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特点及区位分析

2016-05-30林永慧何兴兵罗南书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

林永慧 何兴兵 罗南书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培育创新机制的重要途径,创新基地的建设是国家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的重要方式之一。民族高校由于地位置以及经济基础的限制,其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特点、绝对区位劣势、相对区位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创新基地的长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高校 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区位分析

创新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核心要求,也是引领国家整体实力提升的动力机器。高等教育是培育创新机制的重要摇篮之一,而学生是创新的载体,特别是研究生在创新机制培育方面的载体作用尤为突出,因此研究生培养也就成了高等教育提高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培养质量,国家实施了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与重点大学相比,民族地区的高校由于受到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师资、生源、经费、设备等方面相对不足,在地理区位方面更无优势可言。民族地区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合理的知识构架体系;缺乏足够的科研平台;缺乏合适的学科平台;缺乏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对外交流不通畅。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总结,民族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制定出了民族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计划以及相应的体系建设。民族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状况,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近年来,民族高校也纷纷提出与当地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整合高校与社会的优质资源,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技、生产相结合,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是既有利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双赢”合作模式。而且在民族地区高校数量本身就少,在自然与社会资源的利用方面几乎没有其它高校的竞争。因此,尽管民族高校并不像重点大学或省会大学那样具有发展区位优势,但只要研究生培养定位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民族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事实上也可以形成一定的相对区位优势。

一、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特点

1.创新基地建设动力不足

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由于在国家的重视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的各级创新基地建设也获得了丰厚的财政支持,在基地建设的初期这些软硬件建设确实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尤其在民族地区,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对基础水平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培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包括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质量、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科的完善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尽管这些优良政策的支持,但是毕竟支持财力有限,而后期的建设又需要极大的维持与发展费力,因此后期的建设质量的提升尤其重要。然而,创新基地后期的建设却经常出现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校企业双方对基地建设的持续性认识不足;(2)短期成效不明显,缺乏继续投入的决心;(3)基地建设缺乏校企合作继续“搭桥”的联络者。基地后续建设的动力不足,使创新基地对人才的培养难以继续,严重的可能失去研究生创新培育的功能。

2.基地构架与专业培养体系匹配不到位

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本质上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平台,其基本的管理模式是高校主管,而企业一般处于一种从属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平台就可以获得独立的培养管理权。创新基地并不是一个行政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般根据专业将其划归相应的教学单位进行管理,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也完全是由教学行政单位来制定的。因此,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也必须服从于教学管理单位的构架,而没有独立的体系。然而,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培养又有其独特的学科专业构架,一方面,创新培养过程属于教学管理的范畴;另一方面,又是科学研究的不断拓展,不仅向科学研究的理论深度进行探究,也是将这些知识利用平台作为桥梁向企业应用的过程。因此,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知识构架很难做到与专业培养体系的完美匹配,这样就容易导致基地建设缺乏一种有效的培养与管理模式。

3.基地运行低效

民族高校研究生专业方向相对狭窄,可供合作的单位较少,其建设模式是各自为主体,即高校创新培养仅把校外企业看成是实践锻炼的一个小环节,而合作企业也因研究生培养对其服务意义不大也未加重视,使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运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创新基地的长效运转。这些低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较弱;(2)研究生的个人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3)研究生就业面较窄,不能很好地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4)企业缺少对基地建设的继续投入。

4.继续合作空间拓展不足

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的定位是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这在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功能表现为联系校企合作,服务当地企业的经济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定位,往往由于认识高度不足,使得基地建设在寻求合作时,对于区外合作的联系较少,主动性表现不足。事实上,许多跨区公司、省际公司,甚至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国际性的公司,对于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近几年来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如很多来自民族地区特有的生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正在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也正在被市场所认可。但是目前很多民族地区的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特有的民族资源所带来的市场冲击,缺乏主动拓展对外合作的意愿。

二、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绝对区位劣势

1.纵深发展不足

民族高校一般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对外扩展不便,导致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处于绝对的区位劣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法引导民族地区特色产品进入更高级的市场,市场认可度不高;(2)产品深加工技术无法与外界高新技术相抗衡;(3)创新型人才培养后续乏力,技术升级难以维系。

2.信息交流受限

民族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由于地理区位的限制,更重要的是由于对外学术交流由于平台整体水平较低,从自身角度来讲对高级平台的交流始终处于不对等的劣势,从高级交流平台讲可能不会关注于相对较低的平台的技术发展,那么信息交流受到的制约就大,即使通过引进学术或技术水平较高的导师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使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的突破。另外,国家政策性除了少量的关于民族区域发展的特殊关照外,关于经济技术发展的政策似乎更多的是针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毕竟发达地区的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更何况这些政策理解也是一个较长的适应与学习过程,这需要有良好的经济与技术基础做积淀。

3.资源输入过低

民族地区往往也具有相对较好的资源,但是资源却较为单一,特别是自然资源以外的技术、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受制于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基础的限制,经济发展速率较为缓慢,外界资源输入过低,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那么民族地区的高校也是如此,特别是人才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均相对困难,因此研究生创新培养的过程也就变得相对缓慢,仅凭政策性的倾斜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绝对区位劣势所带来的制约。

三、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相对区位优势的发掘

尽管民族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受制于地理位置与经济基础的区位劣势,但并不意味着民族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就没有持续性发展,事实上基地建设只要有合理的规划,仍然能够发掘出较高的相对区位优势。

1.合理利用民族扶持政策

民族地区的高校往往可以享受到优厚的民族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给处于绝对区位劣势的民族高校平台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这些政策往往仅带有指导性的意见,而对于具体实施策略却少有涉及,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及其平台建设者们根据政策导向积极主动地制定平台发展所需要的具体实施细节。政策利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与当在政府部门的沟通,引导他们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来;(2)打造区域品牌产品,赋予浓厚的民族区域特色,向更高级的技术与市场拓展;(3)整合民族地区兄弟高校创新基地平台,打造技术或产品战略联盟。

2.借助对口支援的通道提升创新基地建设水平

民族地区高校一般都与“985”“211”高校结合对口支援对象,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这种合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及学生培养的质量,但是却少有对平台建设的合作,事实上平台建设进行研究生培养时,也完全可以与这些高校相应的平台进行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通过这个接口,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先进的科研技术,或者更有可能有出国深造的机会。

3.利用科研人才培育与引进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民族地区高校为了提升办学水平以及科研水平,制定了优厚的人才培育与引进计划,再加上国家、省、地市各级科研政策的倾斜,可以以此为契机培育或引进创新基地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以提升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科研水平,从而可以使研究生培养可以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4.不断发掘新的民族区域资源

民族地区自然与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如特色生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近年来被不断发现并开始形成特色产品,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技术,开拓新的思路使技术与产品不断升级。另一方面,要不断发现市场需求,根据市场不断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同时满足于低高端市场的需求。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也必须秉承上述这一思想,不断开拓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外界信息的挖掘,发挥民族区域优势。

参考文献:

[1]何兴兵,林永慧,罗南书.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分析[J].教书育人,2015,(09):20-21.

[2]李会强,胡燕平,胡忠举.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9):28-30.

[3]李向阳,蒋复量,旷梅华.“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149-153.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
“三网三屏”融合发展对构建民族高校新闻传媒新格局研究
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新常态下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基于项目实践的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
民族院校大学生公共音乐教育的创新探索
新时期加强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