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重”生活:儿童成长的必需品

2016-05-30徐建林

关键词:成长

徐建林

摘要: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说:“儿童是成长中的人。”但万物的成长都需要相应的条件给予支持,作为现代社会最为关注的对象——儿童,一直以来都让人倾注更多的努力,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成了永恒的话题。本文试对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撰写的《孩子们,你们过得怎样?》一书中的教育观做深度剖析,以此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产生借鉴作用。

关键词:成长;自然生活;阅读生活;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27-2

现在社会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忙碌奔波着,其本质无非是为了下一代,就像如今的教育口号“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杜威说:“教育的归宿点是培养出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人,但出发点是‘未成熟的儿童。”他们就像一棵棵极富成长性的幼苗,需要成人世界的呵护和培养,因此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到底应该为孩子建立怎么样的生活?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去解答。

一、自然生活——“水泽”般呵护生命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经验犹如一块最肥沃的土壤,在上面可以播下最美好的人类经验的种子,以期获得最稀罕的收成——独一无二的个性。”……这是阿莫纳什维利在第一章中一直注重提到的——儿童的生活经验。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孩子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注重孩子功利化的脑力学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加重,当今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在我班虽然很多孩子都是农村户口,但是已经基本没有农村生活的体验,比如对一些植物的辨识基本不知,这对孩子掌握基本生活常识也是一种损失。

2.当今的家长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的文化教育,即使是周末我们还可以看见很多孩子去进行文化补习,很少开放出更多的注重生活体验的活动场地,同时有的家长也觉得注重生活体验,就是一种“放羊式”的教育,觉得没有特别大的价值,同时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3.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愿意接受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看电视这些活动,从小就成了“宅男”、“宅女”。同时也由于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错误,宁愿孩子留在家里也不放孩子出去,也由于家长空闲时间的匮乏,很少愿意陪孩子出去走走,宁愿给钱,也不愿意给孩子时间。

其实孩子生活经验的缺乏对我们的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解决一个关于旋转的问题,题目讲的是从2点到2点15分分针转动了多少度?很多的孩子表情告诉我,他们脑袋中连个钟概念也没有,因为很多孩子有了手机,手机有时间,但是无法观察到时针、分针旋转的过程,造成了孩子解决问题的困难;还有比如填写一些单位名称的问题,浴缸的容积是400(),很多孩子由于来自于外来民工家庭,合租的房子家庭设施比较简陋,对浴缸表象模糊……诸如此种这样的问题都折射出了孩子对生活体验及对生活的观察的缺乏。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处理呢?阿莫纳什维利做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阿莫纳什维利让孩子们利用暑假的真空期不停地写信给他,这是写的过程,更是孩子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也是对细致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的确是“一箭三雕”的妙招。当然了,就像所有的教学一样,总会有几个小马虎,故事中有个孩子忘记写通讯地址了,导致老师无法回信,相信经过这次失落后,孩子以后就会心细起来,如此教学总比我们教学单纯的写信格式好多了吧。

陶行知先生讲究孩子真实的生活,他提倡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诚然,对儿童而言,成人少一些“不准”,让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法则,或许比任何学校教育更合适。

二、阅读生活——“土壤”般孕育精神

曾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一本书都不到,国人的阅读水平一直当今国民素养的诟病。面对我们的孩子,他们虽然在读书,但是内心却不喜欢阅读,每年的高考季,学生大量的“焚书事件”似乎永远是报刊的头条。阿莫纳什维利说:“如果你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要读,你就是个坏老师;如果你的大多数学生都酷爱读,你就是个好老师;如果你班上的所有学生都爱读,并且嗜读成癖,那你不仅是个好老师,而且还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培养儿童对阅读的热爱,这是涉及教师人格的大事。”诚如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对孩子整个成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往往只看见学生的分数,而丢弃了真正有价值有营养的阅读,这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我觉得阿莫纳什维利方法有一定的价值。首先是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对书本有一个正向的判断价值,而不是读书是累事。他告诉孩子,书像一个善良的、有智慧的,英明的人一样,是我们的好朋友,他能帮助我们,使我们感到快乐……这些积极的引导是有助于学生亲近书本的。接着他又自己做了榜样——他桌上一直放着《乌申斯基全集》,暗示孩子老师也喜欢看书,这种以身作则的示范往往比一味的说教更有效,诚然孩子对他的书发生了兴趣,同时还看到了阿莫纳什维利夹在书中的纸条(读书札记),这更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一直觉得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很难,原因是很多老师自身也没有阅读的习惯,或者说无法坚持性的阅读;其实也不难,因为假如自己深爱阅读,并有足够阅读积累,那么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也能感受到阅读的美妙。现在每周三的中午,我总会带着全班孩子们到学校图书馆进行阅读,这是学校安排我们班级的借阅书籍的时间,我的确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兴奋,对他们而言,可能是好玩(总比呆在教室好),也许是对书籍中故事的迷恋,被某一情节牵引着。但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肯定不会是“坏孩子”。

曹文轩说:“阅读的生活与人生,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让每个孩子都爱上阅读,让心灵不再荒芜,敞亮每一颗心灵。

三、学习生活——“氧气”般充盈心灵

自规模化办学的开始,在校的学习生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我看来学习生活分为两个层面:学习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注重这两者的打造,才能让儿童享受每天的学习。

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第三章的题目是“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它题目来自于《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中的一句话“既然人是从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中的经验中汲取自己的一切只是、感觉等,那么就必须这样安排周围的世界,使人在其中能认识和领会真正合乎人性的东西,使他能认识到自己是人。……既然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合乎人性的环境……”此话点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时作为教育者要有目的创设班级环境,例如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就详细记述了幼儿园的物理环境的布置,桌椅,教学用具,学具的设置等等,如此详细的环境设置其目的就是让孩子获得一个适合其成长的环境。

关于心理环境,我觉得这是学校学习生活的灵魂。阿莫纳什维利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关切感”,我觉得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爱”的最好的表达。“关切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更是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当这种关切感的真正意义在班级中铺陈开来的时候,那么我相信班级就会永远洋溢着阳光般的温暖。阿莫纳什维利始终坚信——使他(后进生)能感到,他像所有其他儿童一样,也是有才能的,他也有自己的特殊“天赋”,教师也能坚信自己的信条,哪怕是督导员的质疑,他仍坚信——对儿童人道态度的教育潜力;同时也正是因为关切感,使他收获了全班同学给他的礼物,那是满满的爱。

猜你喜欢

成长
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构建社区教育新局面研究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漂泊中的追梦人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