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行业异质性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2016-05-30莫莎欧佩群徐春祥
莫莎 欧佩群 徐春祥
摘要:本文采用产品层面的关税数据和贸易数据,将产品归类到行业,在测度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1年中国27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性体现。实证结果表明:以最终产品关税率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率為表征的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中间投入品关税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不同特征的行业中,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对研发强度低、行业质量阶梯短、人均工资低及劳动资本密集度小的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贸易自由化;出口产品质量;行业异质性;关税减让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逐步实施了以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主要内容的贸易自由化措施,贸易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出口贸易也取得了巨大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2 6610亿美元,2014年增长为23 4275亿美元,14年间增长愈78倍。然而,与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却有些缓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贸易自由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关税减让对提升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将试图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
近年来,有关贸易自由化对贸易规模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多,而探讨其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相关文献仍偏少。Bas和Strauss-Kahn(2012)以产品价格作为出口产品质量的衡量指标,运用2000-2006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实证检验了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关税减让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Fan等(2013)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即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Curzi等(2013)运用1995-2007年间欧盟15国从70多个国家进口的农产品数据,实证研究了进口关税下降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指出进口关税下降会使产品质量接近世界同类产品最高质量(前沿质量)部门的出口产品质量得以提升。这一结论得到中国数据的支持(汪建新,2014)。殷德生(2011)在研究入世以来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因素时发现:单位贸易成本下降、出口规模增加以及贸易伙伴经济规模的扩大,均显著地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梳理发现,现有文献多数从企业或地区视角考察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而从行业视角进行的研究则较为鲜见。本文运用2000-2011年产品层面的关税和贸易数据,将产品归类到行业,从行业视角考察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性体现。另外,在贸易自由化指标的选取上,本文不仅测算了各行业产出关税率,还进一步结合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各行业中间投入品关税率,并比较考察了两者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不同影响,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
二、关税减让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机理
根据质量内生决定理论模型,在引入中间投入品后,出口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能力以及中间投入品的成本。当一国实行以产出关税减让和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为主要内容的贸易自由化措施后,其对国内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应分别分析。
产出关税减让引致的竞争效应。产出关税减让使本国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本国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竞争,还有来自国外更多相似产品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对本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产生两种作用:一种是竞争推动升级,另一种是竞争阻碍升级。竞争推动升级主要是针对那些生产技术与国外相差不大的行业(企业)而言,关税减让引发的来自国外产品的竞争并不足以构成威胁,相反会刺激这些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提升高质量产品生产能力,从而推动产品质量升级。竞争阻碍升级是针对那些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与国外技术相差较大且产品质量阶梯较长的行业(企业)而言,关税减让引致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从而不利于企业高质量产品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产品质量的升级。
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投入品关税减让使得企业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下降。对于一部分行业的某些企业来说,一方面,投入成本下降会增大企业利润空间,进而可能促使其进口更多高质量中间品,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有利于企业生产技术提升;另一方面,投入成本节约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有利于推动产品质量升级。但对另一部分行业的一些企业来说,由于其物质和人力资本投入较大,资本利用率不高,或是生产技术还不足以与国际同类行业中使用的高质量中间品匹配,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可能并不会增加其对高质量中间产品的进口,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
综上所述,关税减让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一定影响,但行业间的异质性会导致该影响的作用方向有所不同。对于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不大、行业质量阶梯较短、资本利用率相对较高的行业来说,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可能更为明显。因此,在实际考察以产出关税减让和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为表征的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时,应充分考虑行业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使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全面。
三、变量测度、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测度
1.贸易自由化指标的测度
本文主要从关税减让角度衡量贸易自由化水平,关税被区分为最终产品关税和中间投入品关税。其中,最终产品关税率用公式表示为:
本文使用的2000-2011年最终产品关税数据来自WTO的Tariff Download Facility数据库。由于协调编码版本不一致,本文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提供的HS2002与HS1996版本的转换表以及HS2002与HS2007版本的转换表将产品关税的统计口径统一到HS2002版本,然后将产品归类到各行业从而计算出各行业的最终产品关税率。产品归类过程中,本文根据HS2002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转换表、ISICRev3与GB/T2002转换表整合得到HS2002与GB/T2002的转换关系。由于食品加工业及食品制造业难以基于上述转换进行明确划分,因此将其合并为食品加工与制造业。最终,本文选取了GB/T2002大类中的13-37、39-41共计27个制造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外商直接投资(FDI)、研发人员(HM)、研发支出(RD)、人均工资(WAGE)和人均资本(RCPL)等变量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由于缺乏细分行业的外资额数据,在衡量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时,采用各行业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占各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之比表示;研发人员用各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就业人员年平均数的比值表示;研发支出用各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表示;人均工资用各行业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劳动报酬表示;人均资本则用人均固定资产净值表示。在实际回归中,考虑到人均资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一个过程,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一定时滞,故采用该变量的一阶滞后进行回归。
(三)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为2000-2011年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就业人员年平均数、工业总产值等数据来源于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各行业外资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各行业科技活动人员和研发内部支出主要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但也有部分数据来源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平均劳动报酬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同时,以2000年为基期,本文将涉及价格因素的人均工资、固定资产净值和总产值分别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
四、实证分析
本文构建的计量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一方面,在引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后,由于被解释变量是残差项的函数,其一阶滞后项也是残差项的函数;另一方面,研发强度从技术角度解释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反过来,那些产品质量高的行业有可能增加研发强度以延续产品质量的提升。另外,贸易自由化的内生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并且贸易自由化的测量误差也是产生内生性问题的一个可能因素。系统广义矩估计(系统GMM)是解决动态面板数据内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故本文采用该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并依据自相关检验确定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Sargan检验以判别是否存在过度识别。
(一)基于全部样本行业的回归结果分析
表1给出的是基于全部样本行业回归的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估计结果。为便于观察控制变量对核心解释变量的影响及变量系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在回归中我们逐步加入控制变量。首先,在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分别以最终产品关税率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率单独对行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最终产品关税率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率的系数显著为负。从估计系数来看,最终产品关税率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率每下降一个单位,行业出口单位价值分别上升0012和0018个单位,中间投入品关税率的作用更为明显。这初步表明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三个控制变量,结果如表1第(2)列和第(5)列所示,最终产品关税率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率系数仍然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再次,我们加入人均工资和人均资本两个控制变量,结果如表1第(3)列和第(6)列所示,最终产品关税率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率系数绝对值的大小虽有所减小,但仍然负向显著。由此可见,以最终产品关税减让和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为表征的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最后,我们对模型残差一阶和二阶自相关以及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
依据表1的回归结果,在其他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中,FDI的系数为正,且大部分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与现有文献研究结果一致。作为外国技术的主要来源,外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等渠道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是国内技术进步的两大支撑。从回归结果来看,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回归系数均为正,且研发支出全部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而与研发人员系数相比,研发支出的回归系数更大,这说明我国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且研发支出的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比较研发支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不难发现研发支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说明要想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关键还是要靠自主创新。因此,我国需要继续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另外两个控制变量中,人均工资的回归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回归系数为正,部分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人均工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人均工资的提高意味着企业较高的生产成本,这可能会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另一方面,较高的人均工资可能意味着该行业技能型工人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又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本文的回归结果显示,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人均工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更偏向于后者。综上所述,基于全部样本行业的回归结果显示,以最终产品关税率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率为表征的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二)考虑行业异质性的回归结果分析
正如前面理論分析所述,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会因为行业差异性的存在而有所不同。为了考察这种差异性,本文分别以研发强度、产品质量阶梯长度、人均工资和劳动资本密集度作为行业异质性的参考变量。除行业产品质量阶梯长度变量外,本文将27个制造业行业按对应变量在样本时期内的平均值划分为两个子样本。若Zi代表i行业的对应分类变量,则∑tZit/12<∑i∑tZit/27×12时划入对应变量的较小样本组,否则归入较大样本组。另外,本文将27个制造业行业分别产品质量阶梯较长样本组和产品质量阶梯较短样本组进行了相应的回归②。表2报告了考虑行业差异性的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行业异质性的确对贸易自由化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产生了一定影响。最终产品关税减让对研发强度较低和产品质量阶梯较短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研发强度较弱和产品质量阶梯较短的行业一般是中、低端技术制造业,而这些中低端生产技术我国已经掌握,在面对国外产品的竞争冲击时,国内产品并不存在太大的劣势,相反为了争夺市场利润,相关企业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创新升级。而对于那些高精尖技术行业,其质量阶梯一般较长且研发投入较大,技术水平与国外技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过度的贸易开放带来的激烈竞争很可能阻碍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该结果也部分地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结论。另外,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中间投入品关税对人均工资较低和资本劳动密集度较小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对人均工资较高和资本劳动密集度较大行业的回归系数则为正,但不显著。这说明中间投入品贸易自由化对人均工资较低和资本劳动密集度较小行业的产品质量更具提升作用。有研究认为,劳动工资与进口中间产品质量间存在“U型”关系,即在某一临界值之前,劳动工资作为一种成本将会促使企业减少高质量中间产品的进口,临界值之后,高劳动工资则会迫使企业调整生产要素组合,增加高质量中间产品的进口以匹配高工资劳动者。本文的回归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那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较高行业的选择偏向前者,长期来看这并不利于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2000-2011年产品层面的关税数据和贸易数据,将产品归类到行业,对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的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度,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行业间的差异性体现,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全部样本行业回归的结果来看,以最终产品关税减让和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为表征的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研发人员和支出、人均工资以及人均资本拥有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第二,按研发强度和产品质量阶梯长度分组回归的结果来看,最终产品关税减让对研发强度较低和产品质量阶梯较短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三,按人均工资和资本劳动密集度分组回归的结果来看,中间投入品贸易自由化对人均工资较低和资本劳动密集度较小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更具有提升作用。
目前,我国已进入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贸易自由化有助于推动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因此整体上我国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国内、外产品竞争机制,引导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进行自主创新,促进产品质量升级。同时,在制定具体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行业的异质性。对行业质量阶梯相对较长且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的新兴产业、高精尖行业应给予适当的支持与保护;对资本投资较大的行业应引导其提高资本利用率;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低的行业,可以积极扩大进口,利用进口带动本国产业的技术升级,充分发挥贸易自由化对提升行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这里的投入权重根据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得到。其中,2000-2004年采用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2005-2011年采用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
②Crossman和Helpman(1994)研究发现每种贸易产品都遵循一个随机发展的质量阶梯,本文在此参考刘伟丽和陈勇(2012)对制造业质量阶梯的测算结果进行分组。参见刘伟丽,陈勇.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质量阶梯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58-70.
参考文献:
[1]Bas M., Strauss-Kahn V.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xport prices: The case of China[R].CEPII Working Paper,2012.
[2] Fan H.C., Li Y.A., Yeaple S. Trade liberalization, quality, and export prices[R].MPRA Paper 2013:No.51370.
[3]CurziI D., Raimondi V., Olper A. Quality upgrading, competition and trade policy: evidence from the agri-food sector[C]//IATRC 2013 Symposium “Productivity and Its Impacts on Global Trade”,2013.
[4]汪建新. 贸易自由化、质量差距与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J].国际贸易问题,2014(10):3-13+143.
[5]殷德生. 中国入世以来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J].财贸经济,2011(11):31-38.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product-level tariffs and trade data to classify the products into industries.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 of the exten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export product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t effects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by using panel data of China′s 27 manufacturing between 2000 and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output tariff and intermediate inputs tariff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upgrading of export product, and intermediate inputs tariff is more effectiv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effe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export product quality is different. The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ose industries with low R&D intensity, short quality ladders, low per capita wage or low per capita volume of capital.
Key words:trade liberalization; export product quality; industry heterogeneity; tariff reduction
(責任编辑: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