的集体决策。在团队网络规模方面,数值普遍偏高,体现了团队网络发展的积极态势。
三、管理启示
1.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应对
小微企业管理团队在不断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和非市场经济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不断扩充和强化自身社会网络、提升自身团队社会资本的过程。小微企业管理团队在与外部交往的过程中所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就对自身企业全部而言是最优的。由于社会资本代表着一个组织或个体的社会关系,所以,在一个社会网络中,一个组织或者单个个体的社会资本数量就决定了其在网络结构中是否处于关键位置。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分布状态不是均匀分布的,有的地带资源分布稀疏,有的地带资源分布稠密。相对而言,小微企业管理团队更应当好好发挥自己结构优势地位,建构一个不但有效而且更有效率的管理团队关系网络。
在企业的整个运营活动中,各种资源在这些不同群体之间不断进行交换,想要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资源,就须存有网络关系,而维持与这些群体之间的联系[9],就要求中介人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性,这样便于团队与外界的联系。要对具有较高的中间中性的管理团队成员予以更多的关注,这就形成了管理团队在有限人力和物力情况下,社会关系网络是有效、高效的。
2.管理团队中的权力层级问题讨论
社会资源不是均匀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的,而是按社会地位的高低呈倒金字塔形态分配给社会成员的,每一个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决定其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数量。在当今社会中,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工作的单位都可以直接反映出其所处的社会地位[10]。基于网络结构的小微企业管理团队社会资本呈现出层级制,也就是权力关系单向,从那些地位较高的人向位低的人传递。层级化程度越大,该非正式的网络图就越像是一张注重地位差异的机械化组织结构图。国内外学者研究显示,人们普遍期待支配型关系式层级制的,如果支配型关系违反了权利层级制的那种单向传递的方式,人们将很难了解和适应这样的社会网络(Desoto,1960),因为该类网络完全违反了我们固有的“权利等级”观念。
通过对民营小微企业管理团队社会资本网络中心性、角色及权利的研究,我们在家族企业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创始人的中心性将决定管理团队的社会网络规模、范围和联系的强度。管理团队所建构的社会网络类型是创始人中心性水平的一种象征性指标。管理团队成员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或资源的意愿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取建议都会受到创始人的权力与地位的影响。家族企业创始人在企业中占有内部社会网络的中心位置,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家族企业创始人实质上是权力的中心,占有企业的资源,可随意雇用、解雇、提拔其他人,并且决定企业的总体战略方向。这就是创始人在公司的战略决策过程中扮演一言堂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刘艳,宋健.高校社会资本对社会融资能力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的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46-48.
[2] 林佳丽.企业网络与企业竞争力[D].汕头:汕头大学,2006.
[3] 潘旭明.战略联盟的信任机制: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J].财经科学,2006,(5):56-57.
[4] 郑红.湖南现代制造业产业网络结构特性对其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5] 王智生.复杂产品系统合作创新网络中信任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6] 韦雪艳,刘辉.社会网络理论对解决民营企业家资源获取问题的价值揭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25-26.
[7] 韦雪艳,王重鸣,段锦云.民营企业二元社会网络模式及演化特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17.
[8] Dimitratos P,Petrou A,Plakoyiannaki E et al.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Does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Focal Firm Matter?[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1,(2):194-204.
[9] 郭磊.社会网络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10] 于林.基于网络视角的民营企业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分析与评价[D].上海:上海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