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史料教学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5-30李永兵

大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兴趣

摘 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对史料分析的能力,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由浅入深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史料分析;兴趣;动手动口;问题设计

提供新材料、新情景,设置新问题,考查考生获取提炼有效信息及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技能的实际运用,是新课程历史命题的突出特点。近几年中考中大量图文材料题的出现,便映证了这一点。

对于平时的课堂而言,给学生补充大量的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新材料和新情景是不切合实际的,毕竟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是有限的。那么,处于中考“理想”与课堂“现实”之间的我们,应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去有效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呢?

一、运用史料,以趣引思,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教学过程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景,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当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鼓励,并利用多媒体等新颖的教学手段,加以风趣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并由此产生一种探究真相的成就感。在日常授课中,涉及本地历史风情的内容,应鼓励学生挖掘、搜集史料。如讲到抗日战争,可鼓励学生深入当地百姓,找寻抗战勇士的故事,了解日本侵略者贪婪凶残的本性。

二、运用史料,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固然重要,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口,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动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处理材料、历史阐述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在史料教学和训练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外,还应该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兴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授之而渔”,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把掌握材料解析题的钥匙,从而达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目的。

三、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它是人民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来源。因此,学会分析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进行史料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材中引用的史料都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定要有所选择,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要符合客观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管史料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

2.要作适当补充,以加深理解

在教学上,充分利用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教师应主动地去搜寻史料,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史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精心设问,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进行史料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问,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学会方法,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提问时,要有适当难度和梯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问题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切忌问题太难,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四、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1.认真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史料后面往往有一系列的问题,要想回答问题,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而第一步先要弄明白史料的意思。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能力,这就为理解史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关键是学生要认真,要有耐心。认真阅读史料,除了阅读正文以外,还要注意阅读史料的按语和出处。这些要素能够让我们把这段史料还原到相应的历史环境下,有助于我们联想到相关的历史知识,正确答题。

2.仔细审题

如果说认真阅读史料是准确答题的基础,那么仔细审题则是关键。不少同学不会审题,特别是考试时遇到一些信息密度大,历史事件跨越比较大的史料题。一看材料,还没辨析,心里就已发慌,手脚自然就乱了。还没答题,心里就打了败仗。于是,还没理清题意,就急忙草率答题。其结果,偏题离题严重,正确率可想而知。所以说,审清题意是正确答题的前提,只有仔细审题,正确理解题意,才能准确答题。

3.准确表述

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在试卷上有针对性的动笔答题了。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一气呵成,不可罗里罗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丢、漏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扣紧问题合理回答,对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进行有机整合、概括,表述时要做到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现在的历史中考几乎都要考到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能等到九年级,应该从七年级开始,立足于课本,以兴趣引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把激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是可以在有限的课堂里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的。

参考文献:

[1]向勇.历史想象实现之我见[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2(03)

[2]赵士祥.历史与想象力培养的教学建构[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2(01)

[3]朱继军. 批判性思维: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人格特征[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0(07)

[4]张应进.透析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伪创新”[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0(06)

[5]丁志芳.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的教学创新——兼谈历史的有效教学[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10(Z1)

作者简介:

李永兵(1964.11-),男,汉族,甘肃金塔人,大学本科,现任酒泉市金塔县第三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研究方向:政史教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兴趣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