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化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6-05-30林金花
林金花
摘 要: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它有许多教学优势是大班教学所缺少的。详尽阐述了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主要围绕如何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举手答问、主动学习,以及采用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体会,旨在小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真正体现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关键词:小班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它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师生比例小、教育资源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小班学生人数少,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选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每一个”,对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对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改变更有利,对推进以人为本、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方式更有利。
小班化教学有着这么多的好处,吸引着我在教学实践中设法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45分钟课堂的最大效率。为此,我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一、举手答问,倡导主动学习,是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
数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注重不同数学知识应用的实践操作与分析,实践操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我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升、情商得到提高、数学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十分珍视。因此,必须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沟通中进行数学学习,在沟通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沟通中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沟通中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大班额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习惯对举手的学生提问,让他们来回答问题。因此,在整节课中,往往出现积极回答的学生只有几个学生(“常客”),而其他学生也习惯充当“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这使学生课堂上主动思考缺乏积极性,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缺乏,课堂变成几个“常客”的学习天地。对于这一小部分“常客”来说,也是一种不利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受到影响,也容易产生“回答疲惫”的问题。实施小班化教学,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为此,我重点思考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更好地解决学生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呢?当然,可以机械性地提问,指名让更多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这样的话,课堂气氛就会比较紧张,有些学生回答吞吞吐吐而且声音可能比较小,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我想到了一种办法。在课堂教学时,给学生回答问题制定了一个目标,即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次数进行计量,每次回答正确算一次合格,以周为计量单位,回答合格次数比较多的学生奖励数学平时分5分,回答合格次数特别少的学生当周周末要写一篇数学反思小结。采用这种方式后,学生上课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把握每一次自己能回答正确的机会。一星期后,我作了一次统计,发现回答合格次数在10次以上的约占三分之一,5~8次的约占三分之一,2次以下的约占三分之一,根据事先的约定,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了奖励,三分之一的后列学生在休息日要写一篇数学反思小结。在每一位写反思的同学的反思中,道出了自己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心理,并下定决心要在下个星期大胆表现。第二星期刚开始,我对上一星期进行了简单的小结,对写反思的学生给予了鼓励。在这节课上不少胆小的学生,不再沉默,勇敢地举手回答,大多数学生战胜了自我。第二星期下来,第三层次的学生与第二层次的学生回答合格次数基本接近,作为鼓励,这一周没有一个学生写数学反思。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走神的少了,写数学反思的也越来越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效果较好,这样的课学生都喜欢上了。
二、分小组教学,注重合作学习,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法国作家莫阿罗曾经讲过,同学是比父母还要好的教育者。他的话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呢?为此,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小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补互助、协调和谐地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在平常的课堂训练中,我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在小组里去讨论我给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就是均等的,然后各个小组中的发言人发言,最后我给予中肯的评价和及时的鼓励。在分小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时,要注意一个基本原则:小组之外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同时,小组之内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每个小组内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小组间学生的竞争促进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亲密合作。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分小组教学。当遇到要学的数学知识的可操作性強的时候,我就采用分小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如在进行菱形教学时,我首先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模型,然后让学生回答学过平行四边形哪些性质。当学生提到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时转动手中的模型。当转到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时候,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纳闷着互相瞪眼。这时我因势导出课题,引出当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初中数学里把它叫做菱形。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以及给出菱形的定义,仅仅三分钟的时间就直奔主题。
紧接着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小组,每个小组5位同学,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菱形的性质特征。同时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进行分工,有的学生记录,有的学生发言,有的学生监督。记录的学生要及时记下本组成员的发现;发言的学生要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发现,看哪组的发现最多并说明本组的发现的正确理由;监督的学生要设法让本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探究。经过五六分钟,学生跃跃欲试,于是我请了其中的一个小组的发言人对本小组的发现进行总结,其他同学及时做好补充。最后得出菱形的特殊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3)菱形的每一组对角都被对角线平分。然后请学生上台板书这两条发现的证明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发现了证明过程,学生不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更快地得出对自己的猜测的验证而合作,一方面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发挥,另一方面合作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学生在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中、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因合作带来的快乐。因为是在小班里推行小组交流和汇报的教学方式,有着比较宽裕的时间,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特别理想。
三、分层次教学,关注每一个体,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要关注每个个体个性的差异,不要把他们看作同一类型的人,再教给他们同样的东西,而要努力想办法让他们个性地发展。因此,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让每个学生力极大限度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小班化课堂教学采用分层教学,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各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关注。当然了,在大班教学中也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是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一次层次的学生的。而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这样的小班化课堂会变得更活跃、更和谐。
在等腰三角形的“等角对等边”定理教学时,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会运用所学的“等角对等边”定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我在教学时提供了一道例题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思考解决。如图,小明坐着轮船由A地出发沿着正南方向航行,在A地看到一小岛C,测得小岛C在南偏东35度方向上。保持航线继续航行50海里到达B地,此时测得小岛C在南偏东70度方向上。
■
(1)求∠C的度数。
(2)轮船在B地时,它与小岛C相距多远?
针对这道例题,我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处理:
第一,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部分交给学优生去完成,即让学优生用三角形有关内角的度数替换题目中的数据;
第二,把计算三角形ABC的度数交给中等生去完成;
第三,把分析得出结论的任务交给学困生去完成。
上述问题处理的过程中,我给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工,尽量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验。因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积极探究、思考,踊跃发表见解,很快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他们都感觉到自己其实也很聪明,经过努力学习,他们也是可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都露出得意的笑容。采用分层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也更加和谐融洽了。
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尝试实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认为是比较适合、比较成功的做法。当然了,要让小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课,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思考完善。
参考文獻:
徐联波.小班条件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