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6-05-30曹云梅
曹云梅
摘 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文化资源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环境建设,校训、校风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导向、推动、激励和约束作用。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德育景点、广播、活动室、荣誉室、团队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可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九年级第五课《灿烂的中华文化》,涉及内容有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怎样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较抽象的内容,我想到了教室外墙壁文化,我让学生抽时间认真看看每个墙壁上的挂牌。挂牌的内容有古诗词,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中国历史知识,有古代科技发明,弟子规,三字经,还有今天的航空航天科技等,平时学生每天经过,但是并没有认真细心地看过,这次让学生认真去看,而且是带着问题去看。有的学生说,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中华文化;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什么是博大精深;有的学生则说,传统美德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继承,也有的学生看了《二十四孝图》说,对于中华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感悟,或者说是顿悟。学生有了平时的知识积累,再加上图文并茂的知识,对于中华文化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多媒体、网络的开发和利用使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教学走进社会,融入生活,为组织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一方面,通过网络查找教学所需要的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播出下载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内容,优化教材内容,使课本与时事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活力。
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我从网上下载视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发射和对接,让学生直观了解我国尖端科技的成就。学习《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下载《2014年首届国家网络宣传周》有关绵羊墙的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网络黑客的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学生也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如,让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学生要学会从中找到有效信息,做到“信息节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抗诱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媒介素养。
三、开发利用社会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抓住青少年社会生活这根主线,开发利用社会课程教学资源,努力促进学生道德生成、内化,化心动为行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实现道德的升华,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关于“老人摔倒在地扶不扶”的问题,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思想的影响非常大。考试时试卷上大多数都答扶,可是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不扶或不敢扶,这样的思想品德教学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到社会上,讓社会这个大课堂来解决。我让学生自己去演练,当老人倒地时,你的心理和行为。回到课堂,学生不再纠结,答题和现实也不再脱节。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是应该扶:要换位思考,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承担社会责任,要关心弱势群体,这是有正义感的行为等。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们要帮助别人但要学会保护自己,要学会怎么扶等。
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增加体验和感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意识到自己行为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四、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课堂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课堂内课程资源的补充与延展,“零距离”接触社会,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周边环境优势,带领学生到山西省博物院、晋商博物馆,使学生了解山西文化和晋商精神,带领学生到长风商务区,参观省图书馆,省科技馆等建筑。学生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的变化,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情感和认知上产生了共鸣,真正实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实,教学资源随处可见,校内、校外、社区,网络、报纸、电视、电影,学生、家长、老师、社会人士……只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注重积累、在教学中就能信手拈来,自然运用。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王书芬.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