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6-05-30李海燕
李海燕
【摘 要】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广大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教师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中职教师更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越来越低,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本市的几所中职学校教师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关键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心理问题的原因
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的、流动的概念。心理健康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而是一个连续体。神经症和心理健康是这个连续体的两端,两者之间实质上是由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化。心理是否健康也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在一段时期,一个人的心理可能处于健康的状态,而在另一段时期,心理健康水平又可能下降。所以人无法被截然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心理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但如果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越积越多,终究会由质变到量变,也就是说,心理不健康了,就成了各种神经症。
本次问卷主要采用的是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参加问卷的有本市三所职业学校的共180多名教师,男90人,50岁以上的有20人,40岁以上的有36人,25—40岁的有34人。女:96人,50岁以上的有15人,40岁以上有43人,25—40岁的有38人.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的教师,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普遍较轻,主要问题是身体本身的不适。25—40 岁的青年教师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主要表现为自卑,缺乏成就感。40岁以上的中年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大多处于中等程度,像长期睡眠不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情绪易失控等问题比较突出。
那中职教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社会压力:时下流行着一句话来评论老师:起的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干的比驴还多。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教师心中都有强烈的自卑感。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低,这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教师在外面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职教师。付出的多,收获的少,甚至没有收获。教师被社会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标准来要求和约束,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一旦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学生出了什么问题,所有责任就都是老师和学校的。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十几年的教育都没把孩子教好,在职业学校的几年就能让孩子成功、成才?难道家长没有责任吗?但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中职教师对学生还要始终保持“是人就有可能犯错;他们还是孩子。”的态度。所以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不能发泄内心的不满,不能批评,更不能体罚,得苦口婆心的教育,疏导。作家毕淑敏说过:一个人伪装得有多像,付出的代价就会有多大。教师这个职业面对学生,很多时候需要“伪装”,“取悦”学生而苦了自己的心理。
工作压力:学生的教育难度增加是导致中职教师工作压力大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任性、自私、心胸狭隘,唯我独尊,受不了一点点的批评和挫折,职业学校的学生品行问题更多。偷、斗殴,以大欺小,逃学,课堂打瞌睡,抽烟,酗酒、攀比,早恋等,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顽皮捣蛋的学生绝对不是个别。老师是人不是神,中职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还要全方位地对这些学生进行品行教育和日常管理。有些时候教师的付出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使很多教师的成就感、价值感受到挫伤,出现工作倦怠等反应。另外,中职学校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很多教师得不断换专业,增加新知识,给自己充电。
老师们还得写各种毫无实际意义的笔记、计划、总结,各种评先选优活动的听课、评课、说课、讨论会、交流会,这些活动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中造成教师工作量的大幅增加,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难以逃避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同样是教师心理发展状况的显示写照。倦怠是指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具有倦怠现象的教师在身体上表现出一种慢性衰竭,包括深度疲劳、失眠、头晕眼花、月经不调、反复得流感、头疼、等。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头痛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些人还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肠胃问题,溃疡和高血压。职业倦怠还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教师倦怠的核心成分,是指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和热情衰竭,是一种情绪、情感季度疲劳的状态,这种状态会直接削弱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质量,减少对学生的赞扬以及师生互动。人格解体是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漠、消极的行为,对学生持否定态度,有意疏远学生等。低成就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表现为发现自己的努力未能给学生带来任何变化,自己的付出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承认,因而降低了工作中的效能感,强化了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倾向。
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自己、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让教师的心理问题、不良情绪等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能及时、合理的得到宣泄,解决。保证老师能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