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6-05-30王芳
王芳
【摘 要】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注意指导学生阅图用图,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并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兴趣培养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
一、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我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读图兴趣,提高读图技能。
例如,讲到“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时,教师提出有一对由西向东行驶的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弟,结果是早生的女孩成了后生的男孩的妹妹,这是为什么?用实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自觉主动去读课本“世界时区图”,学好相关地理知识。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地图的理解
在读图中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新见解,甚至是相反的答案,可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读图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在地理学习中,可以设计“一组等值线”图,从多个方面交换条件,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训练:①假定为地面等高线图,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②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气温温差的大小等;③假定为等水量线图、等深线、等压线图……这样,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对地图的理解能力,加强读图的应变能力。
三、引导学生动手绘图、填图,促进对地图的理解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给学生做榜样,经常亲手在黑板绘制简略地图和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跟着一起画,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
例如,教学中国地形“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时,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仅靠教师精彩的讲授,学生很难掌握其分布,印象也不深刻,记忆也不牢。这时结合地理填充图或者地理空白图,让学生边听边在地图上亲自填绘,有利于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加深了印象,强化记忆效果,优化了读图能力。
四、精心做好图文转换,提升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具和工具,“左图右书”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而加强图文转换训练则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认识大洲”时,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可采用让学生阅读北美洲的地形图的方法,将课文中对北美洲的地形格局的文字转绘为地理略图或模式图。如果学生能画出北美洲的地形呈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的示意图,便说明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已经理解和掌握了,而且鲜明醒目,一目了然,掌握了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加深了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五、借助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形象思维能力
有些地理知识教师难以口头讲清,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若能用计算机模拟,定让学生对地图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例如,在讲山地等高线的制作时,用多媒体演示山峰、山脊、山谷等不同的地形投影到地面的过程,大屏幕闪烁不同等高线的突出特征,并对比讲解,直观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和过去教师边讲边画相比,一是节省大量时间,形象生动、直观真实,避免了因画图不准和时间紧张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对比明显,印象深刻,节奏快,效率高,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总之,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