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找 提炼 迁移

2016-05-30张建辉

新教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昆虫记法布尔蟋蟀

张建辉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课文的学习,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对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式很少破解并引导实践运用,那么语文课就不能转变低效运作的局面。因此,应认真选找课文中有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迁移运用,在读写中内化。

一、选找,如法布尔般细致

比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为了让学生感受这类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对《蟋蟀的住宅》背后的科学著作《昆虫记》的阅读兴趣,笔者开始了选找教学切入口的艰难历程。首先,研读教材,不仅读课文,还包括读课后的“资料袋”。“资料袋”中的这句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起来饶有趣味。”它提醒我们,文艺性与科学性完美结合,是本文的特点。接着,笔者细细品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原著,并结合作者资料介绍,阅读名家对作品风格的赏析等。在大量的阅读中,《昆虫记》的表达严谨又生动的特点逐渐清晰。此时笔者再回到教材,细读课文,在一遍又一遍逐字逐词的品读中,挖掘出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词——“半掩”“最多”“弹琴”,然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感受说明文严谨的特点。

片段一:“半掩”。教师从学生预习作业反馈入手,展示三位学生画的蟋蟀住宅外形的草图:一位学生把那丛草画到了蟋蟀的洞穴边上,另一位同学画的那丛草则严严实实地挡在了洞穴口,第三位学生则把蟋蟀洞口的草画得稀疏。教师让全体学生再细读课文的相关内容,讨论这丛草的合理位置。经过研读课文后,学生们认为:第一幅画,安全门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安全防范作用;第二幅画,遮挡得太严实,不透光,不通气,住在里面不舒服;只有第三幅图很好地扣住了“半掩”这个词的“半”字。教师顺势引导:作者用词多巧妙呀,一个“半”字,就把蟋蟀的住宅设计合理的特点很好地表达出来了。《昆虫记》的表达就是这样准确。

片段二:“最多”。学生通过读、画、议,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最多”。师:透过这个词,你能想象出法布尔是经过了怎样的观察吗?生■:联系这句中的“九寸深”这个词,我想到他可能用尺子量过。生■:这句中还有一个词“一指宽”,我想法布尔一定用手去比试过。生■:天下的蟋蟀洞穴何止千万,可法布尔却说最多不过九寸深,可见他是在无数次细致的观察之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时,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法布尔观察的细致已如春雨深深地渗进学生的心田。

片段三:“弹琴”。针对法布尔的《昆虫记》表达上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以“弹琴”这一句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来体会。师提出:法布尔到底是怎么把蟋蟀写出人的特点、人的味道、人的感觉?你能不能在这段话中找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当学生说到作者把蟋蟀腿部和翅膀摩擦后产生的声音称为“弹琴”,这一处也把蟋蟀当作人来写,而且还是一个富有情趣的人时,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联想:蟋蟀妈妈弹琴,蟋蟀爸爸和蟋蟀宝宝听……接着,教师出示《昆虫记》原文,让学生亲历寻找与发现的过程,这样,文艺性说明文常用的拟人这种表达方式就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里。

二、对比,提炼言语范式

1. 纵比。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范式,最直观的方式莫过于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前后对比教学。例如,一位教师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运用了对比的策略让学生掌握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看+想”。即作者在描写这位聋哑青年画鱼一丝不苟地工笔细描时,加上了联想“像姑娘绣花一样细致”。这种“看+想”的写法把青年的动作描写变得生动具体。该教师先将这两部分内容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区分,让学生对比朗读,学生发现前者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内容,后者写的是由看到的产生的联想。接着,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进而发现“看+想”这一写作方法的好处,能将人物动作描写得更形象;最后,学生们通过对比研读、讨论“看”与“想”的内容,发现写好“想”的内容,一是要联系“看”的内容,二是可以适当运用“像”“好像”等词语连起来。“看+想”的言语范式,正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前后对比中提炼出来的。

2. 横比。一种语言范式往往同时存在于多篇课文中,教师要注意一组课文的内在联系,善于运用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有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上册《桂花雨》时,发现作者琦君在描写桂花树样子时,写法上十分有特点:“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的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作者先写桂花树的缺点,是为了反衬它的优点——香。这样衬托的写法,在本组的《小桥流水人家》中也能寻到它的身影。在品读“人家”部分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学生联系了上一篇课文《桂花雨》后,马上发现了衬托写法的妙用,突出对家乡的爱之深。这样,将几篇有共同表达范式的教材联系在一起对比,衬托这一写法自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迁移,在读写中内化

1. 巧用补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用大量的省略号展现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是课文表达上的重要特色。学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后,可以让他们模仿这样的写法,写一写文中另一位穷人西蒙临死前对孩子不舍,希望邻居能收养孩子但又深知邻居的贫穷不忍开口的纠结心理。学生们针对教材中这一“空白”,展开补白的迁移训练,既巩固了这一言语范式,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 嫁接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引进生活这眼活水,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运用学到的言语范式,学生才会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前面所提的那位教师执教《鱼游到了纸上》,运用了对比的策略让学生掌握一种独特的言语范式“看+想”之后,出示学生平时习作中的描写跳绳的片段,让学生为这个生活中熟悉的“看”到的场景加上“想”到的内容。熟悉的场景激发了学生的练写兴趣,学生为跳绳动作描写加上了“像小燕子一样轻快”“仿佛在翩翩起舞”等“想”的内容,使场景描写变得更生动。通过嫁接生活的迁移练笔,学生对这种“看+想”的言语范式不仅有了深刻的理解,还在迁移中学会了运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昆虫记法布尔蟋蟀
Book Review on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
贪玩的蟋蟀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重读《昆虫记》系列一:勤劳的“铲屎官”——蜣螂
法布尔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蟋蟀的小屋
蝉壳
蟋蟀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