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考备考复习策略
2016-05-30李昌刚
李昌刚
摘 要:分析了初三中考数学复习中存在的六大问题,提出了四条解决策略,对初中数学复习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备考复习效率;策略
引言
初三数学复习过程任务重、时间紧,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每节课接触更多的知识和题型,因此在课堂中主要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在题海战术中,复习的题目往往不具有新意,复习过程也不具有针对性,学生只是模仿性地进行训练,这就影响了复习质量的提升。而复习课和新课相比,难度更大,要注重让学生对知识的条理性、结构性的归纳整合,因此对其复习策略进行优化就迫在眉睫。
1 初三数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利用知识框架图
初三数学复习不同于新课的学习,在复习中需要将所有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系统框架,这样在进行知识运用的时候就能够合理进行提取。但是一些教师将复习课依旧按照新课来进行教学,因此复习框架就很简单,没有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 不能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影响了复习的效率。
1.2 复习学案设计不合理
目前许多教师在复习课开展中还存在着学案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一些教师的学案设计,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而只是将题目列举出来,这样学生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整理。一些教师说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都在课本上,因此就让学生多看课本,但是初中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毕竟有限,在自己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因此阅读过程也不具备针对性,因此看完一遍课本的效果就很不好。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复习学案进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建立知识网络系统将一些重难点知识点在学案中列举出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够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整理。
1.3 复习题目选择不恰当
在对复习课题目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注重通过题目帮助学生分析、思考如何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梳理问题方式特点。但是一些教师在选择复习题目的时候往往没有将题目归类分解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解决就感觉比较困难。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复习题目进行讲解,而没有注重讲解这些题目在解决过程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缺少关注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在哪里?因此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收获并不大。
1.4 缺少小组合作的运用
复习课的开展过程要注重学生自己的领悟过程,而小组合作就是很好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对题目的解决思路进行探析,这样学生就参与到复习过程中,主动来建构知识。但是目前许多初三复习课中的小组合作有名无实,在小组中往往是几个人来发表意见,大部分的学生依旧是处于听的状态,因此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分享到小组讨论的思考乐趣,复习效果并不好。
1.5 复习目标确定不合理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只是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因此一上课就是不断让学生进行旧题总结、做新题,整个课堂中学生不断处于做、听、抄、背的状态,而教师则是忙于出、讲、改、评的状态,而没有注重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因此教师常常会感到很困惑,为什么自己讲了无数遍的题目学生还是会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在确立复习课目标的时候,从教材本身特点、教学过程矛盾、学生学习心理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创造性的复习过程,这样复习效率才会提升。
1.6 复习课型选择不合适
教师在复习的课型选择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复习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先对基础知识点的框架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后,然后给学生一些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练习,而另一种是教师给学生一些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直接对这些题目进行解决,然后对题目中所蕴含的知识点、思维方式以及解题规律进行总结。这两种上课模式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而进行选择的,第一种模式适用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第二种模式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不了解,因此随意选择课型,这就可能造成学生在复习课中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状态,例如让基础不好的学生直接来解决问题,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这就会让学生感到一种挫败感。
2 完善初三数学复习的策略
2.1 优化复习目标
复习课的有效开展需要合适的教学目标的指引,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应该单纯以知识的学习为唯一目标,而应该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注重学生数学与情感、态度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学复习以提升其思考能力。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可以确立为“让学生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证明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不是让学生做多少题,而是让学生从一道题目中能够学会多少知识,即使一节课只讲一道题目,只要学生能对这个题的解题思路、辅助线的作法、定理的运用进行熟练掌握,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以后再对相似三角形相关问题进行证明的时候,也会按照一定的思考规律进行分析,学生就不会再对相似三角形的证明产生恐惧。
2.2 优化学案编写
教师在对学案进行编写的时候,要注重对问题解决重难点的提取。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和与问题的解决串起来,注重概念、公式、定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学案能够形成良好的知识构建体系,可以在实施框架中来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复习规范,学习效率就会提升。
比如在对“函数”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放在一起来进行复习,让学生从解析式、图像、定义域、性质等角度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会对函数有整体的系统认识,就会避免一些低级错误的出现,比如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十分关键,学生在进行整体复习以后就能避免错误的出现。在对一次函数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将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进行复习;在对反比例函数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分式的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复习。这样就会将零散的知识点结合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找到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构建联系。
2.3 开展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的过程就是将从一个小知识点扩展到一个大的单元的学习,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也能够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专题课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避免对学生进行硬性传输,在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教师再给学生进行系统梳理的总结,这才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对“锐角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一些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主要是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进行了总结。而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的时候,还帮助学生总结了互余角的异名三角互换、同名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还指出学生在对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记忆的时候,并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结合直角三角形来进行记忆,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提升。再比如对圆这部分内容进行专题复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一项特性”(对称性)、“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三个元素”(弦、弧、角)、“四种位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五种计算”(正多边形的计算、弧长计算、扇形面积计算、圆锥侧面积的计算、阴影面积的计算)来进行复习,让学生通过这几个关键词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就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4 开展课堂合作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学习,在每个小组中应该有能力较强、中等、一般以及较差的同学,在小组中每个同学的分工不同,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学生的复习任务就会得到较好地解决。而在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比如在对“圆”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总结复习。每个学生分块来总结知识点,一些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总结,一些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总结,而一些学生对三角形和圆混合题目进行总结。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学生发表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些学生认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的知识点很重要,因此也进行了大量的复习,但是一些学生就指出在目前的课改中已经弱化了圆与圆这部分内容,也不再作为考试的重点,经过这样的讨论过程,学生就能及时知道自己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改正,从而提升复习的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三中考复习是学生参加中考前的关键阶段,教师就需要对数学复习策略进行优化,及时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并且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但是备考复习方法虽多,还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在练习中学生才会将这些知识点系统梳理转化成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达到通过有效复习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如何正确系统梳理构建知识网络的思维方式,掌握好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