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观念下的美术有效教学
2016-05-30李蓓蓓
李蓓蓓
【摘要】:核心素养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能够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从人的成长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的角度出发,跨学科跨情境地规定了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在美术课程学习领域,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美术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想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 美术素养;教学情境;课堂延伸;教学相长
《千人千面》一课选自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5課,课业类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中,董老师在没有制作多媒体课件,只运用泥巴和简单的泥塑工具完成整节课,教学结构完整,课堂衔接自然。董老师在本课执教过程中,课堂驾驭自如,语言诙谐幽默,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董东升老师关于本节课的讲授,逐步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了泥塑人面像的制作方法,加深了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从如何提高學生的美术素养角度,对本节课进行如下评析。
一.情境教学法贯穿课堂----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在课堂开始时,为了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董老师语言诙谐幽默,创设故事情境,自称“萝卜哥”,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把泥巴拟人化为“相识多年的铁哥们”,然后说铁哥们没有嘴,带他自述,一边念关于泥巴的打油诗,一边用泥巴在黑板上做“泥”字进行课堂导入,课堂气氛轻松欢快,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活跃程度。
制作泥塑五官时,董老师问学生:“小泥巴“的梦是什么?学生回答:“想变成人。”董老师逐步引导学生给“小泥巴”做一张脸,人有喜怒哀乐,在此基础上给“小泥巴”修饰五官。
董老师在整个课堂中,用“小泥巴”拟人化的手法,模拟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觉得“小泥巴”这个角色活灵活现,课堂注意力较为集中,便于提高课堂兴趣。
二.基于问题情境,倡导研究式美术学习
将美术特有的活动方式——确定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选择并运用材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修改完善、创作作品、展示交流以及观看、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和判断等引入美术学习,并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究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创意和见解。
本课中,教师示范环节,对“小泥巴”脸庞的制作与修饰,然后引导学生制作。该老师说,小泥巴对这张脸不满意,想请一群活泼的小朋友帮忙做新的设计造型,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本,欣赏图片,说出各自喜欢的图片。在学生做出作品后,教师让学生把各个类型的小泥巴成果集中展示。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研究扩延,如:你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类型的小泥巴?你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制作出来?你还有没有更好的美化方式呢?(比如上色或添加丝带等装饰)你们觉得设计出来的小泥巴还可以做什么用途?(比如墙面装饰或者作为礼物送人等等)。
三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理念的运用
在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着片面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表现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问题是“注入式”、“填鸭式”、教师“一言堂”、“独角戏”、“满堂灌”。教师 “一讲到底”,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不注重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少,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课堂之初,董老师用搓、捏、揉、挤四种方式,制作简易手表,送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吸引力。董老师告诉学生,“小泥巴”静静躺在书桌里,然后让学生愉快地玩泥,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环节和操作性。学生尝试制作捏出蜗牛,轮船,爱心,棒棒堂,给予赞扬。在示范“小泥巴”五官时,董老师找小朋友帮忙做眼珠,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力。董老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强,在本节课中,师生互动较好,老师善于把问题留给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回应,与学生之间情感呼应较好。
成功的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上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自觉性、积极主动性就越高,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好;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好,就越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才能轻松、圆满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相反,如果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看不到统一性,结果必然是有一方被削弱了,不是不利于“教”,就是不利于“学”,或者是对“教”与“学”都有妨碍,而本节课中,关于“教”和“学”董老师把握较好。
四 结语
本节课较为成功,师生互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教高,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制作人面泥塑,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挥,突出了美术表现素养。不足之处是,本节课用了一课时完成,略显仓促,可以在人面泥塑的文化背景上加以介绍,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在作业展示环节,强调审美表现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自评环节说出自己的泥塑美在哪里,教师总结作业呈现成果,评选出创意实践奖,优秀作品,加以升华,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挥,不拘泥于教师课堂示范。
参考文献:
[1]戎科军 李静.浅谈情境教学法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 商情,2009.(1).
[2]陶旭泉.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