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发展“慕课”教育的SWOT分析
2016-05-30苏洋
苏洋
摘 要:“慕课”因其高效便捷、体现教育公平、与现代技术结合紧密等特点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改革追逐的潮流,但是其是否适宜中国的教育环境值得探讨。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开展“慕课”教育的客观实际,分析其开展“慕课”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期为高等院校开设“慕课”提供指导。
关键词:慕课;SWOT分析;高等院校
慕课,中文含义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麻省理工大学在2001年将部分课程免费发布在互联网上,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在线共享。15年来,麻省理工大学致力于“慕课”的传播与推广,至2011年“慕课”课程已经超过2000门,网络点击访问次数达1亿多次。之后,世界各国知名大学开始积极加入“慕课”的行列,“慕课”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改革追逐的潮流。
中国于2013年正式开展“慕课”教学。“慕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一到国内即引起了国内高校的热捧。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加入“慕课”行列,成为国内开展“慕课”的先驱。之后,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也先后开设“慕课”课程,“慕课”成为中国高校的“新宠”。为了进一步推进“慕课”的推广壮大,上海众多高校联合成立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委员会,使得“慕课”这一教学方式开始组织化发展。
“慕课”因其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而不受高校自身师资力量的局限,使得不同高校的学生可以通过“慕课”这种形式分享到不同高校的学习资源,从而受到学习者的高度认可。同时,“慕课”也对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较大的冲击,由于发展周期短,扩张速度过快,不同高校对“慕课”教学的适应能力和转变速度存在差异,可能会给当前高校教学造成一定的混乱。因此,客观评价“慕课”这一教学方式的外延式扩张是否适宜中国的教育环境,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又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是当前亟待回答的重要战略性问题。本文拟采用SWOT分析法,探究我国高等院校开展慕课教育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高等院校发展慕课教育的优势分析
1.教学内容短小精确,适宜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慕课由于其每一部分内容相对短小,占用时间较少,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课程学习都更加便利。一方面,慕课的教学内容精确短小,使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有更多的自由,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专业化调整,生成一个内容丰富、更具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传统来讲,大学课程的教学方式通常是采用国家或某地区统一编制的教材,加上授课教师准备的教案、习题等辅助材料,按照学期初设置的教学大纲讲授,并在学期末按照考试大纲进行考试。这种方式的自由度非常低,教师必须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学生也必须跟着老师的进度一点点的跟进,双方均呈现出“不得不”的状态,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慕课在制作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加精致。由于考虑到慕课的受众群体较大,因此慕课设计者在制作慕课教学资源时,通常会比其直接在讲台讲授时要更加严格,也使得慕课的教学内容编排更加合理、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配合更加科学,趣味性和实用性也会更强。
2.公开学习资源,更加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都具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不同高校在教师、教室、经费等教育资源方面差距甚大,教育资源分配相对集中,使得很多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慕课作为一种免费的、众多优秀高校参与、优秀师资配合,使得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趋于环节,高等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也可以跟名校师生一起学习,从而打破传统教育的限制,降低甚至消除进入门槛,使更多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从而体现出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一是通过增加听课人数来体现教育公平。传统教育中,受到教室大小、优秀教师数量、精力等的影响,能够接受优秀教师授课的学生数量比例较低,即便是同一高校内部,也会存在不同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之间的差距。但优秀教师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上有限的课程。而在采取了慕课形式以后,某一个教师的授课内容可以供诸多高校的学生学习,不同年级、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学习者也都可以学习,而且成本低廉,这是传统教育所难以实现的。二是通过免费课堂来体现教育公平。传统教育方式对学习者的限制较多,特别是在课堂座位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学生被排除在外。而慕课的免费性,使得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到慕课的优质资源,从而使得所有学生受同样的教育机会。三是通过网络媒介来体现教育公平。传统教育需要学习者亲临教室接受教育,而慕课只需要在网络这一虚拟的课程上就可以接受教育,从而打破了因地理因素导致的教育门槛,使学习者地处各地都可以接收到世界名校的课程,打破教育藩篱。
3.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慕课由于采用了更多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机器劳动代替传统的教师人工劳动,极大地解放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使教师专注于课程内容的编排和课堂管理,从而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一是通过其便捷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教师而言,将某一信息传达给一个班级的几十位学生都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但在慕课条件下,通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无线网络等技术,可以在瞬息之间传达信息,传播知识,完成互动。二是通过网络技术和视频手段,教师过去在课前大量的教案准备、ppt制作,课堂上大批量的板书等都可以得到一定的节约,从而使教师工作更为专注。
二、高等院校发展慕课教育的劣势分析
1.学习成果认定困难,社会认可度低
慕课难以有限转变为有效的学习成果。目前,由于慕课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不用高等学校之间对彼此慕课内容的认定还比较困难,如学生的学分认定、证书认定等,即使慕课课程结束颁布相应的证书或证明,但这种证书或证明的社会接受度有限,对于一贯以来以“分数”或“证书”为认定标准的高校或学生都难以接受。
2.课堂监管困难,学习效果欠佳
通常来讲,一个班级内人数的多少对于授课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人数越少,效果越好。但是在慕课教学中,由于受众数量庞大,同时在线学习的学生可能超过几万人,学生在课堂上的监管较为困难,授课教师难以通过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慕课授课过程中难以实现师生互动。传统面对面授课的一大优点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临时更改授课内容、讲课速度,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适时提问,从而实现良性互动,提高学习效果。而在慕课中,由于学习者与讲授者不直接见面,因此教师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推进,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听,出现问题也只能学生之间或与辅导教师之间互动,效果有效。
3.缺乏盈利模式,正外部性难转收益
慕课的正外部性难以转变为收益,导致慕课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有限。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具有排他性,教学内容具有独占性,教师长期从事某一课程讲授过程中会积累庞大的资料,这些资料成为教师在学校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但是在慕课中,由于教育资源公开而且免费,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其他受众不会对慕课资源的提供高校或教师给予收益,如果由某一高效来提供慕课资源,其成本得不到补偿,在短期内或许可以坚持,长期来看,积极性将会不断消磨。
三、我国高等院校发展慕课教育的机遇分析
1.高等教育越来越国际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国际化,文化理念、教育资源等各种教育要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国际间流动。纵观全球一流大学,无不秉持国际化的教育视野。美国,作为人们公认的教育强国,极力倡导教育的国家化,注重高等教育中学生来源的多样性,不仅提倡从其他国家招收学生,也支持输送本国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美国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分别达到17.7%.13.6%和9.3%。慕课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将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发布于全世界,实现不同地区教育的共享,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自2010年以来,我国众多大学开展慕课教育,参加慕课学习的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超过四万的中国人热衷在Coursera学习。
2.有助于高等院校的合作与竞争
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办学条件的差异,通常各行其是,不同地区乃至同一地区高校之间开放程度有限,传统上国际化教育形式仅限于交换学生、学术交流或者项目合作等。学校的竞争力局限于学校的历史传统、科研成果、校友声望等方面,在高等教育中起重要作用的课程教学往往无法进行比较,不利于我国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慕课的出现,打破传统高校各自为政的局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囊括所有高校,将我国高校与世界上其他高校放到一个平台,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等展现给学习者。不管是一部分先行者的主动选择,还是另一部分剩余者的被动迎战,高校处于这样国际化的环境中,必须考虑国际化、共享性的教育理念。有竞争就有动力,我国高校在这个国际化大平台上,不仅要汲取高质量的课程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要将慕课中先进的教学方式运用到传统课程教学中,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经验,再运用到慕课中去,吸引更多的在线学习者。
四、我国高等院校发展慕课教育的挑战分析
1.资金短缺制约慕课教育的推进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其应用和推广不仅需要大量的硬件建设,还需要先进的软件建设,要实现这些基础建设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给高校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与国内相比,国外慕课资金来源广泛,有很多融资渠道,比如风险资金进入、社会募捐、各种基金会赞助等等,因此相对财政压力较小。我国高校资金来源比较有限,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费,有部分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办企业获得收入。除此之外,社会资金、基金会以及风险资金投入更是微乎其微。而我国高校教育支出很多,比如教师工资、校园建设等等,因此对于慕课教育的投入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慕课教育的发展,是我国开展优质慕课教育的重要短板。
2.发展慕课教育的内在动力不足
国外慕课的兴起与发展,是在高校生源缩减、传统教学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开放性、共享性以及公平性等新理念的发展结合起来,应运而生、成长发展起来的。我国高校的办学背景大部分都是国家财政支持,市场化程度不高,开展慕课教育是抱着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心态,缺乏根本上从自身办学理念革新的内在动力,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同时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敏锐度低,制约了我国高校慕课教育的快速发展。
3.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在MOOC授课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部分学生在这种学习形式中表现得异常突出,可是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无从得知。在传统的大学中,教师能够直面自己的学生,可以迅速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取得的成绩,有的老师还可以为其进一步学习、就业写推荐信。在慕课这种学习形式中,无法做到传统大学那样,师生、同学中在现实的课堂中能建立密切联系,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哪些学生优秀,哪些学生存在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22-26.
[2]郭芸,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61-64+69.
[3]沈义军,宋建军,姜波.“慕课”的影响力:高校面对机遇与挑战[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05:91-93.
[4]高地.“慕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3:104-108.
[5]崔璨,刘玉,汪琼.中国大陆地区2014年高校慕课课程建设情况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5,07:19-24.
[6]魏英玲,何高大.欧盟高校“慕课”(MOOCs)的现状与发展及对我国高校“慕课”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05:30-37.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