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型混合动力车的应用
2016-05-30纪淳望
纪淳望
摘 要:发展微型混合动力车可以节约大量能源,是当今社会节能减排的客观需求,也是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有益途径。为了迎合这一产业的发展,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文主要就微型混合动力车的发展背景与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型混合动力车;发展背景;应用
当前社会,由于一些人為的因素和自然地因素,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过程中污染源的排放超标,加重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占有比例,从而使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危害越来越大。加之我国石油能源有限,交通运输中,汽车直接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威胁。汽车对石油的消耗已经占到了我国石油总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正处于汽车产业转型的特殊时期,在开发电动汽车的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微型混合动力车可以节约大量能源,是当今社会节能减排的客观需求,也是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有益途径。
一、微型混合动力车的需要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排放标准不断的严格,电池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内和国外都对混合动力车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这也是我国汽车市场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在节能环保技术上下功夫,在服务大众消费上下功夫。让节能环保的汽车新能源电动车成为大众消费的首选。
一方面,综合我国的具体交通状况,比如中国大城市的交通普遍都存在拥堵和汽车频繁制动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动力车在节能治污的环节中就可以把作用发挥到极致。再者,中国油价持续攀升也许还有可能实行燃油税,道路拥挤的状况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也就大大增加了大众群体对微型混合动力车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更能获得大众消费者青睐的是混合动力车不需要改变汽车的驾驶习惯,加油也只需要进普通的加油站。政府和企业对混合动力车的推广不需要额外再花重资打造新建充电装置或者加气站。
二、微型混合动力车的优势
目前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对汽车市场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混合动力因其节能、低排放等特点成为国内外争相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在发动机的研究上,混合动力车可以借助发动机动力直接带动车内电器设备等附件,以达到节约电池组的电能。这样就可以减少电池组,从而也减少了汽车本身的重量。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不会发生过充、过放等问题,非常好的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增加行程公里数。
我国目前汽车市场的纯电瓶汽车的电瓶存在能量密度低、寿命短、成本高等实质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纯电瓶车在汽车市场上不能站稳脚的根本原因。微型混合动力车的出现,正在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逐步走向现代化规模化,因为它融合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点。在与电池相关的诸多问题没有办法解决之前,混合动力车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三、微型混合动力车的应用
首先在国内外的汽车市场,混合动力车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一个话题,并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去研究混合动力车的发展,鉴于我国交通现状,微型混合动力车必将成为汽车研究人员和汽车消费人员的首选。我国的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集团、奇瑞汽车公司以及比亚迪汽车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混合动力车,并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就目前我国的一些高校来讲,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等高校,在混合动力车的研究与发展、汽车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等的领域上都取得了大量喜人的成果。因此,微型混合动力车或将成为中国车市的新商机。
微型混合动力车的价格居高不下,是困扰扩大消费市场的一个难题。高价格,难以形成一个大的市场规模,而小规模的生产,又不能降低成本。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法迅速扭转的矛盾。
另外,由于微型混合动力车是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售后、维修体系还有欠缺,一些核心零部件还需要进口,这样就大大增加维修和保养费用。我们还需加强自主创新,降低成本,消除消费群体购买的顾虑,或者依靠政府减免微型混合动力车个人消费者一定期限的个人所得税等,这样才有可能被大部分群体所接受。
四、结语
我国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环保节能日益迫切,微型混合动力车将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力。在以后的汽车消费市场,国内外的整个汽车行业竞争的优势是什么?是环保技术!起决定因素依然是环保技术。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同时加大自主创新、提高能量再回收效率,成为我国此车市场亟不可待的问题。另外,还应该加强与国外的合作研发,提高研发速度,进一步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扩大微型混合动力的消费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晨,王博.深度混合动力系统发动机起动控制研究[J].汽车工程,2016(05).
[2] 王婷婷,陈潇凯,林逸.车辆混合动力系统不确定性传播与参数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3(08).
[3] 王好端,金振华,高大威,卢青春,张聚瑞.车用混合动力系统集成与测试[J].电子测量技术,2012(02).
[4] 王哲,钟艳.基于直线发电/发动机组的新型混合动力系统[J].上海汽车,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