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6-05-30赵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赵彤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人文学科,具有肩负着承担汉语言文化素养提高的重任。社会的发展要求各高校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升华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中普遍设置的基础性文科专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发展历史较长的专业。随着建国后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各科教学大纲的颁布,汉语言文学专业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逐渐表现出不足,专业定位不合理,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等。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突破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从汉语言人才的社会需要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当前汉语言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汉语言专业是一门语言学科,高校汉语言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基于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为主,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是对学生汉语言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但在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能力。学生学习到的是汉语言的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面比较窄,却失去了自身语言能力发展的机会,对以后的就业能力也有影响。

另外,汉语言专业的课程缺乏时代感,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学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也很少针对学生进行课程设置调查。对课程的理论分析很多,却缺少实践经验,汉语言很少进行针对性写作能力训练,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降。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定位不合理

社会在发展,教育培养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近几年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高校依然没有准确定位汉语言专业的社会需求价值,未能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也没有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汉语言专业的学科定位不准确阻碍了汉语言人才的培养。

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灌输式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教师一个人在讲,课下学生们无精打采。一言堂的教学使教和学分离开来,不能形成课堂互动,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积极回答,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形成了尴尬的课堂45分钟,教学效果有怎么会好呢?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修养

新型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包含了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也必须要注重文学修养的完善。尤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这项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需要现代化人才以自身的高素养,像种子一样把汉语言知识发扬光大。扎实的心理素质也是中文系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应该通过营造中文系特有的文化底蕴,深入事物实际的基本心理素质和工作素质,培养学生遇到事情诚实务实,锻炼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突出文学基础功能

随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出现,人才培养从学术研究到复合应用的转变,对课程设置应遵循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突破原有的体系框架,对课程设置进行整合,形成以文学基础为主的语言功能,再以文艺学辅助,两者相辅相成,构建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构建学科基础与技能、素养有效结合,拓宽学生知识结构。任何专业的设置都应在专业基础上增强学生能力培训和实际应用能力培训,更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应遵循此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能力,促进专业设置。

3.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式课堂

教学方法的转变要以符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自觉将创新教育和发散性教育运用到教学的环节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要避免一言堂,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经常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也要重视汉语言写作课,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加强写作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书面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汉语言和实践相结合,做到汉语言文学的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社会技能。

4.调研社会需求,合理定位学科价值

高校在定位学科价值时,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比如,汉语言文学重点院校在师资力量、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教学及各行的文字工作,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科研和管理、文学和艺术、素养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再比如,汉语言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重要,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言,对高技能的汉语言人才的需求是极大的,因此,高校也要尽快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汉语言领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76-78

[2]梅红霞.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教育教学论坛.2010(21):151-152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