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兴趣的几点尝试

2016-05-30李杰李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

李杰 李进

【摘 要】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对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幼儿园中的科学类知识活动较为抽象,对于幼儿来说,是难以理解和吸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幼儿创建出具有良好科学趣味的学习氛围,提高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和吸收能力。文本通过简要概括科学探究性游戏对小班幼儿的影响,从教师、家长、科学研究氛围三方面来分析对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性兴趣的作用,从而提出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兴趣的具体尝试。

【关键词】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兴趣;探究尝试

一、科学探究性游戏对幼儿的影响

1.分析幼儿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因素,具备较强的探索心态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往往容易投入到周围事物中,按照他们自己的认知进行学习、了解。然而由于科学类活动较为枯燥与抽象,往往依靠幼儿的认知能力是无法理解和吸收的,如何创建让幼儿容易吸收,且具有科学教育意义的活动、游戏,教师就要站在幼儿的视角上,认真看待孩子的世界,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通过利用各种资源,为小班幼儿量身定制出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究性游戏。

2.探究性游戏对幼儿的影响作用

根据研究表明,进行科学探究性的游戏可以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在轻松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的游戏还可以提高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吸收程度,并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强思维能力,做其他方面也敢于进行尝试与体验。在这个解决问题与体验过程中,幼儿也能不断地成长,从而促进智能的发育和探究心的形成。

二、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兴趣

1.老师对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性兴趣的促进作用

从幼儿开始步入学习阶段开始,除了家长外,老师在其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也举足轻重。

首先,小班幼儿在这个时期对这个世界已经有属于自己的感知,虽说这种感知不够全面也并非完全正确,但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而此时幼儿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也逐渐加深。而这个时期便是培养他们兴趣的最佳时期。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可以说是开启孩子们的智慧的第一任老师,因而老师们若是在这个时期,多教导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小知识,是有利于孩子们培养科学探究性的兴趣的生成。

其次,小班幼儿的教课方式多半是以游戏为主,老师可以通过玩耍的方式使得小班幼儿对简单的科学小知识和小实验有所理解,同时有趣和娱乐性要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孩子的情绪记忆能力较好,这样有利于其的记忆;再者,娱乐和身心愉快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此时也促进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2.家长对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性兴趣的引导作用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也具有引导作用,而对于一个幼儿来说,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家长的一切都是对的,所以他们会模仿他们的家长的一些行为。而此时,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一些有关于科学的小知识,为孩子解答一些小问题,为孩子讲述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简单小原理;比如:为什么他们的玩具小车车会开呀,为什么电灯会亮呀……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好奇心特别重,开始感知世界但是又一知半解的,还处于懵懂的阶段,渐渐的就产生出许多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家长的回答,对幼儿的思想也起明显的引导作用。正如很多家长无法告诉孩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是在这个问题探讨过程中,也是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接受,而这些生活中的点滴也会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性的兴趣。

三、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兴趣的具体尝试

1.对幼儿科学探究性兴趣的构建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之大,怎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一个怎么样的人。在生活中我们都感受到环境的影响力。然而对于喜欢依样画葫芦的幼儿来说,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研究氛围也是十分有利于其成长的。

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如若让幼儿长期处于科学探究的生活环境内,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也会随之加深,通过一些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孩子理解更多的科学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设计一些很安全并且很简单的科学小实验能让他们自己动手,而这种科学小实验,不仅对幼儿的智力开发有益,还能对幼儿的科学探究性兴趣有着构建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构建教室环境这点入手,一个具有科学探究性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影响深刻。在教室的书籍角也可以多放入一些科学性的动物成长图册,让孩子看一些有趣的卡通科学小知识的书籍,促进幼儿对动物生长过程的理解与知识的吸收,幼儿时期孩子是孩子潜力开发的好时机,如果孩子一直处于一个较好的科学探究氛围,对幼儿的科学探究性兴趣有着很大的构建作用。

2.设计适宜幼儿的科学探究性游戏

(1)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计简易科学游戏。幼儿的科学教育教学中应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理论知识,并将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融入其中,促进幼儿探究科学心态的形成。创建让幼儿容易吸收的游戏,教师就要站在幼儿的视角上,将抽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科学小知识,从生活中取材入手,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简化游戏步骤,而且在做一些小实验的时候,可以用更为生活化的东西去代替。比如,要教会幼儿摩擦生电的科学原理,教师就可以准备纸片和塑料尺,通过塑料尺的静电吸引将纸片吸引起来。而一开始塑料尺是不带静电的,纸片无法被吸引上来,教师可以通过做区别对比,将塑料尺在衣服或手上摩擦,从而产生了吸引纸片的现象。通过这些巧妙的现象给幼儿一定的新鲜感,从而使他们原意自己动手开始做实验,进行思考探究。

(2)设定自然养殖区,组织科学小竞赛。园所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性兴趣,可以在内部开设一些自然种植片区,比如,设定一块小田地,让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中看到植物的成长情况,能够对自然环境有较大的感知能力。教师还需要认真对待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性兴趣的游戏内容,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3.为幼儿营造良好科学学习氛围

(1)锻炼良好的科学知识分享意识。在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过程中,通过营造能让幼儿主动去进行分享的知识氛围,让幼儿能够增强分享意识和吸收科学知识的能力,而幼儿所处年龄阶段较为特殊,幼龄孩子并不具备完善的语言沟通能力,无法将自己发现的新奇事物用科学理论描述出来,这时,就需要另外的表达形式。比如,在实行具有科学探究性的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除了可以让幼儿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向小伙伴们介绍,也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做法来展现给其他小朋友看,比如,利用画图的方式来展示,从而提高感知能力,促进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

(2)关注幼儿的个体成长。对于幼儿来说,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是具备极大鼓舞性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存在,不管性格是怎样的孩子,都是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也会渴望得到大人们的关注,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科学性探究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建出良好的科学性探索氛围,在活动的过程中,耐心地教导每个孩子,并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与帮助,从而逐渐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更加强烈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结语

幼儿所处年龄较小,虽然其阶段特征会具备较强的好奇心,但是由于科学性的理论知识对于幼儿来说仍太过于抽象化,无法做到良好地吸收和理解效果,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征,就要制定适合幼儿的科学探究性游戏和轻松的科学知识分享氛围,从而帮助幼儿提高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自然与科学的奇妙之处,更好地促进幼儿智能的开发,构建起良好地科学探究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江景雅.浅谈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兴趣的几点尝试[J].电子制作,2013,20:138+129.

[2]徐文.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