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本科土木工程类教育成本收益计量探索

2016-05-30陈勇张兆钦

亚太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

陈勇 张兆钦

摘 要:文章采用工程经济学的方法对昆明理工大学城院土木系的同学进行了社会经济以及个人效益分析。围绕城院土木系高等职业教育成本、社会经济效益、个人经济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前后对比。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土木类高职本科人才在社会上存在的经济价值以及与读完高中未继续深入读书的人的直接货币对比。得出无论上高职本科与否两部分人群均可获得理想的收入且在10年内土木类高职本科教育总收入折现低于未受高等教育人群的结论。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高职本科;土木工程;收益支出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1-0146-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高等学校生均教育成本问题逐渐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工程经济学是工程技术与经济核算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也是经济学原理在投资问题上的应用,主要是与工程相关的投资上的应用[1]。工程经济学是融汇了工程学和经济学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2-3]。工程经济学需要立脚点,指的是分析者在项目研究中的组织立场。划分工程经济学立脚点原则涉及到的六种社会实体,孙树垒[4]等人通过财务流量表的结构、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以及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分析这三个方面,论述了立脚点的具体应用。本文将应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系统分析与平衡分析的方法以及前后对比原则进行理论的评判。刘娟[5]从个人教育成本与收益模型切入,分析了我国中职招生难的问题。黄恩东[6]从大学生个人教育成本与成才价值的角度分析,提出全社会和用人单位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薛文翠[7]分析了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低下的原因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在结合国内现状,毕业生就业收入与个人教育投资不成正比这些现状出发,利用工程经济学对我国的个人教育投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个人在高等教育投入上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直接的货币支出,包括学费,书费,住宿费,交通费,生活费五个部分。结合实践,选取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10级土木系毕业生的支出情况,随机抽取246位毕业生进行网络调查,有效数据241份,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以及匡算的方法,对本科生培养成本的内容取舍、实有学生的类别和折合成当量学生的比例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计算出了该校各类学生的生均培养成本。见表一:其中受高职教育学费为8500/年,书费、培训费为1576元/年,交通费356/年,生活费为15600元/年,住宿费为600/年。未受高等教育支出数据采用国家数据库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数据。也包括生活费用,交通费用等各项费用,为13883.9元/年。间接成本也称隐性成本,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段的学生为受教育而放弃工作所获得的收入,即受教育的机会成本,这些机会成本同直接支付的学费一样是上学成本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受的教育越多,放弃的收入机会成本就越大,但机会成本的测算比较复杂,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测算公式。因为采取有无对比原则,并没有将间接成本算作个人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

1.数据间使用关系

可以看到生均培养成本是26632元/年,四年共为106528元。随机调查127位10级毕业生,有效数据为122份,他们第一年每月的平均工资为3112.5元,一年可以获得收入37350元。根据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中,土木工程排在44位,月收入为3613元,全国本科大学生平均工资为3560元,全国高职高专学生的平均工资为2940,高职本科介于普通本科和高职本科之间,平均工资为3250元,我方调查为3112.5元,与3250元相差137.5元,相差率仅为4%,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和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数据报表,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3000.4元/年,2012年的云南省城镇人口为1831万人,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为14.28万人,占整个云南城镇人口的0.78%,不足1%,将该部分人群的影响忽略不计。

三、用静态评价的方法评价收益率

(一)不考虑升降工资的静态评价

个人在教育投入上的收益率,也就是说通过比较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和收益,计算出个人接受教育的收益率,这个收益率是决定个人教育需求的重要变量。个人接受教育的成本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直接成本是个人接受教育的直接货币支出,间接成本由个人接受教育期间损失的工资收入来计量。静态评价的方法比较简单,通过和标准投资回收期比较,能够判别投资方案是否可行。

社会折现率表征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适当的社会折现率有助于合理分配建设资金,引导资金投向对国民经济贡献大的项目,调节资金供需关系,促进资金在短期和长期项目间的合理配置。取不同的社会折现率分别为8%、9%、10%、11%、12%、13%、14%、15%、16%时,可得到表一:

可以看到,当社会折现率分别为8%、9%、10%、11%、12%、13%,14%时,净现值都是小于0的,表示项目实施后,除了不能保证实现预定的收益外,更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根据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数据和现金消费支出数据显示,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为23000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38839元。

而没有上大学的个人用上述公式算得当社会折现率为8%时,净现值为6766765元。

而读高职本科的人在8%的社会折现率下,净现值为-914957元,这说明在2010年到2020年的这段时间里,不考虑升迁以及涨降工资等因素,读高职本科的收益要远远低于未受高等教育的人群。

(二)考虑升降工资的静态评价

根据何国安[8]的研究,每个人工资的影响因素和社会、企业还有工作经验有关联。每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是不同的。

这里因为工程经济公式的影响,选择2014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全国工资平均货币工资指数为1144,默认平均工资上年指数为100。根据上文,毕业生的毕业后第一年工资的平均值为37350元,按照以上指数得到等差金额G=53784元。根据等差序列现金流量的等值计算公式中等差序列现值公式,已知等差变额G和i,n,求现值P。

P=G×[-n]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不读书的人群的现值为19629466元。读书的人群得到现值为6965966元。

可以得到,在工资水平同等增长的前提下,读书的人群的净现值仍然远远低于不读书的人群。

四、用动态评价的方法评价收益率

静态评价方法必须事先给定一个折现率,而且采用该方法时只知其结论是否达到或超过基本要求的效率,并没有求得项目实际达到的效率。内部收益率求出的是项目实际能达到的投资效率,(即内部收益率),因此在所有经济评价指标中,内部收益率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差额内部收益率法是一种重要方法。采用此法时,当△IRR>ic(基准收益率或要求达到的收益率)或△IRR>is(社会折现率)时,投资大的方案所耗费的增量投资的内部收益要大于要求的基准值,以投资大的为优,△IRR内部收益率可由以下公式解得:

NPV(IRR)=∑nt=0(CI-CO)t(1+IRR)-t=0

此公式是一个一元高次方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线性插值法”求IRR的近似解。其公式如下:

IRR≈i′=i1+NPV1NPV1+|NPV2|×(i2-i1)

其中i1和i2为插值用的低高折现率,NPV1和 NPV2分别为用i1和i2计算的净现值。

在本次研究中,将采用2006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社会折现率,即为8%。将两部分人群做如下方案,见表格二:

五、净现值与人均生产地区总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报表,2012年云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22195元/人。2013年云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25322元/人。2010年云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15752元/人。将上述两部分人群都与2010年云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做比较,可看到两部分人群的净现值都远高于2010年人均的GDP,即无论上大学与否,均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收入。

六、结论及原因分析

因为仅从中等教育之后开始研究,并没有研究消费性收益,也并未考虑间接投资与收益,未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并没有高昂的学费等等其他费用,受完中等教育之后就可以获得收益,现金流入一直大于流出。而高职本科部分人群因为前四年会流出大量资金,如学费,生活费,又没有直接的收入,也并不考虑机会成本,做完差额收益后,最终会出现整体流出大于流入的现象。光从10年内货币成本收益上来讲,得出上高职本科并不是很划算的结论,也符合明瑟收益的印证。10年以后的货币及消费性收益,需要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Steiner H M.工程经济学原理 [M].张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李南.工程经济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Sullivan W G,Wicks E M,Luxhoj J T,工程经济学[M].邵颖红,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孙树垒,仲琴,孟秀丽.工程经济学立脚点原则的分析及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8.

[5]刘娟.从个人教育成本与收益模型看我国中职招生难的问题 [J].中国科技信息,2010.1.

[6]黄恩东.大学生个人教育成本与成才价值的对照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7.

[7]薛文翠.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低下的原因和对策 [J].社会经济.

[8]何国安.社会、企业及个人工资增长率的研究 [J].财经评论,2013.6.

猜你喜欢

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
基于项目驱动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优化设计
《工程经济学》中PPP净收入项目折现率确定算例分析
《工程经济学》中PPP净支出项目折现率确定算例分析
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探析土木工程中的造价控制管理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要点探析
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